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第二篇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三 改革开放伊始又提出:“重新学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第二篇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三 改革开放伊始又提出:“重新学习”)

当历史的滚滚巨轮推进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党和国家的命运又到了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形势,重新学习再次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日程。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几乎陷于停顿,遭受严重挫折,特别是“四人帮”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域的肆意干扰破坏,使国家的运转秩序混乱不堪。在党的领导体制方面,党委被“全面夺权”,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党的领导名存实亡;在国家建设方面,从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和成效来看,经济虽然有所增长,但困难不小。而世界正处于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与同期世界经济发展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世界各国正抢抓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经济社会建设,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抢占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而经受十年动荡的破坏,我国的制度优势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已经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正面临“被世界抛弃”和“开除球籍”的危险。经过两年的徘徊时期,越来越多的领导人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开始深入思考党和国家的未来。邓小平在万众期待中复出,恢复了他的党和国家领导职务。1978年12月,在举世瞩目之中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基本国策,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新时期由此到来。

邓小平复出后,主动提出主抓教育和科学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其实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富余资金的机会,充分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走上了一条经济腾飞之路。到70年代中后期,四地的综合实力已经迅速攀升,地区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被国际社会称为“亚洲四小龙”。1975年1月,邓小平复出,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国际经济的发展大势,开始全面整顿经济社会秩序。四届人大会议后,由于周恩来总理病重,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果断采取一系列举措,整顿和恢复国民经济。邓小平狠抓生产,制订工业发展的“二十条计划”,使各条战线的秩序得到极大的整顿,国家经济发展有了明显的起色。尽管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很快受到压制,但这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国家经济起到了明显的铺垫作用。正是有了这样特殊的经历,邓小平深感国家发展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在“文革”复出后为发展国民经济而大力主抓科学技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基于这种特殊的国情和时代背景,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指出要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追赶世界大势,就必须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就必须重新学习,以适应现代国家发展的各种需求。

改革开放伊始,“重新学习”的提出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为了搞好1979年和198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党中央决定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在商讨安排经济计划的同时,着重就中央政治局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构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会议一致认为邓小平的提议抓住了关键,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因素,能够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维护并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推动四个现代化建设。然而,众所周知的原因,特别是“文革”十年浩劫,在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浸染下,要立即扭转全党的思维定式,解放思想显然是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在这次大会的闭幕式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而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四个现代化的实践结合起来,要着重学习“经济学”“科学技术”和“管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153页。)学习先进以弥补不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此,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目标,成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奋斗方向。

几乎与此同时,邓小平在接见联邦德国的新闻代表团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谈到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与当下比较滞后的鲜明对比时,深有感慨:“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133页。)可见,向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管理经验的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是邓小平放眼世界、谋划大局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这一时期“重新学习”的重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就成为新时期的显著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正式开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简而言之,学习是一个人不断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一个执政党而言,学习就是带领国家快速发展进步的不二之选。每当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党始终紧握“学习”这个法宝。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先进方法,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不断开创中国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从而渡过险滩、化解危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

在改革开放伊始的社会条件下,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就必须向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建设管理经验的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学其所长,助我发展。在“重新学习”的推动下,从1977年到1980年,我国掀起了一次出访学习的高潮,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以中央领导同志和相关部委的经贸考察交流为主。这些学习考察,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对促进解放思想、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都具有重大意义。1978年五六月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访问了联邦德国、法国、瑞士、丹麦和比利时等西欧五国,考察了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978年下半年和1979年初,邓小平亲自带队出访日本和美国。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在日本考察期间,邓小平体验新干线后,工作人员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他在随后访问美国,出席美国航空公司举行的午宴时则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在争取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努力中,有许多方面要向创造先进的工业文明的美国人民请教。这也是这次我们出访的目的之一。我们亲自来看了看,感到很有收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5页。】此外,这一时期袁宝华、段云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也率队对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改革开放初期这次的集中出访学习,首先在中央层面加深了大家对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认识与把握,深化了对改革开放必要性的认识,也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通过这次实践学习,证明了邓小平提出的“重新学习”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编 谢金峰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