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价配合饲料的选用
1.养殖品种及规格
不同品种的全价配合饲料,其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是不相同的,所适用的养殖鱼类就不一样。比如,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要比杂食性鱼类高,杂食性的又要比草食性的高,养殖鳗鱼、罗非鱼和草鱼时,不应使用同样的饲料;同一种鱼,不同养殖阶段也应使用不同的饲料。为了提高养殖的保险系数而盲目购买高档饲料,既增加了养殖成本,又不适合鱼类的营养需要;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使用低档廉价饲料,也是不恰当的。低价格的全价配合饲料多使用的是品质较差、消化利用率较低的原料,可被鱼类利用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饲料系数高,养殖鱼类所需营养得不到满足,生长缓慢,饲料消耗量大,同样也会使养殖效益下降。因此,要避免跨种类混合使用全价配合饲料。用畜禽饲料喂鱼,不仅不能满足鱼类营养需要,还会因为畜禽饲料中所含的某些药物等添加剂而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因此,选择全价配合饲料需要注意鉴别饲料的名称、使用的养殖对象,以及饲料的主要养分含量。
2.配合饲料的加工品质
由于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配合饲料生产厂家逐渐增多,饲料的品牌五花八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料质量参差不齐,选用加工品质优良的全价配合饲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鉴别全价配合饲料的品质优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颗粒的长短和大小要适当。鱼类的摄食特点是,当它能吞食较大颗粒的饲料时,不选择小颗粒的饲料。因此,应选择粒径适合鱼口径大小的饲料。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从外观来看,颗粒粗细均匀,长短一致,颗粒长度是粒径的1.5~2倍,无过碎或过长的饲料。
(2)饲料的黏结要适度。饲料颗粒外表光洁致密,不粗糙松软,这样的饲料水中稳定性好,可保持浸泡水中20分钟内不吸水变形,1.5小时内不完全溃散(虾类饲料除外)。
(3)饲料含水量要适当。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手感干燥、清爽、不潮湿,含水率约为12%,正常情况下可保存3个月以上而不霉坏变质。饲料含水分太少,则硬度过大,不利于鱼类消化;含水分太多,则容易霉变,保质时间短。
(4)饲料的适口性和色泽要好。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颜色均匀自然,气味淡香,口感略咸。若饲料颜色偏重于某种原料的颜色或颜色不均匀,表明饲料原料品质较低劣或加工时混合不均匀,成品饲料的质量就没有保障。
3.配合饲料的保存
饲料中的蛋白质会被霉菌破坏,脂肪容易被氧化,维生素在光照、高温、潮湿及有氧的情况下易失效,等等,说明无论饲料的品质有多优良,都有存放环境与存放时间的限制。尤其是每年3~6月份的梅雨季节,气温开始回升,空气的湿度相对较高,极易感染霉菌,而饲料发热霉变后,由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饲料水分有所增加,将会加速饲料的霉变。当饲料呈现泛黄、泛黑不均匀的色块,闻起来有霉味、臭味等不良刺激性气味,口感苦涩,手感松软发黏,则表明饲料已经变质,不能再作饲用。否则,会使鱼类营养不良和致病死亡。
(二)影响饵料系数的几个因素
饵料系数是指净增单位重量的养殖品种所需要的饵料数量,饵料是鱼类养殖三大物质基础之一,饲料费用在养殖成本支出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下面,主要谈一谈影响饵料系数几个因素,以利于养殖户了解如何选择饲料和如何降低饵料系数。
1.配方的合理性
鱼类对饲料的营养需求有其自身特点,只有当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与鱼类的需求相吻合时才能提高消化吸收率,降低饵料系数。
2.饲料原料质量和加工工艺
饲料原料的品种、等级、异物含量、贮存条件及贮存期的不同,其营养成分差别很大。此外,由于水产饲料特殊性,对饲料加工技术要求很高。特别是一些饲料厂家粉碎细度不够,及后熟化程度不足。这些将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消化吸收,势必造成饵料系数偏高。
3.投喂技术
坚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4.水环境
在鱼类养殖中,良好的水体环境可为养殖对象提供良好的摄食环境,可有效降低饵料系数。若水体中有害物质过多、溶氧不足、氨氮含量过高、水温过高等,都会导致饵料系数提高。
5.鱼病
鱼类在发生疾病阶段,通常摄食量减少,或者不摄食。不摄食的鱼类,即使投喂再多的饵料,鱼也不会生长;摄食量少的鱼类,本身体质差,还需要克服自身疾病的困扰,既摄食量减少,而自身消耗量增加,在鱼类生病阶段,饵料系数增加。
(三)饲料的投喂技术
1.鱼的驯化
为了使鱼养成上浮摄食的习惯,以便随时观察鱼的摄食、生长、鱼病等情况,必须对鱼进行摄食驯化。
小池塘10~20亩,设置一台投饵机,大池塘30~50亩设置一投饵机。投饵机一般设置在塘口的上风向。
刚开始驯化时,应开机空转几分钟,再把投料量调至最小,抛洒速度调至最慢,驯化时间在1个小时。这样,几天以后鱼就能全部到水面摄食。
2.合理设置饵料台
目前,高密度的池塘养殖往往不设饵料台,池塘面积较小的,多数养殖者直接将饲料均匀撒入池塘;池塘面积较大的,又只是沿池塘边投饲,这样饲料直接落入池底淤泥上,既不利于观察鱼类摄食,容易引起投饲过量或投饲不足,也不方便鱼类的觅食,残饵还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导致鱼类缺氧浮头,甚至出现死亡。而网箱养殖中,网箱底部和四周使用的网衣,网目往往大小相同,为了便于网箱中水质交换。网箱的网目随鱼的生长而由小到大逐渐更换。投饲时,未被鱼类及时摄取的饲料,就会穿越网箱的底层造成浪费;为了避免浪费少投饲料,又不利于鱼类生长;如果使用小网目的网衣做箱底,又容易造成箱底水流不畅,污物沉积,诱发鱼病;如果让鱼类“少食多餐”或慢投饲,延长鱼类的摄食时间,又要消耗太多的劳动力。
因此,应合理设置饵料台,方便观察鱼类摄食,及时清除残饵,调整投饲量。饵料台的面积大小通常可以根据池塘中鱼的数量而定,一般来讲,200~300尾鱼可共用一个1.5平方米左右的饵料台。饵料台可以用竹子、芦苇等材料编织的席子或木板制成。饵料台四周用竹竿或木柱固定,设置在离池边1~2米,没入水面以下0.5~0.8米处。春秋季水温较低时,饵料台要设置浅一些;夏季水温较高时,饵料台应设置深一些。假如小面积浅水池塘,就可以直接在池塘底部的一边设置水泥或其他硬质的平台作为饵料台。
网箱养殖则不同,可以直接在网箱底部用密眼网纱做底衬,投喂后,及时检查箱底残饵情况,调整投饲量,定期清洗和更换网箱底衬,以减少饲料流失,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箱底污染,诱发鱼病。
3.适宜的投饲量
首先要确定一个基本投饲量,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基本投饲量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1)根据预期产量用经验公式计算日投饲量,即:预期需投饲量=【(预期毛产量一鱼存塘量)x鱼体蛋白质含量】/(配合饲料蛋白质转换率x饲料蛋白质含量)
其中,鱼体蛋白质含量约为15%;配合饲料蛋白质转换率约为40%。这种计算比较复杂,生产中较少使用。
(2)根据投饲率和鱼的存塘(箱)量计算日投饲量,即:日投饲量=存塘(箱)鱼重量x投饲率。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实用,生产中最常使用。但是,需要注意不同鱼的种类、规格、水温以及不同的养殖方式下,鱼的投饲率是不相同的。比如,网箱养殖200~300克的鲤鱼,水温在20℃时,投饲率为2.5%;水温在30℃时,投饲率为5.0%。
养成期的草鱼投饲率为5%,而鲶鱼投饲率为3.5%。一般来说,水温越高,则投饲率越大;随着鱼体长大,投饲率逐渐减小;草食性的鱼类与肉食性的鱼类相比,草食性鱼类的投饲率较大。鱼类的摄食量不仅与鱼的种类、规格和水温有关,还受配合饲料的品质、水质条件、水中饵料生物和气候的影响。当确定配合饲料的基本投饲量后,就可以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适当地增减。
在正常情况下,假如投饲时鱼类抢食明显,20分钟后饵料台无剩饵,说明投饲量偏少;假如投饲3分钟后饵料台尚有较多剩饵,而鱼类已经不再争食,则说明投饲量偏大;假如刚开始投饲,鱼类就不积极摄食,说明,上一次投饲过量或两次投饲时间间隔太短,这时就不能完全按照投饲量的计算结果来投饲,而应该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投饲量,根据观察到鱼类摄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虽然我国饲料工业正在向企业集团化、规范化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量也在逐年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饲料原料较缺乏,配合饲料的市场价格仍然较高,无疑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然而,我们只要科学地选用配合饲料进行合理投喂,就能够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和数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坚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四定”技术
(1)定时:鲤科鱼类一般在春天水温达7~8℃时开始摄食,但这时食欲不旺,可以适当少投一点,以尽快尽早地恢复鱼体在越冬间的亏损。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每天应投喂1~2次。当温度达到25°℃时,每天可投喂4~5次,以后随着水温的逐渐下降,次数应当适当减少每天投喂1次的,时间安排在11:00左右;每天投喂两次的,投喂时间可以安排在10:00和15:00各投喂1次;每天投喂4次的,可以安排在8:00、11:00以及14:00、17:00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时间约40分钟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以免投喂过量,造成浪费。另外,早上天气有雾而造成缺氧的要适当推迟投喂时间。
(2)定量:总的原则是鱼吃到七成饱为宜,即每次投到70%的鱼不再摄食为度,这一点相当重要。但不少养殖户朋友忽视或不重视这一点,认为让鱼吃饱吃好,有利于鱼的更快生长。这一认识上的误区一定要改正过来,因为这环节做得不好,饲料就会有部分浪费,势必造成饵料系数过高,极大地提高养殖成本。养殖的常规鱼类,即青、草、鲤、鲫、鳊属无胃鱼,所摄食的饲料直接依靠肠道消化吸收,而食物在肠道中被排空时间为2~3小时。如果摄食过量,饲料还没有被完全消化吸收便排出,不但造成了饲料的浪费而且污染了水质,最后养殖效果当然不理想。
计算方法:日投饵量(M)=吃食存塘鱼总重(G)x日投饵率(P)x温度参数(R)
例如:水温20℃,存塘鱼总重为1000千克鲫鱼,规格为50克/尾。可以从上表中查到日投饵率P为3.2%,温度参数R为80%。该日投饵量:M=1000x3.2%x80%=25.6千克。
正常情况下,鱼体每日都在生长,存塘鱼重量每日都在增加,所以,要保证鱼正常摄食和生长,应及时增加饲料投喂量。一般地,每一周左右根据鱼的平均规格和存塘鱼(吃食鱼)数量调整一次。另外,投料前还要坚持“四看”,即看天气、看水温、看水质、看鱼的活动情况,并投喂时结合“慢—快—慢”的原则,做到强弱兼顾,尤其在鱼种规格不整齐的情况下,应尽量扩大投喂面积,让分布在四周的弱小鱼也能正常摄食,也避免了鱼的摄食强度过大而造成体能消耗,这样就不致造成两极分化,鱼的出塘规格也就相对整齐。
(3)定质: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果缺少其中一种或多种必需的营养物质,或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比例不恰当,将导致饲料浪费,引起鱼生长缓慢,甚至鱼病发生。这就是饲料营养的不均衡性。
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量与质是评价饲料配方的一个重要指标。首先,蛋白质在饲料中含量要适中,过低过高都不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实践证明,鱼饲料中的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成分之间比例一定要适当。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或超过鱼类机体需求时,必将造成非蛋白质营养或蛋白质的浪费,而且代谢产物还污染了水质。其次,我们不仅要关注蛋白质的量,更要关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就是蛋白质的质量。被鱼类摄取的蛋白质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才被吸收。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鱼类的必需是指在鱼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直接摄取的氨基酸。摄取量不足时,则鱼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10种必需氨基酸有精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此外,还有8种非必需氨基酸,是指鱼体内可以合成氨基酸。为了保证鱼体的合理营养需要,一方面要充分满足鱼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平衡。故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关系与所饲养的鱼维持生命活动和快速生长所需的比例一致时,则该饲料转化率高,饲料系数低,鱼也健康。优质饲料很大程度上提高鱼的生长潜能,降低饵料系数,最终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必须看到,有的厂家只是片面地提高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而不重视蛋白的质量,不重视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搭配,必将造成了鱼的长势不好,饲料系数过高。也有的则靠添加某种激素,以提高其生长速度。这几种情况势必给养殖户朋友们最终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切忌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否则会引起鱼类生病或死亡。
(4)定位:每次投喂都在相对固定的位置投喂,使鱼养成定点摄食的习惯。
(作者: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