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科学养鱼实用技术》 | 第二章 池塘环境条件改良 三、底质监控与调节

发布日期:2020-07-22 12:59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养鱼先养底,防止底质恶化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养殖密度不断增大,投饵量也随着不断加大。虽然池塘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体的稳定性及养殖动物的生长能力及抗病力等。底质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造成底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条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大量而频繁的排换水使池塘泥土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流失,造成塘底“沙漠”化,塘底渗漏,保水、保肥的功能减退;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池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

2.底质恶化的危害

(1)导致“氧债”增加。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等都会沉淀在池塘的底部,池底有机物含量远远高于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尤其是多年未清塘的池塘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淤泥(有机质)过多的池底氧化分解会消耗掉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底部缺氧。缺氧条件下,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质产生发酵作用,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水中有氧时,它们就会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掉水中的氧气,直至全部被氧化后,水中溶氧才开始升高。鉴于此,要增加底部的溶氧必须降低这些能消耗掉氧气的还原性物质,才能有效增加底部溶氧。亦即人们常说的“氧债”,先清理完“债务”后才能让池塘底部的溶氧提高。据统计,集约化养殖池底淤泥耗氧量占水体总溶氧的1/3以_上。“氧债”越高,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就越有威胁。“氧债”的存在是缺氧、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水底暗藏的杀手。而底质恶化是导致“养债”产生的根本原因。

(2)水体有毒物质大大增加。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而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大都对水产养殖动物有着很大的毒害作用,它们在水中会不断积累,轻则会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饵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重则引起中毒死亡和泛塘,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3)酸碱失衡。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水产养殖动物对生活水域的酸碱有一定的适宜范围,过酸或过碱的水均能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使养殖动物从水中摄氧能力减弱。当pH值超过适宜范围时,影响养殖动物的呼吸,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异常变化。因此,pH值超过一定范围,即使在富氧水域里也会出现缺氧症状。在有些养殖池塘中,底部酸化程度非常严重,已成为健康养殖的障碍。

(4)养殖动物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发病。养殖水体及养殖动物体内外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致病微生物,这些致病微生物中多数为条件致病,其致病力随着环境不良因素的增加而增强。环境条件恶化,养殖动物受损伤、抵抗减弱就会使致病菌的毒性增强,从而对养殖动物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发生病理变化而发病。当底质恶化,有害菌就会大量繁殖,水中有害菌的数量达到阈值时,养殖动物可能发病。所以,环境恶化不仅造成水产养殖动物的抵抗能力下降,特别容易感染病菌而发病,而且还使水体致,病菌大量繁殖,达到使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的细菌数量。

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池底恶臭)是造成池塘底部“氧债”升高、pH值失衡、有毒物质和有害细菌增加,造成整个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池底恶化轻则使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下降乃至停食、病害发生与蔓延,重则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中毒、泛池,出现大量死亡。因此,延缓池底“老化”过程,及时改善底质已成为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水产养殖动物养殖中,以改良底质为中心的水质管理已成为当今水产养殖的最关键技术之一。

3.常用的底质改良方法

(1)彻底清塘和晒塘,清除池塘底部多余的有机物(淤泥),是改善底质的最好的手段。

(2)使用吸附物质改良底质,如沸石粉,可以在池底吸附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是传统的底质改良剂。

(3)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如光合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等。光合细菌为兼性细菌,在氧气不足的池底也能繁殖,故施用光合细菌后,可在池底作用,直接消耗利用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及硫化物,并通过反硝化作用除去水中的亚硝酸铵等;能使池塘内的残饵及水产养殖动物等生物排泄物分解并加以吸收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可降低池底有害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并抑制其扩散,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去除底部的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态氮,为底部水体及整个池塘创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调节池塘底质酸碱度,稳定底部pH值,参与建立pH值缓冲体系,把pH值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起到调节及稳定养殖水体酸碱度的作用,并有效抑制池塘底层有害菌繁殖生长,预防疾病的发生。

(4)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是减少底臭较好的方法。

(5)避免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转换率。

(6)定向培养有益藻类,适当施肥并防止水体老化。

(7)防止盲目用药。

    (作者:周剑

职业能力测试

1.简述常见的清塘剂作用和原理。

2.如何判断养殖水质是否达到“肥、活、嫩、爽”要求?

3.水质调控的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