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溯源•溯本 第一问 马克思是横空出世的天才吗?

发布日期:2020-09-03 17:46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什么“神灵”或“先哲”,也不在于他们具备什么“先知先觉”或“奇异本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顶天立地的伟人,是伟大的理论家、革命家,有许多不同于一般人的能力、胸怀、眼界和品格,但他们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本身。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首先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明确要讨论其是否“行”的理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知晓何为马克思主义,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形成的,有必要做一些溯源和返本的准备。离开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形成、理论内涵、问题指向等普遍常识的把握,无疑是谈不上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性理解和把握中,现实中存在各式各样的偏见和误会,甚至对于马克思主义何以必然产生,何以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块整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学说等,都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迫切需要予以澄清。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评选,马克思位居第一;同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仍居榜首。在人类过去的一千年中,涌现出的思想家瀚若星海,马克思能够脱颖而出,是不是因为马克思是一位横空出世的天才?

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马克思是伟人,是因为他始终坚守崇高的理想追求。马克思中学毕业时,面临着人生中第一次职业选择。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呢?17岁的马克思选择了能实现“自身的完美和人类的幸福”的职业,因为他认为自身的完美只能在追求人类幸福中实现,这样,任何艰难困苦都不会把完美压倒。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在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从此,马克思日益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由于马克思批判普鲁士政府,他被自己的祖国驱逐;由于马克思参加工人运动,他被法国驱逐;由于马克思创立和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同蒲鲁东、巴枯宁等论战;由于马克思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一生贫困潦倒。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说马克思是伟人,是因为他创建了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些英雄人物决定,也不是由人们随心所欲的活动决定,而是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从而发现了唯物史观;他们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改变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

生动故事

父亲给马克思的来信

“难道决斗也与哲学密切有关吗?要知道这是对舆论的迁就,甚至是对它的恐惧。而那是谁的舆论呢?绝不总是正经人的,可你还是!!!无论何处人们总是很少前后一贯的。你得设法不让这种爱好,即使不是爱好,也是欲望,在你的心里扎下根。否则,你终究会使你自己和你父母的最美好的愿望遭到毁灭的。我相信,一个有理智的人,是能够很容易地、体面地对这一套不予理睬的,让人尊重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41页。)

马克思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马克思虽是“千年伟人”,但他也是常人,犯过小错误,看重友情、爱情和亲情。马克思经历过颓废迷茫的青春期,在波恩大学就读期间曾因喝酒、乱花钱甚至和他人决斗,遭到父亲的严肃批评。马克思也会和他最好的朋友恩格斯闹矛盾,但他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就会真诚地道歉。

马克思勇于追求美好的爱情,不顾世俗的阻挠和阶层的禁锢,与他的夫人燕妮携手一生;马克思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一有时间就会陪自己的孩子玩耍嬉戏,当孩子在贫病中去世,他悲痛欲绝甚至难以继续工作。

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友好善良,真诚朴实,重情重义,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千年思想家”。

生动故事

马克思如何向燕妮表白

一次,马克思对燕妮说:“我爱上了一个姑娘,这姑娘非常的美,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美的姑娘了,我非常爱她。”燕妮听了,非常紧张,心脏剧烈地跳着,她忐忑不安地忙问其姓名,马克思拿出一只精致的小匣子说:“她的肖像就在里面。”燕妮忙打开,没有看见任何照片,只在匣子内小镜子里映出自己惊慌的脸。她恍然大悟,幸福地笑了。(根据《马克思与燕妮》加工,参见:石仲泉:《马克思与燕妮》,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页。)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