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科学养鱼实用技术》 | 第十章 鱼类的饲料 二、常用的水产饲料原料 (一)蛋白质原料

发布日期:2020-09-09 14:32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1.单一蛋白质原料的养殖效果与使用限量

蛋白质原料是配合饲料质量的核心部分,在水产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原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是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鱼粉、豆粕是优质的蛋白质原料,优质、优价,它们的使用既决定了配合饲料的产品质量,也决定了配合饲料的产品价格。而菜籽粕、棉籽粕的使用使配合饲料成本显著下降,只要使用合理,配合饲料的质量也会有保障。

根据文华等人的实验结果,在选用秘鲁鱼粉、大豆粕、生大豆、棉籽粕、菜籽饼、芝麻粕、米糠饼、米糠、小麦麸、混合麸等10种饲料原料,经粉碎后加入适量的水,制成颗粒,晒干使用。经过12周饲养,草鱼的增重率分别为鱼粉0.62%/天、大豆粕1.08%/天、生大豆粉0.22%/天、棉籽粕1.19%/天、芝麻粕0.76%/天、菜籽粕1.04%/天、米糠饼0.32%/天、小麦麸0.67%/天、混合麸0.56%/天,以棉籽粕为最佳,大豆粕和菜籽饼次之,生大豆粉最差。而蛋白质效率则以小麦麸和混合麸为最高,生大豆粉和秘鲁鱼粉最低,这反映了鱼类利用蛋白质的一般规律。因为蛋白质是不可代替的营养素,鱼类摄取的饲料优先满足其蛋白质的需要:当摄取的蛋白质不足时,用于生长的比例大;当摄取蛋白质过多时,多余的蛋白质被转化为能量消耗掉,用于生长的比例小。

叶元土等在以35%的鱼粉、57%的豆粕、68%的菜籽粕、60%的棉籽粕、52%的花生粕分别组成蛋白质含量为30%的单一蛋白质原料的试验饲料,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草鱼64天。各试验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鱼粉组1.16±0.05%·d的负一次方、豆粕组0.95±0.06%·d的负一次方、菜籽粕组0.57±0.02%·d的负一次方、棉籽粕组0.49±0.04%·d的负一次方、花生粕组0.53±0.05%·d的负一次方,鱼粉组和豆粕组获得很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组草鱼的形体参数、内脏指数、主要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力指标如溶菌酶和SOD酶、全鱼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等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草鱼生长和生理机能是比较安全的。豆粕组草鱼血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显示肝胰脏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其他各组与鱼粉组结果无显著差异。鱼粉组草鱼全血血红蛋白含量为71.06±9.86mg·m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显示出豆粕组(57.66土4.28mg·ml的负一次方)、菜籽粕组(60.27土0.19mg·ml的负一次方)、棉籽粕组(61.76±2.05mg·ml的负一次方)、花生粕组(58.59±1.49mg·ml的负一次方)草鱼出现一定程度的贫血反应。因此,从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率方面看,草鱼配合饲料优选的蛋白质原料应该是鱼粉、豆粕,其次是菜籽粕和花生粕、棉籽粕。如果考虑到饲料原料的价格,菜籽粕、棉籽粕的价格一般为鱼粉价格低25%~35%(生长速度为鱼粉组的50%左右)、为豆粕价格低50%~60%,花生粕与菜籽粕、棉籽粕的养殖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原料价格一般高于菜籽粕、棉籽粕的价格20%~30%。因此,在原料价格高和配合饲料价格低的情况下菜籽粕、棉籽粕也是可选择的蛋白质原料,在试验条件下菜籽粕用量达到68%、棉籽粕达到60%没有对草鱼的主要生理机能产生明显的不利,对草鱼而言应该是较为安全的用量范围。

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加强对主要蛋白质原料如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等原料在不同养殖鱼类的使用效果,以及对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以此确定不同种类配合饲料中各种主要原料的基本用量和最高限量,这对于既保障养殖效果,又保障鱼体正常生理机能,如免疫、造血、抗病、肝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鱼粉

鱼粉是目前最好的动物蛋白质原料,淡水鱼饲料中关于鱼粉的使用注意以下问题。

(1)最大限度地使用鱼粉:目前鱼粉的养殖效果是最好的,还没有可以完全替代鱼粉的原料。因此,如果希望养殖鱼类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鱼粉的使用基本原则是“在配方成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鱼粉的使用量”。在饲料配方编制时,在允许的成本范围内,优先考虑鱼粉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使用鱼粉,在此基础上,选择较小量的豆粕,其余蛋白质以选用菜籽粕、棉籽粕来达到需要量。

例如,配方成本在1400元吨以下时,基本无法使用进口鱼粉(价格7800元/吨),此时动物蛋白可以考虑1%~3%的国产鱼粉,或肉粉,或血粉;配方成本在1500~1600元/吨时,可以使用1%~2%的国产鱼粉;配方成本在1700~1800元/吨时,可以使用2%~4%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1900~2000元/吨时,可以使用3%~6%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2100~2300元/吨时,可以使用8%~13%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2400~2500元/吨时,可以使用12%~16%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2600~2800元/吨时,可以使用15%~20%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2900~3000元/吨时,可以使用18%~25%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3100~3200元/吨时,可以使用22%~28%的进口鱼粉。

(2)主要不利因素:鱼粉除了掺假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外,还要考虑的因素是新鲜度和含盐量的问题。鱼粉新鲜度对使用效果影响很大,在质检时要注意。其次是盐分,淡水鱼类在配合饲料中一般不再补充食盐,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淡水鱼类可以直接从水域环境中直接吸收和利用钠和铝离子,不会出现缺乏症;另一方面是淡水鱼类体内的渗透压高于淡水环境,生理上就必须不断排除水分。因此,如果配合饲料中盐分过高会进一步增加鱼体的渗透压,可能造成应激反应。对于有鳞鱼类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对于无鳞鱼类如细鱼、黄颡鱼、黄鳝等就可能导致表皮颜色的变化,出现颜色变浅、发白的现象。对于这些无鳞、体色容易变化的鱼类,在饲料中不能再补充食盐,在鱼粉的选择方面也要注意鱼粉的含盐量,蒸汽鱼粉的含盐量一般只有2%以下,而直火干燥鱼粉含盐量为5%,所以在C鱼等容易发生体色变化的鱼类饲料中最好选择蒸汽鱼粉。表10-1中显示了主要的动物蛋白质原料中矿物质元素和胆碱的含量。从表中可以知道,①鱼粉中涉及作为电解质维持鱼体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的钠(0.78%~1.15%)、钾(0.83%~1.10%)、氯(0.60%~0.61%)的含量均较高,而在细鱼类淡水饲料中鱼粉的用量一般达到12%~20%,这三种维持渗透压的离子已经可以满足鱼体需要,如果再添加食盐可能会导致应激反应。因此,在淡水鱼类饲料中一般不宜添加食盐。②关于微量元素补充的问题在鱼粉、酵母、血粉等原料使用量较高的饲料中也应该引起注意,在表中的原料里铁、铜、锰、锌、硒的含量均较高,而其中铜更值得关注。铜是重金属,过量的铜会有毒性,过量的铜还会导致鲰鱼、鲇鱼等体色发红、发黄的现象。因此,在鱼粉、血粉等动物蛋白原料用量较高的饲料中,微量元素的补充量应该作适当的调整,适宜的微量元素补充量应该与饲料大料配方相协调,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③关于胆碱在淡水鱼类饲料中使用也应该引起注意,从表中可以发现,在鱼粉中胆碱的量很高,同时在菜籽粕、棉籽粕中的含量更高,在鱼粉用量达到10%以上,菜籽粕20%以上时,胆碱的量达到1600克/吨的量,足以满足营养需要,可以不再添加胆碱了。

鱼粉掺假较为严重,目前的掺假物主要有蛋白精、水解毛发粉、水解羽毛粉等。蛋白精掺入鱼粉可能导致鱼体氨氮中毒,出现鱼体鳃、表皮出血的情况;而掺入水解毛发粉、水解羽毛粉等使鱼粉的可消化利用率显著下降,并可能导致鱼体的体色发生变化。鱼粉质检程序应该是感官鉴定、显微镜检验、化学检验、氨基酸分析。感官鉴定主要是新鲜度、是否变质、是否有掺假;显微镜鉴定可以在40倍、100倍放大倍数下进行观察,对于掺入水解毛发粉、水解羽毛粉的可以很直观地检验出来;化学检验主要测定水分、水溶总氮和离体消化率;氨基酸分析是最后手段,对氨基酸结果主要看10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模式,目前有将赖氨酸加入鱼粉中以提高赖氨酸含量的,不能单看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

3.肉粉和肉骨粉

肉粉和肉骨粉随着加工原料的不同,质量变化较大,蛋白质含量一般在50%左右;同时,含盐量也是较高的。对于肉类加工厂新生产的肉粉,新鲜度较好,可以使用一定量进入配方,使用量一般可控制在5%以下。

肉粉和肉骨粉使用主要的不利因素:一是含盐量较高,在容易发生体色变化的鱼类饲料中一般不容;二是油脂的氧化和气味,如果配合饲料中肉粉和肉骨粉使用量过大,鱼肉中可能含有异味,要限量使用,在出口、加工的水产品种饲料中一般不使用;三是卫生指标问题。

4.蚕蛹

蚕蛹的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高,可以作为蛋白质、油脂原料进入饲料配方。但是,要注意的是蚕蛹含有不容易消化的几丁质成分,油脂容易氧化等不利因素,所以蚕蛹的使用要限量,可以控制在3%以下。过高的蚕蛹,尤其是氧化的蚕蛹可能产生对生产不利的影响,如出现肌肉萎缩、鱼肉产生异味等情况。

5.豆粕

目前,豆粕有去皮和未去皮豆粕两种。有资料分析表明,如果两种豆粕的价格差异在9%以内,则以选择高蛋白的去皮豆粕较为适宜,否则以选用带皮豆粕较为合算。

豆粕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质原料,也是价格最高的植物蛋白质原料。在配方编制时,由于鱼粉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而菜籽粕、棉籽粕在淡水鱼饲料中可以较大量地使用,因此,豆粕在淡水鱼饲料中使用主要受配方成本的限制,处于控制使用的地位。

对于蛋白质在40%~46%范围内的蛋白质原料,主要有豆粕、花生粕和棉籽粕,而价位是豆粕2300~2400元/吨、花生粕2100~2200元/吨、棉籽粕1400~1500元/吨,养殖效果以豆粕最好,但差异不大。如果在配方中使用鱼粉的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豆粕的使用量控制在10%~15%,其余的蛋白质就主要依靠菜籽粕、棉籽粕来实现。这样,饲料配方成本可以得到有限控制,且经过不同地区和一些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养殖效果也很好。如果使用高蛋白棉籽粕、脱绒脱酚棉籽粕替代豆粕使用效果更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完全不使用豆粕,从氨基酸平衡角度考虑,还是要保持一定量的豆粕进入饲料配方,只是使用量较以前大幅度地下降。

相反,如果使用低鱼粉、高豆粕的方案,配方成本也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在已经执行的地区和企业的实际效果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表10–2中显示了植物蛋白原料中几种营养素的含量,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①关于饼和粕的使用问题,从表10-2中可以知道饼的粗脂肪、亚油酸的含量较粕高,其脂肪能量值也应高于对应的粕类饲料,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要注意的是,饼类蛋白原料一般是采用机器压榨的方式生产、而粕类蛋白饲料—般是有机溶剂浸提生产,在浸提过程中也将一些脂溶性的有毒物质带走了,所以粕类的残留毒素要低于饼类蛋白饲料,饼类饲料蛋白的使用要限制用量。②关于铜的量在植物蛋白饲料中很高,而淡水鱼类饲料中植物蛋白饲料的使用量一般很大,在淡水鱼类饲料中铜的补充量应该考虑到大配方中铜的量,生产中由于铜过量引起的问题很多,必须重视。③关于胆碱的含量在植物蛋白饲料,尤其是菜籽粕中很高,大配方原料中胆碱的量足以满足营养需要,可以不再补充胆碱。④在玉米蛋白粉中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在体色鲜艳或带黄色皮肤的鱼类饲料中可以适当使用玉米蛋白粉以补充色素的需要。

6.花生粕

花生粕含有45%左右的粗蛋白质,是一种好的植物蛋白质,不足之处是氨基酸的平衡性较差、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在淡水鱼饲料配方中,可以使用5%~20%的花生粕,主要视花生粕质量、新鲜度和价格而确定其用量。为了尽量避免黄曲霉素的影响,可以使用1%~2%的沸石粉或麦饭石进入配方,吸附部分黄曲霉素排出体外。

花生粕与豆粕比较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与棉籽粕比较则优势不显著,花生粕与棉籽粕的养殖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7.棉籽粕

棉籽粕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量在加大,最高用量可以控制在35%以下没有发现有副作用。在性价比方面较豆粕、花生粕有明显的优势。

棉籽粕的蛋白质含量在不同产地、加工条件下差异较大,蛋白质含量从35%到46%的棉籽粕都有。在产地上以新疆棉籽粕质量最好,蛋白含量高,棉绒少。对棉籽粕进行脱绒、脱酚后如紫光棉蛋白其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50%左右。用这种棉籽粕在淡水鱼类、虾类中替代部分豆粕使用效果较好,饲料配方成本也有下降。

棉籽粕除了蛋白质差异很大外,就是棉绒的含量问题。棉绒不易粉碎,在小颗粒饲料如1毫米以下饲料制粒时容易堵塞模孔,所以在虾料、小颗粒饲料中要选择脱绒棉籽粕。对于棉籽粕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原则是,尽可能选择优质棉籽粕进入配方,对质量不好的棉籽粕要限量使用。

8.菜籽粕

菜籽粕是淡水饲料常用的植物蛋白质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量最高可以达到50%左右。

菜籽粕的使用最好与棉籽粕按照1∶1的比例进入配方,主要是氨基酸平衡性好一些,同时也避免—种原料的使用量过大。在低档混养鱼料中,配合饲料的蛋白质主要依赖棉籽粕、菜籽粕,二者的总量可以达到60%~65%。

9.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含量高,但是氨基酸平衡性差,养殖效果不理想。一般是在受到配方成本限制、又需要高蛋白的饲料中使用,以实现配合饲料的蛋白质浓度,但养殖效果并不同步提高,所以用量不能太大。例如,要配制蛋白38%左右的鱼饲料、配方成本在2800~2900元/吨时,鱼粉的用量可以达到20%,豆粕或花生粕10%,棉籽粕和菜籽粕25%左右,此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36%而配方成本又不允许增加鱼粉、豆粕的量,就只能使用玉米蛋白粉或血粉来提高蛋白质量了。

所以,对于一般淡水鱼类配合饲料中蛋白质不要设计得过高,超过36%以上时就必须使用高蛋白、低消化率、养殖效果又不好的原料,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玉米蛋白粉中含有较高的玉米黄素,是鱼体色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在一些体色鲜艳,尤其是带黄色体色的鱼类如黄颡鱼、塘飙、黄鳝饲料中,可以使用3%~5%的玉米蛋白粉,以提供部分鱼体需要的叶黄素。

10.血粉

血粉根据血源的不同、加工方式的不同,其营养价值、消化利用率有较大的差异。蒸煮血粉是消化率最低的,喷雾干燥血粉的消化率较好。发酵血粉虽然消化率较高,但蛋白质含量较低。

血粉在水产饲料中使用除了消化利用率外,还要考虑饲料的颜色问题、氨基酸平衡问题。血粉的异亮氨酸含量低,可以配合一定量的玉米蛋白粉使用,因为玉米蛋白粉的异亮氨酸含量是植物蛋白中最高的。血粉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量最好控制在3%以下。

作者: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