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与分布
鲂鱼又称三角鳊、乌鳊、平胸鳊、法罗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鲂属。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急剧隆起,体呈菱形,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头短小,口小端位,口裂斜至鼻孔下方。上下颌等长,其上盖有坚硬的角质,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经级的距离为近,其外形见图4-7。下咽齿3行。背鳍起点位于腹鳍基部稍后方,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著大于头长;胸鳍可达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基部长,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正下方,尾鳍深分叉,下叶较上叶稍长。
鳔3室,前室最大,腹膜灰色或灰黑色。体呈青灰色,头背面及体背部较深,侧面为灰色,常有浅绿色泽,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色条纹,腹面银灰各鳍呈现灰色。除西北等高原地区处,我国各大河流、湖泊中均有分布。在天然水域中,鲂鱼多见于湖泊,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为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的敞水区,一般群集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
2.食性
杂食性,而以植物为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其次是淡水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以及少量水生植物。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食,其次是湖底植物的碎屑、淡水海绵、丝状绿藻、马来眼子菜、菹草和聚草,个别的也摄食水生昆虫、螺蚬类、虾和小鱼,食性较广。鲂鱼的食性和草鱼相似,所以能经济地利用天然水域中的饵料资源,同时也能摄食人工饲料,促进成鱼的生长。
3.生长特性
在水草较茂盛的条件下,鲂鱼生长较快,一般1冬龄体重可达200克,2冬龄能长到500克以上。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它具有性情温顺、易起捕、适应性强、疾病少等优点,它的生长速度在3龄以前较快,以后逐渐减慢。
4.繁殖特性
鲂鱼2~3龄可达性成熟,繁殖季节比鲤、鲫鱼稍迟,比家鱼稍早。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温在20~29℃的时节为产卵期。在湖泊中,于水生植物繁盛的场所产卵,受精卵具黏性,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
池塘培育的鲂鱼亲鱼,在繁殖季节,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条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产卵。所以每年开春后,就要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届时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产鱼苗。
5.鱼种放养
鲂鱼苗细小娇嫩,操作时要细致小心。鱼苗下塘时,水质不宜太肥,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夏花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00~7000尾,再搭配养10%~20%的鲢、鳙和青鱼夏花。也可以在主养鲢、鳙鱼种池内搭配放养10%~20%的团头鲂。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入冬时,一般可长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达90%以上。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亩可放冬片鱼种600~800尾,配养鲢、鳙鱼种200~300尾。饲养一年鲂鱼个体,可达500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