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 下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这样“好”(一 符合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3)

发布日期:2020-09-29 17:29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三)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运行规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大社会形态,这几大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体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合规律、合目的的一种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经过艰难曲折的持续探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集中体现为制度体系。衡量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关键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是社会发展运行的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邓小平明确指出,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他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等战略布局时,特别强调树立生产力标准上的“两个自觉”,即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其目的,就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地向前发展。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编 唐青阳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