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鱼体检查,杜绝病鱼越冬
随着水温的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减弱,越冬前后鱼病也明显变少,但适应于低温的部分真菌和寄生虫类的车轮虫还潜伏在水体中,随时可导致鱼体水霉病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尤其是拉网过后的鱼塘就更加明显。但由于冬季鱼类的活动量减弱及水温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病鱼在水面上难以被发现。如果池塘结冰后发现鱼病,再进行治疗就比较麻烦,而且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越冬前应做好鱼塘用药的预防工作。方法是:在天气暖和的午后亩用200克溴氯海因泼洒1次,隔2~3天后再亩用200毫升的车轮灭(苦参碱)泼洒1次,可有效预防冬季病害的发生。
2.增加鱼体脂肪,提高鱼类体质
许多渔农都知道:鱼类越冬后鱼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一般四大家鱼体重可减轻5%左右,特别是草鱼和鳊鱼的体重下降还会更大。这是因为鱼类停食后,进入半冬眠状态,虽然鱼类因低温不需要大量的能量,但鱼在较低的水温下仍会有一定的活动,促使鱼机体内脏还需要一部分能量来维持生命。有些渔农认为,在鱼长成成鱼之后可以投喂一些低质量饵料,以减少鱼塘的投入,其实这样并不科学,在鱼类停食前20天甚至一个月内反而更应适当投喂一些高质量的精饲料,如鲤鱼料的蛋白质应在32%以上,草鱼料的蛋白质应在28%以上。最好在饲料中添加5%左右的玉米,以增加饲料有效糖的含量,从而增加鱼类的脂肪,增加鱼体肌肉的厚度。这样,鱼体可以避免严寒气候带来的冻伤,有效减轻越冬带来的“掉膘”问题。
3.加强池水管理,提高水体质量
冬季鱼塘冰封后,池底水温并不一定很低,沉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和一些死后的浮游动、植物依然会发酵分解,这样既消耗水中的溶氧,又产生出类似夏季池塘中常见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再加之冬季低温、光照时间的缩短、微生物的减少、溶氧的降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有害物质在低温下难以分解转化。因此,在低温下消除水体的有害物质比夏季高温时困难了很多。所以,对越冬池塘最好在水温不低于18℃时亩用0.5~1千克的生物制剂EM菌泼洒1次,或者采用“磁性水质改良剂”(硫酸铝和强机体复合物)亩用1千克泼洒1次。当鱼类完全停食后,亩用150~200毫升的“轮虫快克”(主要成分为乙酸素)可有效预防水体中浮游动物的过量发生,从而能够保证越冬鱼塘的水体质量。
4.推迟停食时间,冬季合理投喂
常见的温水性鱼类在水温10℃以下时就有明显的停食表现,此时大部分渔农也习惯不再给鱼投喂饲料了。经过我们对鲤、草、卿、墉在水温低于10℃时做过的多次试验表明,这些鱼类每天给极少量的饵料,在短时间内仍能很快吞食。由此可见,鱼儿冬季的停食时间越晚越好,即使在停食之后,选择在晴朗的午后投喂少量的饲料也是有好处的。
5.搞好水体增氧,确保安全越冬
严寒的冬季已是冰封水面,为了让鱼儿安全越冬,我们建议在结冰前把增氧机偏移向料台附近,每天定时开机半小时左右,这样以保证增氧机附近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不结冰,以达到冰下水体长期通风换气、提高水体溶氧的作用。另外,对渗水的池塘,要定时加注新水,保证冰下水的深度最好在1~1.5米之间。加水时一定要从下而上加水,切莫形成二茬冰,防止鱼类冻伤冻死。同时,在大雪天气要合理地清扫积雪,保证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1)生物增氧
①避免雪封泡。封冰期长、冰层厚的鱼池,可隔一段时间在冰上打孔增氧。遇到雪封泡的年份,应分区破除乌冰、重结明冰,以防发生缺氧。
②杀灭浮游动物,减少耗氧因子。越冬水体因浮游动物多而引起缺氧时,用90%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杀灭剑水蚤时使池水达到1ppm(1ppm=1mg/kg)药物浓度;杀灭轮虫时使池水达到2ppm药物浓度。封冰后可打冰眼用水泵将药物溶液冲入水中。
③打冰眼挂袋施肥。池塘结冰后,鱼池内溶氧唯一来源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体含氧量与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等密切相关。为了满足浮游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从而达到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溶氧的目的,采取化肥挂袋法,2米水深每亩用尿素5~7千克;磷酸二铵2~3千克或过磷酸铵1.5~2千克、硝酸铵2.5~3千克混合使用。化肥袋用40~60目筛绢或白色塑料编织袋制成。把化肥袋悬于水面下,距离冰层10厘米左右。每亩挂袋5~10个,化肥袋分布要均匀,布局要合理。经过7~10天,池水溶氧含量可以达到5~11毫克/升。
(2)机械增氧
①补水增氧。往池塘里注水,注水的目的一是增加溶解氧,二是增大水体,降低密度。补水时,最好选择含氧量较高的江河水、水库水或者本场内具备这个条件的储备水。如果没有符合这个条件的水源,就应该在注水过程中进行增氧。注水时,在水泵动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抬高注水管口,在管口加一定阻拦物,在入池处放一个质地较硬的迎水物,让水喷射、迸佚起来,增加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和面积,提高其含氧量,进入水体后,有效地提升水体的溶氧量,让越冬鱼类尽早脱离危险。这种方法适用于渗漏较严重的、尚有一定蓄水能力的水体。
②原池循环水增氧。当没有补水条件时,就要进行原池水循环增氧,原理和补水增氧类似。用水泵将原池水抽出来,经过一定的流程和扬程,然后再注入原池中。在这个过程中,缺氧水体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这个过程成为“曝气”,使富含氧气的空气进入水体,水体中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挥发出来。这一方法的缺点就是,时间不宜过久,否则,会造成水体水温下降,使越冬鱼类发生冻伤。而且,这种方法应以在白天进行为宜,除非发生严重缺氧,不宜昼夜进行,以免水温降低过快。
职业能力测试
1.冬季养殖池养殖环境有哪些改变?
2.导致鱼类冬季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如何预防冬季鱼类死亡。
作者: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