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与分布
鲢鱼俗称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鲢属,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是我国淡水鱼中分布最广泛的鱼类之一,主要生活在水体表层。鲢鱼味甘,性平,无毒,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鲢鱼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各鳍色灰白。头大,为体长的1/4。吻短,钝圆,口宽。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其外形见图4-3。
咽头齿1行,草履状而扁平。鳃耙特化,愈合成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腹部狭窄,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体被小圆鳞,侧线鳞数108~120。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胸鳍起点距胸鳍比距臀鳍为近,长不达肛门;广弧形下臀鳍,中等长,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尾鳍深叉状。腹腔大,腹膜黑色;鳔2室,前室长而膨大,后室末端小而呈锥形。
2.食性
鲢鱼是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鲢鱼属中上层鱼类,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鲢鱼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鲢鱼喜食腐烂食物,常与草鱼搭配饲养鲢鱼吃草鱼的粪便,并喜食投放的鸡、牛粪。鲢鱼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
3.生长特性
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体重最大,可达30~40千克。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会死亡。
4.繁殖特性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千克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千克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4万~5万粒/千克体重,产漂浮性卵,产卵期与草鱼相近,每年4~5月产卵,绝对怀卵量20万~25万粒。
5.鱼种放养
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套养在主养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魴的池塘中,鱼苗放养一般在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一般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投放越冬鱼种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密度为0.4~0.5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