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 第三章 农业生活文化的开发(第一节 乡村民俗生活文化的开发 1)

发布日期:2020-10-17 17:41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农业文化中所谓生活性,不仅有乡村村民常规的日常起居生活方式和柴米油盐之事,更主要的是把田园养生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日常起居饮食是基本,田园养生从事的农作、农事、农活,特别是农活,完全就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所指的是农村中的日常生活,是食、穿、住、行等。至于农事,其所指的社会事务,包括政治活动、村庄建设、乡风文明和宗教信仰等,虽不是日常生活,但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是日常生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充,因此,农事也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至于农作,作为田园养生,要求的农作是生活式的,即是适度的,不但不影响身体,而且有利于身体。

农业生活文化资源的运用,主要包括农民日常体验方式和农村节庆体验方式两个方面。一是日常体验方式:农民拥有本身的特质,在语言、宗教、性情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均与城市人有所区别,其日常的吃、穿、住、行,可以作为当地特色的一个发挥,应选拔和培训一些懂旅游、善交流、有专长的人员从事导游讲解工作:①体验具有农家特色的烧火煮饭。用大土锅、大蒸笼、大土碗等器皿,采用家传的烹饪技巧,制作出正统的农家味道。②在农庄居住,使用农家家具摆设及设备。③教授游客纺线织布、做衣,可作为展示或作为纪念品。④与客人促膝聊天、拉家常。游客尽情享受农村生活,喝茶、打牌、聊天、下棋等。这些活动让客人了解当地,加深对农业的认识。农庄可邀请村里的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致富能手、村里的老人等,利用聊天的形式,向游客介绍当地的建设、发展,浅显的农业种植、养殖知识经验和致富经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轶事等。⑤为旅游者提供农村传统服饰的租售业务,供其体验劳动或游玩时穿戴和照相。⑥教授、分享传统民间游戏之乐。二是农村节庆体验方式:①修建陈列农业文化、活动庆典、民俗相关的展室,普及农业文化。②为客人安排庆典角色,参与庆典表演。③组织农庄文化游,如婚俗、丰年祭、赏花灯、舞龙舞狮、皮影戏、歌子戏、布袋戏、划龙舟、雕刻、绘画、泥塑、剪纸、赏花节、采摘节等民俗节庆体验。通过观赏、解说、参与特色活动,增加游客对乡村的认识。

一、乡规民约、礼仪孝道等传统文化的开发

在民俗生活方面,乡规民约、礼仪孝道等宣传与展示,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和需要。一方面可起宣传告诫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弘扬传承的作用,也是现代文明乡村发展的需要。如今,消费者已不仅满足于创意农业的观看、品尝、采摘等简单体验,他们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也更看重创意农业的整体氛围。乡村文化资源在创意农业中植入,这有助于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氛围的创意农业生产区或休闲景区。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乡村文化建设要以传统经典农业文化、积极向上或先进文化为引导,着力营造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文化环境,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现在的乡村旅游发展,强调乡镇或县区共享。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农户、村上共享,更重要的是乡镇共建。这个共建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划公示和讨论,更重要的是规划之初、事业发展之初,要充分地倾听民意,真正推动广泛的乡村社区参与。

乡村文化在创意农业生产区或景区上的体现,主要是挖掘有价值的乡村文化符号,并将其在基础设施和景观设计上加以体现。例如,在生产区或景区整体的规划与设计上,彰显地域文化特点;在休闲长廊、景观小品、廊道、亭台、绿化景观等各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上,使用具有村镇特色的色彩、图案、形状、图标等;要素配置合理化。此外,在创意农业生产区、景区的内部标志、解说系统,或者对外宣传册和广告上,也可以突显出乡村文化的特色。通过特色化的装饰、美化和宣传,将创意农业生产区或景区,打造成特点鲜明、文化突出的经营场所,以更好吸引消费者。

(一)经典案例:富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创意休闲观光景区

例证:浏阳古港镇梅田湖景区(松山文化长廊等)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图3.1~图3.5)

                   

图 3.1 文化传习长廊的呈现(a)

                   

图 3.1 文化传习长廊的呈现(b)

                   

图 3.1 文化传习长廊的呈现(c)

“农业乃立国之本”,这是中国的古训。无论从农业人口、农村土地还是从历史传统来看,中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相遇,肯定就会成为一件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大事,创建中国的文化创意农业已经势在必行。提升农村自然环境与人文文化景观,乡村与郊区需要建设一大批“文化创意农园”——一种融合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基地。

                   

图 3.2 乡村观景点

                   

图 3.3 乡村民俗馆

                   

图 3.4 乡村大舞台

                   

图 3.5 乡村旅游景点(a)

                   

图 3.5 乡村旅游景点(b)

                   

图 3.5 乡村旅游景点(c)

中国有句描绘传统小康人家的诗句:男耕女织儿读经。耕代表农业,织代表包含创意的手工业,读经则是代表文化教育,“男耕女织儿读经”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意农业的高度概括。当我们漫步在中国的乡村民居或旅游景点,随处可以见到“耕读传家”“耕读人家”与“晴耕雨读”的宣传栏或碑刻与匾额,就能感受到这种“耕读”——基于文化教育的农业,才是中国真正的传统。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富农、优农政策,应作为文化创意的核心和重点(图3.6)。

                   

图 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组图(a)

                   

图 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组图(b)

                   

图 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组图(c)

                   

图 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组图(d)

此外,人们苦于为乡村文化寻找空间,乡村路边民居建筑闲置的空墙则是最佳的媒介。近几年乡村民居“文化墙”热潮澎湃,营造了乡村文明的新风尚。文化墙摒弃无章的涂鸦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的设计,成为彰显个性,传播文化的新兴载体。可把墙景美化作为支持乡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载体,与改善美化乡村民居结合起来。把乡村的形象品牌有效融合,描绘和谐、文明、人文、艺术的乡村风景线。

                   

图 3.7 乡村民居和谐文化墙组图(a)

                   

图 3.7 乡村民居和谐文化墙组图(b)

                   

图 3.7 乡村民居和谐文化墙组图(c)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改善,乡风文明的发展,民俗风情的传承与打造,在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乡村文化创意园

乡村旅游文化宣传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如设计成乡村民风民俗文化板块、乡村科技板块、国家富民政策板块、幸福之家板块等。丰富的宣传内涵将会令游客赏心悦目、流连驻足。提升文化宣传内容,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围绕文化抓创建。通过乡规民约、礼仪孝道等文化墙、文明长廊的宣传与展示,打造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示范村和文明村。文明村组环境焕然一新,实现院整、墙齐、路硬、树绿、村洁,呈现出美丽文明景象。以抓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氛围营造、文艺队伍组建、文化活动开展为重点,全面加强村组旅游点上的文化建设,使学在农家、乐在农家在硬件上有条件、机制上有保障、活动上有内容。同时,以创建文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网吧、广播电视覆盖、业余文艺团队组建,改善创建点的文化条件。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形象宣传、文艺演出精品,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阵地,繁荣群众文化。例如,每个村、每个创建点结合实际,成立一个以上的文艺、健身、书法、绘画、诗词、营销、农村事务自助等协会,设立专门的活动室或宣传栏,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会员名单,定期开展活动,公开会费收支、财政补助经费使用情况,对活动的图片和资料上墙。对于精品旅游新村、农家乐,每年必须推出2~3个新创作的有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的节目。丰富文化墙内容,突出本地文化,以“幸福农家•美丽乡村”以及国家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绘制山乡水墨画卷,美化公路沿线和精品旅游点,宣传好本地文化。

作者:陈灿 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