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第二篇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第二篇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7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鞭辟入里,从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学习对党的重大意义做了简明而深刻的阐释。的确如此,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延安时期就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新中国成立前后强调“重新学习”,改革开放伊始又提出要“重新学习”,后来逐步确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并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四级党校的基本格局,实现了对干部教育的全覆盖,这一切即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有力诠释。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重视并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党的光辉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创建之时的58名党员中,具有中学、中师以上学历的有56人,而有过留学经历及北大等大学学历的达43人。(李忠杰:《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92页。)可见,善于学习、具备超强的学习本领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基因。中国共产党甫一成立就把历史的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投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伟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之中。在繁忙的战争之余,广大党员干部尽一切可能搜集书籍,特别是马列主义著作来进行学习,为马列理论在党内的传播、指导革命和提升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领导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至陕北以后,延安成为党中央所在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成为中国的希望之地。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为迎接新的革命斗争,党中央和毛泽东抓住时机,重新把学习提上日程。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争取民族独立就成为党的中心工作。为适应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需要,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定》,由此党员数量开始激增。截至当年底,军队中连以上干部几乎都是党员,短短一年之余,党员数量就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的4万余人增加到50余万人,(王勤:《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17日。)中国共产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党。但与此同时,因党员文化水平低而影响革命事业的问题显现出来。基于此,提高党员知识文化、提升党内马列主义水准、增强革命本领的学习就成为党的重要议题。

党中央和毛泽东把学习教育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他把学习,尤其是党内的学习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1938年11月,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政治决议案,强调要加紧提高全党理论水平,自上而下地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列主义原理和国际经验灵活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斗争中,并大量建立各级各类干部学校,为抗战培养教育人才。(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56-757页。)随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高瞻远瞩,抢抓历史机遇,在全党发起学习运动。1939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干部教育部召开的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也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要知道更多的古今”,而“通古今就要学习”,而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共产党人就应该懂得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要领导革命就须要学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在毛泽东看来,这不仅能够使中国共产党人通古今、知未来,而且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只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历史基本特点和中国革命实际,才能胜任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重任。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体现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远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特意就如何搞好学习作了论述。他指出,尽管延安遇到了困难,要战胜自然灾害,开展大生产运动,但学习运动依然不能放松,要发扬“挤”的精神。毛泽东用木匠师傅钉钉子的事例作比喻,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如何在繁忙的革命和生产中抽出时间来开展学习。他还用打仗的战略战术作比喻,教育党员干部如何搞好学习运动,对一时难以学懂弄通的内容,毛泽东指出可以“旁敲侧击”,从侧面“出击”,先易后难,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四面包围”,直至最终攻克。他最后号召大家对待学习要一学到底,永远学习,“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毛泽东这样向全党发出号召,事实上他一开始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的,并且除了学习马列著作,还广泛涉猎历史和文学。早在1937年初,他曾致电在国统区从事秘密工作的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1940年1月,他在给艾思奇的信中则写道,“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花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表露出对鲁迅著作的热切学习期盼。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予以高度赞扬,称其为“旗手”和“民族英雄”。(王勤:《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17日。)毛泽东的亲身示范,对后来把学习运动作为在全党开展的政治任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党的学习史上的光辉典范。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推动下,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首先在延安开展起来。为强化学习效果、扩大学习运动影响力,党中央决定从1940年开始把每年的5月5日设为“学习节”。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毛泽东等在延安的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根据工作部门、实际需要等建立了不同的学习小组,留下了许多关于学习的生动故事,朱老总被赞誉为学习的“模范学生”,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的学习事迹广为流传。陈云特别热爱学习,而且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他在中央组织部内部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并担任组长,挤出工作之余的各种闲隙时间来学习。为提升学习效果,组织学习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并开展讨论,使相互之间有所启发提高,深化学习成果,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陈云所负责的学习小组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争创了多项先进,被评为甲级模范学习小组。这是在延安学习运动背景下党的领导人认真学习的党史佳话,这段佳话成为党内学习教育的光辉典范而永载史册。这是延安时期“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生动注解。延安时期通过开展学习运动,使全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马列主义水平都得到空前的提升。正如陈云所言,“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培养政治远见”,(《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以免迷失了革命方向。

概言之,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式决定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党在革命时期大规模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逐渐达到高潮,并掀起了学习竞赛的热潮。为配合学习运动,193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成立干部教育部,专门负责在职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由当时的中央负责人之一的张闻天亲自担任部长,李维汉担任副部长,领导全党广泛开展马列主义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由于当时处于残酷的战争环境,加之陕北正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大生产运动的形势亦非常紧张,因而党内学习教育工作主要采取在职学习的方式,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为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党中央采取了许多保障措施。比如,建立学习效果奖惩机制,把制度安排学习和个人自愿学习相结合。1940年初,为提高全党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中共中央专门下发《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当年3月,党中央再次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对广大在职干部的学习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从而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干部学习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亲自编写党内学习教育教材、讲党课的机制逐步形成。毛泽东、刘少奇、陈云、李维汉等分别为干部学习教育作演讲或报告,为高质量开展党内学习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不仅推动了党的全面进步,而且使学习成为党内新风尚,爱学善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编 谢金峰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