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都曾在人类历史上声名显赫,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但伴随社会的发展,多数思想理论被丢进了“故纸堆”或束之高阁,不再发挥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唯有马克思主义经历170多年之后,还在释放着青春的气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奥秘在哪里呢?关键在于它始终保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
经典名言
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10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人民的理论,坚守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怀揣着“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的崇高理想,马克思苦心钻研,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阐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成为唤醒广大被剥削阶级起而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理论武器。而唯物史观则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为广大人民、为全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一生的这两个伟大发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它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透露出马克思对人类自由和发展的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页。)但马克思的追求不是如空想社会主义一般或悲天悯人而逃避现实,或极尽完美预设却找不到实现路径,他崇尚科学,讲究现实,深耕社会,探寻规律。他以规律为准则,以规律作为实现自身理想抱负的载体和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要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有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张勋复辟、天才犯罪皆可为例证。总之,马克思主义用规律性凸显理论的科学性,以规律的科学性论证为人类求解放的价值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方向性,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理论,秉承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学说,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但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马克思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去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借以论证唯物史观;他通过对史前社会、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社会等问题的研究,修正并完善唯物史观;他通过指导并参与1848年革命等诸多共产主义运动,来告诉人们“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问题的根本在于用行动去“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就是求真务实的理论。它形成于人民求解放的实践,并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总之,马克思主义始终秉承着理论性与实践性内在统一的原则,以发展的姿态、实践的舞姿指引着人民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共产主义者前行的行动指南,坚持继承性与开放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打破了唯心主义雄霸社会历史发展领域的局面,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它揭开资本主义所谓平等的面纱,袒露出资本主义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它冲破宿命论、英雄史观对人民思想的禁锢,提出人民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根本动力;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向人们昭示科学的方法论,引导人民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这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智慧宝典,是我们在现在以至未来的道路上都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开放的理论。它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主张在客观真理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理论、推进实践。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没有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详尽设计,只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有的基本准则。未来社会没有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会对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反复研究论证。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与具体的实践情况相结合;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以开放的胸襟,在继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引领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美妙青春的最富影响力和最具说服力的生动写照。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