不存在这样一套“看上去很美”的价值体系。如果我们将真理和价值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真理反映的是人对于世界的认识,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说永恒真理或绝对真理的概念是成立的。但是价值这一概念就不同了。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所表示的是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通俗点说,事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取决于其对人这一主体而言是否有用,有多少用。然而,不同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需要也是不同的,因此,从理论上讲,本就不可能存在绝对的或永恒的价值。其一,从空间上来看,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每一种价值观都是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国家政权等紧密联系,这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奉行的价值观也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即使是同一个词语,其所代表的内涵也可能具有本质区别。以“自由”为例,在西方政治制度下的自由,必然是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由,而不可能是在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基础上的自由。其二,从时间上来看,不可能存在伴随人类发展始终的价值观。有人说,不要奸淫、不要乱伦就是绝对的普世价值,但实际上,人类社会诞生之初,在道德观念还处于混沌未开化的时期,原始社会实行的是“杂婚”或“群婚”的婚姻形式,男女之间甚至可以不问血缘、不分辈分,随意发生性关系。而所谓不要奸淫、不要乱伦的道德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人类社会的每一种价值观念都受到历史条件和具体时代制约,并不存在一种可以脱离历史、超越时代的价值观念。
经典名言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观念的形成都是不断运动的。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页。)
价值共识不等于“普世价值”。我们虽然反对“普世价值”,却不得不承认,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在人类文明的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一定的价值共识,这种价值共识能够在一定意义上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例如,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2页。)这就是对于当今世界人类共同价值的凝练和概括。
“普世价值”的伪善面目。我们反对“普世价值”,并不是反对人类在特定条件下存在价值共识,而是反对西方国家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词语赋予特定的含义并向全世界兜售的做法,反对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向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普世价值”思潮,反对西方国家动辄将“普世价值”挂在嘴边,却乐于充当“世界警察”和“人权卫道士”,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甚至肆意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我们要认清“普世价值”思潮的伪善本质。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