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实践·实证 第四十问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就在我们身边?

发布日期:2020-10-05 16:3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为鲜明的理论品性,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不是远在天边的空洞理论,而是贴近实际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生。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冒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回答时代之问的理论成果,也是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就与人民在一起,与实践在一起。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了人类历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真理成就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成就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成就了一系列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开始,就不是远离实践远离生活的理论,而是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引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就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而言,它始终坚持鲜明的实践指向和问题导向,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和固有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一刻也没有离开鲜活的社会实践。反之,马克思主义一旦离开了“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它就失去了生命和意义。马克思早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页。)而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列宁的这一论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被毛泽东提升为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毛泽东指出:“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来,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必须紧密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远在天边,关键在于其能否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要害在于其是否能够紧密联系实际。换言之,如果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将其束之高阁,也就难以产生“改造世界”的实践效应。这就要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防止出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倾向。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告诫全党,离开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空谈理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极其有害。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我们党的发展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历史。

经典名言

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毛泽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91页。)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