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 第五章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第四节 转变观念,立足创新 2)

发布日期:2020-09-03 15:31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二、休闲农业规划六大创意构思

近年来,休闲农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休闲农业一度进入瓶颈期。那么,在进行休闲农业规划时,除了考虑到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外,还要注意另辟蹊径,融入创意手法,使休闲农业更能抓住游客的眼球,实现升级转型,具体手法如下。

(一)乡土文化创意法

突出乡村农耕文化隐居田园之精髓,彰显本地特色的田园文化。在创意休闲区,将创新设置动态性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增加游客长久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打造绿色阳光餐厅、现代农业机械体验区、农事教稼园、二十四节气园、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中心、农业养生园,以及农业体验拓展训练园等项目。各板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

经典案例:“台湾掌生谷粒”注重文化的渗透放大——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与市场营销,重视农产品的开发与乡村文化的融入。“台湾掌生谷粒”选用朴实的牛皮纸和纸藤搭配棉纸与笨拙的书法,每一包米都手工称重、包扎,严谨而扎实,携带这一季最温热敦厚的情感。经营者说:“这样简单的一包米,在我们心中填饱的不只是日常生活,也是饭桌上情感交流的媒介,更是对这,座岛屿自然的渴求与尊敬”、“守护土地的农夫,不刻意布道,只是低头弯腰向土地致敬”。这样带有泥土和稻花芳香的设计,最终获得了包括2010年台湾文创精品金奖、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和2011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在内的诸多奖项。台湾掌生谷粒“包裹这一季的风雨黄昏”的文创理念,是对乡村田园生态文化复兴的体现,还原了农产品最初的味道,饱含着其对自然和土地淳朴的致敬。他们认为有温度的产品,有文化的包装,有目的的营销,才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将农产品变成礼品,提升经济价值;将商品变成记忆,进行情感营销;将文化融入农业,增加产品内涵;其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和营销,不仅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还通过游客,将本土文化进行传播,增强乡村的市场影响力。

(二)动静结合创意法

大众农业体验多停留在采摘与农事体验等较简单、表层的活动上,而随着人们体验需求的不断深入,使静态的农业景观升级为新奇动态的体验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二者结合,能使休闲农业不再是单纯的乡土资源观光,而更是对新鲜奇特事物的特别体验。如赏花踏青、摄影、写生、骑游、垂钓、农事体验、参与民俗活动甚至搭台唱戏,乡村休闲体验静动相宜;平时蜗居在城市里的人们能够在乡村的“慢节奏”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快感”。

(三)养生创意提升法

现代人生活更追求健康养生、康体保健,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时,可将相关休闲方式以此思路进行创意升级,如结合鱼疗蜂疗特色、温泉资源等,如在进行农庄规划时,有条件的地方可运用现代温室大棚手法和创意温室的形式建造“温泉花园”,使温泉康体养生成为休闲农业产品中极具创意性的打造形式。

(四)特色设施创意法

传统休闲农业园区中农业建筑与设施基本上逃不出“农味”,设计简陋且不上档次,浓郁的乡村氛围与现代休闲风格不相融合。未来休闲农业生态园设计需打破传统思维框架,在建筑和农业设施设计上加入创意元素,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五)时尚化创意法

时尚似乎与传统休闲农业格格不入,随着休闲农业消费群体范围的不断扩大,运用创新手法融合时尚元素、时下流行的休闲方式,如露营、户外休闲、狂欢节等,融合到农业休闲项目中,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如以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为核心的创意农业特色节事活动,现代型创意农业节事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造节庆”,如果蔬采摘节、花卉观赏节、捕鱼狩猎节、乡村美食节、农业嘉年华等。

(六)产业创意整合法

传统休闲农业主要是农业和服务相结合,以采摘和农家餐饮为主,而现代休闲农业则有更多的市场元素,以相关产业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方式来运作,如将农业和加工产业结合,对农产品进行创意包装,使休闲农业体验达到最大化。

作者:陈灿 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