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人百年》(完) > 正文

《女人百年》 | 第二部 竹 第二十五章 雷锋叔叔

发布日期:2020-09-22 17:4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厂里为提高工人的伙食质量,决定自办养猪场。刚成种菜能手的唐秀华,又被抽调作饲养员。

毛主席号召学习雷锋,秀华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厂里把她拧在哪里,她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厂里在靠江的一片乱坟坡上搭起了养猪大棚。从设施置办,到幼猪选购;从饲料运输,到煮食加料,秀华又一一向技术员请教,怎样让猪儿长得快长得肥,不生病。

再苦再累秀华不吭声,唯让她独守夜班有些犯怵——初春时节,她一个人走在阴冷的坟堆,只见到处绿火点点,闪得她心紧。

“喵嗷——”伴着一声骤然突起又凄惨惨的鬼哭狼嚎,叫春的野猫从她脚下窜过,吓出她一通冷汗。

偌大一个猪棚子,四面没墙,黑灯瞎火,刚才的惊吓还没缓过来,又见一黑影窜过,秀华心惊肉跳。领导天天讲阶级斗争,说蒋介石乘灾荒年要反攻大陆,讲得草木皆兵,秀华以为到处都埋伏着特务,她壮着胆大吼一声:哪一个?

呼噜噜回应她的,是那只不安分的老公猪。

一场又一场的惊吓,秀华的胆子慢慢大了起来。

每到周六,五个娃就牵起一串来猪棚里找妈。

妈把猪饲料中好一点的红苕挑几块给娃娃们吃,又在猪潲锅里烧点水,在大木桶里给一个个孩子洗头洗澡洗衣服。

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秀华再苦再累心里甜。没想到那么饿那么累,人也三十有五了,秀华歇了四年的肚子又怀起了。“英雄妈妈”的荣誉感早已消尽,因为这称号让她受了太多太多的苦。三年自然灾害中,这些吃长饭的“英雄娃娃”,差点让她饿死。多一张口,你就得省下自己一嘴饭。

秀华实在不想生了,找到厂医务室,医生不给做流产。萌发了胎胚胎芽,你就得把他培养成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秀华大着肚子,在猪圈里提潲桶干重活,可这胎中的娃死死粘着妈不放。

秀华饿了,就从猪饲料里捡点红苕吃,这甜红苕可真是催了妈又催娃。九个月过去,秀华前脚走出猪圈,后脚跨进医务室,生下了一个九斤重的胖儿子。

瞎婆婆和习忠真是高兴,眼看着灾荒年人死气尽,如今这方家的人丁又旺了起来。

还是按方家字辈,取个方忠国吧。这国儿也不用取小女子的贱名了,他天生就壮实,好带。

瞎婆婆仿佛死里回生,想想活着还是好,虽要受那么多磨难,却也看得到好多高兴的事儿。诚儿和小孙子饿死了,老天爷又还给她一个更壮的孙娃子!

门前的洋槐树,经历了灾荒年的大旱,犹如枯木逢春,压抑几年的枝丫舒舒展展地伸了好大一节,像铜钱般大小的绿叶也茂密繁盛。夏天一到,满树龙脊般一串一串的花朵,散发着几年积淀的幽香,花芯那一点紫蓝水灵得煞是爱人。

星期六的晚上,是一家老小最高兴的时候。

习忠回来了,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小小的礼物。只有国儿不知要礼物,只对着爸笑,笑得一对酒窝深深的,几滴口水亮清清的,这个本不想要的儿子,长得比哥姐都乖,眼睛又大又黑又亮,胳膊腿儿胖得像藕节一样,白里透红的脸嘟嘟,人人都想拧他一把。

瞎婆婆虽然看不见小孙孙有多乖,听那哈哈声就心醉。

爸扛出两张大凉板,妈拿出两根扁担点燃一米长的蚊烟条,外婆泡上一缸钵老荫茶,瞎婆婆拿出几把大蒲扇,一家人就在洋槐树的花香中叽叽喳喳聊开了。

习忠和秀华一周的疲惫都在风花月影中飘散。

几个长大读书的学生,现在不只缠着爸妈要吃的了,而是要听故事。

方清要妈讲嫦娥玉兔和牛郎织女。

大家都躺着,仰望着那又大又圆又清白的月亮,从平顶山上露出脸来。秀华便指着那月中的阴影,让孩子们找嫦娥在哪里,玉兔在哪里。

“嫦娥偷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讨来的不死之药,吃后就飞到了月宫,但月宫太清冷,嫦娥觉得孤单,吩咐后羿在月圆之时,做一个面粉团放在西北方,连叫她名,她三更时分就可回家团聚了。

果真灵验。夫妻重又团聚……”

秀华记忆好,折子戏里的故事记得清。她和丈夫各忙工作,二十年恩爱,却离多聚少。感叹天仙生活还不如凡间贫寒夫妻。

秀华又指着天上明亮的星河,让方清找牛郎织女星,方清找不到,妈就迟迟不解下文。

华儿不想听这些老掉牙的传说,缠着爸讲三打白骨精。

习忠虽不识多少字,但他喜欢听书看戏。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描述得有声有色,孩儿们百听不厌。

习忠太累,此时已鼾声渐响。

“我给你们讲豆瓣鸡的故事。”外婆接过话头:

“从前有个老婆婆,男人娃儿都死了,造孽得很。家无米粮,心好和善,哪个挑担的人从家门过,她都送碗水喝。有一天,一只豆瓣鸡走到屋里来,晚上都不走。老婆婆到处问,哪家丢了鸡,家家都说没有。那豆瓣鸡乖得很,自己出门找食,回家就生蛋,一天一个,几年不断。老婆婆就靠卖这鸡蛋过日子。

“十年过去,老婆婆做了一个梦,梦中男子对她说:我前世欠你的五百大洋还清了,我走了。老婆婆一觉醒来,像往常一样去捡鸡蛋,一看,那豆瓣鸡已死得硬翘翘的了。老婆婆一掐算,鸡蛋正好卖够五百大洋。这才晓得,那豆瓣鸡是专来还债的。所以,人不能欠债,下辈子变畜生都得还。人要行善帮人,必会有好报。”

“雷锋叔叔就爱帮人,是不是也有豆瓣鸡去给他生蛋?”方洁联想老师讲雷锋的故事,也想多做好事,让家里走来个乖乖的豆瓣鸡。

“人这辈子就是不能欠别人的债。你爷爷就是为了夺回四邻乡亲的钱,才被棒老二夺了命。你爷爷走了,我代他还了三伯的狼皮,我方家是宁可吃亏,不能欠人!”

“婆,你都给我们讲三遍了。”方洁把着婆的肩膀说。

华儿继续缠着爸讲三打白骨精。

方习忠强打精神,不愿让儿子扫兴。

“老家有个祖宗叫苌弘,人称‘智多星’,孔圣人的老师……”

“爸,记住了‘碧血丹心’的故事。”方洁插话。

婆婆看华儿不想听这故事,又心痛儿子累,便接过话头:

“我给你们讲二十四个望娘滩。”这是婆从小听妈讲的。

华儿没听过,带着好奇心静下来听讲了。

“大龙滩有个小村庄,一个叫杨龙生的年轻人,自来心善,爱帮助人,孝心又好,跟着苦命守寡的妈,日子过得很艰难。有一天,杨家后生上山放牛,拾到了一颗夜明珠,他把珠子放在枕头下,当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东海龙王的女儿说,我是你十年前救的小白龙,那珠子是我感激你救命之恩的龙珠,你把龙珠放在米缸,就会有你和你老母亲终生受用的粮食。第二天,杨家后生把珠子放进米缸,当真就生出满缸的谷米。母子俩就把谷米分送给四邻乡亲,结果被地主知道了,要来抢那夜明珠。”

“快点藏起来!”方洁急了。

“杨家后生为让妈和穷乡亲谷米不断,舍命保珠,危急中吞进肚里。不料,夜明珠一入口,天上风暴雨狂,雷吼电闪,大河水猛涨,妈拉着儿子逃命,手一滑,儿子卷进水中,妈大声喊儿,水中却腾起一条白龙。”

“变成龙了?!”华儿惊奇。

“儿呐,你在哪里?你是人上岸,是龙归海,你应妈一声吧!”

“儿呐——妈在风雨中呼喊一声,那白龙就回头望一眼妈,妈撕心裂肺地喊了二十四声,那白龙就回了二十四次头。回头一次,大河里就冒出一个绿色的小山包。

“当风停雨住,大河退水,妈又到河边找儿,没有儿的踪影儿,只留下二十四个绿油油的小岛,每个滩,都像是她儿的脸……”

瞎婆婆讲到这里,想起了她的诚儿,诚儿是两次让她痛断肝肠啊!抗战时以为他已战死,就让她心碎过一回。这一次,真的去了,像那小白龙,再也不会回到妈的身边……

方清方洁方净跟着婆婆一起流泪。

婆说:“当妈为娘不容易呀,娃娃们一生都要孝敬父母才是……”

孩子们知了为人要善良、要帮助穷人、要孝敬父母……外婆是个热心热肠的人,段上选她当了居民委员,她说要学雷锋,全心全意为大家跑腿帮忙。四妹一放学,就跟着外婆学雷锋,打扫那塆塆里的路面清洁,掏被堵塞的臭水沟;外婆脚小,人老了爬坡上坎难,四妹就按外婆吩咐,提面铜锣上坡下坎,家家门前去敲,敲一声喊一句:

“防火防盗,来人来客要报。”这四妹也不知道为啥子来人来客要给派出所报。只是听大人说,阶级敌人随时想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

四妹天天喊,一塆塆人阶级斗争的弦都绷得很紧很紧,随时都注视着敌情。孩儿们玩的躲猫猫,也变成了抓特务。

为了修复灾荒年的身心创伤,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忆苦思甜运动。让人们与旧社会比,灾荒年再穷再饿,工人农民都比旧社会的生活好。这样一比,大家只怨天灾,不怨国家,对党的感情更深了。

鉴于秀华种菜喂猪助厂渡难关的突出贡献,厂里评她为“爱厂如家”的先进模范和“学雷锋标兵”。这次被派到子弟校去给师生们忆苦思甜。

秀华是老实人,也不会形容,只实实在在讲了出生被丢粪凼、当丫头被打、当童工吃不饱的往事。却让师生们,尤其是女学生女教师们万分感动,比起过去女人所受的苦,今天的女教师与男教师一样受尊重,女学生与男学生一样受重视,真的觉得女人翻身了。

方洁已读三年级,按老师要求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妈妈》,写的也就是妈讲的那些事。班主任老师一看,虽没多少华丽的形容词,但娓娓道来,平白中有一种浓浓的情。

她把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改了,把它念给全班听,全班都佩服方洁会写作文。老师把这篇作文作为范文念给她教的学生听,方洁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那是全民学雷锋,军人崇拜的年代。秀清对军人的感情更是特殊,她心中的英雄情结浓得十年化不开。

厂里组织青年团活动,去红二连,一支英雄的连队慰问联欢。

指导员出来迎接他们,秀清不禁一愣,仿佛看见了罗成雄魁梧的身影。

“欢迎邓厂长!”

“我叫罗英成,是红二连的指导员。”

秀清的心咯噔一跳:真的是罗排长吗?但罗排长叫罗成雄,是改了名么?

秀清奇怪自己的心为何跳得这般剧烈。

乘大家联欢演节目的当儿,秀清问罗指导员是否改过名字,是否去过朝鲜战场,老家是否在河北,家里有否兄弟参军?

指导员全都摇头,只确认老家在河北。

秀清仿佛有些失望。但他俩名字有两字相同,不同的另两个字,正组成了“英雄”一词,这让她对罗排长的情结再续,让她那渗透灵魂的英雄崇拜愈加浓烈。

她看着指导员和战士们一起唱歌,正是那首荡气回肠,在她心中回旋多年的《英雄赞歌》。

她看见,罗指导员那阳光灿烂的笑容,也是一张刚毅的国字脸,那字正腔圆的河北口音,还有那一排洁白的牙……看着看着,她觉得心中的罗排长复活了,只是比当年的罗成雄多了几分成熟男人的深沉厚重。

罗指导员,让她沉在心灵深处的那份情又一次复活。

秀清反复在琢磨自己的这份感情,她是有丈夫的人,当年即使罗成雄凯旋回国,她又能怎样呢?罗成雄只是一个唤醒她女儿情爱的男人,她一个带着儿子的有夫之妇,哪能配得上一个人民英雄呢?罗成雄,只是让她心中的女儿情爱顿悟,却什么感悟都不能对他表白。

这罗英成,只是罗成雄的化身,让她延续心中那份情爱体悟而已。但她对罗指导员有了一种比同事朋友更亲的感觉,她把他看成了当代英雄活雷锋。

秀清后来知晓,罗指导员已儿女成行,老婆是农村老家父母定的娃娃亲,比他大五岁,儿女一生一养,生命掏空了,一天病恹恹的,看上去像罗指导员的妈。

秀清把罗大嫂接来,住在厂里医院。每天去一趟医院,照顾老嫂子。

秀清又把罗家大的两个儿女从农村接出来上学,忙起来,就找已调作库房保管的秀华帮忙。

“秀清姐,当妹子的本不该说你,那指导员有家有室,你有儿有夫,不能含含糊糊。”

“我没有含糊,我告诉他我有丈夫。”

“我看你真是喜欢他了。”

“再喜欢,也只能藏在心里。再不喜欢,还不是要做夫妻!”秀清一脸无奈。

“往来多了,怕有闲话。”

“我清清白白,不怕闲话。”

“日久生情,他若有意,麻烦就大了。军婚是万万碰不得的。你们说明白了,我才帮你给他管娃儿。”

“老嫂子病重,学雷锋也该帮帮她的娃儿呀。”

“娃儿我帮,你俩的关系,可得好好把握!”

于是,秀华家的洋槐树下,多了两个北方娃娃。小辉带着罗指导员的两个儿女,一起在洋槐树下做作业。

罗指导员万分感激秀清厂长的帮助。也常提着水果来看望秀清和小辉,少年之家的孩子们缠着罗指导员讲战斗故事。于是,子弟校特聘这个英雄连指导员为校外辅导员。

小朋友们都亲热地叫罗指导员“雷锋叔叔”。

方洁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洋槐树下的小土坝,就是少年之家活动园地。爸是木匠,多做几张小木凳小木桌是举手之劳。

苦竹一簇簇挤得密密匝匝,少年之家的小桌小凳掩映在竹荫下,风吹得那竹叶儿清幽幽的香。

用苦竹枝编织的竹篱笆上,爬满了巴壁虎翠叶,缠满了牵牛花,紫蓝紫蓝的柔嫩得爱人。

同学们做完作业,男生滚铁环、玩弹枪,女生跳橡筋绳、踢鸡毛毽,玩得满头大汗。

秀华抽一把竹芯,泡了一缸钵水:

“快来喝水,清热解毒,少生病。”

秀华给小伙伴们说:“这苦竹一身都是宝,竹叶、竹芯、竹茹、竹笋都入药,小东西还治大病呢。”

“唐阿姨,好苦哟!”同学们皱着眉放下了茶碗。

“良药苦口,不然为何叫它苦竹。它是苦了自己,甜了别人,就像雷锋叔叔,做人就得学苦竹,学雷锋。”

小伙伴们望着唐阿姨,不解其意,一声不吭。

“娃娃们,你们生在蜜罐罐里,不尝尝苦,哪知道甜?人这辈子就是要先吃苦,后才有甜……”

方洁盯着妈,似懂非懂。

“我们喝水吧,反正喝了好。”方洁自己喝,又劝同学们喝。

同学们像完成作业一样,一气喝完半钵钵竹芯水。

“方婆婆,你给我们出谜语嘛。”同学们听方洁说婆婆会打谜语。

“要得。听好啊,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打一种吃的五谷杂粮。”

“有胡子,还有牙齿一排排,是啥东西呀?”

“高粱有胡子,那籽儿也没排着呀。”

“想起来了,包谷籽不就是一排排吗?”

“真聪明呐,对了,就是包谷。我再出一个谜,把把绿伞土里插,条条紫藤地上爬,地上长叶不开花,地下结串大甜瓜。打你们吃过的,很甜很甜的,圆团团粮食。”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半天答不上来。

“我只有给你们说了,是红苕。”

“哎哟,真是,我们怎么这样笨?”

“再出一个,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同学们摇头。

婆婆又换个说法:“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花生。”

“不长叶来不生杈,叶子顶上开白花,脑袋睡在地底下,胡子长了一大把。”

“葱子。”

“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

“大蒜。”同学们齐声回答。

“城里娃娃一个比一个聪明啊!”婆婆开心,小伙伴们更是高兴。

洋槐树下的苦竹篱笆,牵牛花像一只只小喇叭,仿佛张着小口吹奏着美妙的乐曲。对面那个小山包,外婆种下的向日葵、洋姜、苦楝树,还有玫瑰色的指甲花,都在微风中颤颤晃晃,像城中的小乡村一样清幽。

同学们每天下午在树荫下做作业,那洋槐花瓣,像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飞到他们的作业本上,那中间紫色的花蕊,就像蝴蝶仙子美丽的脸庞。那槐花馨香醉人,小伙伴们捧上几朵凑近鼻子深深地吮吸它的芬芳。一个个高兴得起舞歌唱: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方洁的嗓音真是好听,又清纯、又明亮、又婉转。瞎婆婆说:

“我四妹唱得真好哇!”

“婆,我们还会很多歌,再唱一首给你听。”

你看那

万里东风浩浩荡荡

你看那

满山遍野处处春光

青山点头、河水响

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哎!梅姨!”方洁突然停止唱歌,大声惊叫。

只见秀梅痴痴地站在苦竹荫下,怯生生地望着她们。

“秀梅——”唐秀华闻声跑出来。

已瘦得脱形的秀梅突然呜呜大哭。

“是你们家的吧?”户籍问。

“是,是。是我姐!”秀华流着泪点头。

户籍说:“她到处讨饭捡东西吃,疯人命大,没饿死。遇到活雷锋了,发现她天天唱‘九一八’,只晓得圣泉寺、纺织厂。人家就把她送到这边派出所来了。”

“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姐的命呀!”

秀华拉着蓬头垢面的秀梅哭。

“九一八回来啰——”小朋友们喝彩。

“给你们说,谁再这样喊,就不准来我们少年之家!”

“梅姨——梅姨好——”小朋友们又一起喊。

“方林,赶快去挑水。”秀华又叫方清快快烧火,秀华烧了几桶热水,把秀梅洗了个里外透。

十三岁的方林已慢慢醒事,仿佛为了弥补小时打疯姨的过错,主动给梅姨端去一碗菜:

“梅姨,我妈专门给你炒的菜。”

梅姨看着方林傻笑,却不太敢来拉这个比自己还高的小子了。

当天晚上,秀清来看秀梅,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秀梅的影子了,望着脱形的秀梅伤心落泪。秀梅看看秀华,又瞅瞅秀清,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呜呜哭泣。

“我找厂里,看能不能恢复她的病休职工身份。”秀清说。

月亮出来时,一塆塆的学生娃又来洋槐树下,对着平顶山的明月唱: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梅姨傻傻地站在一旁静静地听,似乎想起了月光下的圣泉寺,那个她不该爱却忘不了的小和尚,和她那隐隐约约记得却又不知哪里去了的一对儿……

一九六五年的六一儿童节,子弟校庆祝大会,秀华作为家长代表,被邀请和儿童们联欢。

子弟校的曹老师编了一首歌,成为这个节目的主题曲,全校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合唱团,这首歌成了节日演出的第一个节目:

一个清亮纯美的童声领唱:

青青的麦苗满山冈,

嘉陵江水翻波浪,

纺织机呀日夜响,

伴着浪花在歌唱

秀华惊讶这么美的歌,竟是她的四女儿方洁唱出来的!台上那小姑娘扎上红蝴蝶结,穿着喇叭裙,那么逗人怜爱!秀华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想起四妹儿本是学校合唱队的,只因自己拿不出钱给她买裙子,扯了几尺白布染了色,连更连夜给女儿缝了条裙子,结果不合合唱队要求,四妹儿被取消了合唱队员资格。为这事,方洁哭过两次,她太喜欢唱歌了,上天赐给女儿一副好嗓子,当妈的却没有能力让她去发挥,秀华为之歉疚多时。

没想到,音乐老师自己掏钱给方洁买了裙子,硬让方洁成了合唱团的领唱。

秀华看着女儿穿上喇叭裙,真是变了个模样,平日里穿着蓝不蓝黑不黑,又疤上重疤的破衣服,女儿的天真烂漫就被这青蓝之色淹没了。这一换上裙子,秀华才发现,自己的四女儿原本这么漂亮啊!

真应了婆母那句话:“人是个桩桩,全靠衣装。”我四女儿稍稍一装就出落得水灵灵的了!

百名男女童声一起合唱:

纺织厂啊,我的家乡,

在你那温暖的怀抱里,

我们幸福地成长!

……

又是方洁纯美的童声悠悠远去:

青青的麦苗满山冈,

嘉陵江水翻波浪,

纺织机呀日夜响,

伴着浪花在歌唱

……

秀华泪花模糊,眼前又呈现家乡那片无边无际的苦竹林,耳边又响起那沉沉的苦竹调:

春风吹得雨点点

笋儿才露角尖尖

脸儿还没抬起来

已成他人盘中鲜

芯儿未展抽巅巅

苦泪滴滴似黄连

身骨未硬凿眼眼

横笛只听声声怨

霜打叶儿根自延

雷劈杆儿筋不断

岁岁拔节节节痛

不绝独枝终成片

秀华苦了近四十年,庆幸自己这根苦笋终于拔节,独木终于成林了……

作者:杨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