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 第三章 农业生活文化的开发(第一节 乡村民俗生活文化的开发 2)

发布日期:2020-08-21 18:1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二、日常生活文化中普通元素的开发

乡村农民生活文化资源,一是农民本身,如当地语言、宗教信仰、个性特质、人文历史等;二是日常生活特色,如饮食、衣物、建筑物、开放空间、交通方式等;三是农村文化及庆典活动,如工艺、表演艺术、民俗小吃、宗教活动等。体验项目:做农家饮食;游客织布、做衣;直接和农民交流、聊天;乡舍、农田短距离行程游玩,观赏传统民舍、宗祠建筑,进行农作物辨识、农事了解;各种农事操作、节庆表演观摩、器具使用。日常活动体验项目:游客品尝传统的农家饭、农家菜;农家传统服饰了解穿戴,照相;游客住农家院落,使用家具摆设及设备;游客享受乡村生活,饮茶聊天等;游客玩传统的乡间游戏。

(一)大众化生活文化的开发

大众文化是就文化传播的广泛性而言的。“大众化”反映农民的利益与呼声,是为乡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但文化的内容必须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而不是低级趣味的。例如,历代传承的农民艺术是乡村大众化文化旅游开发的要素,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民间艺术,是我国农民在数千年的农耕活动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乡土艺术。这些生活中的艺术有民间节庆、表演、号子、说唱、民谣、猜谜等,尤其是被物化的产品如年画、剪纸、农民画、布艺、草编、木雕等几种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充分反映了历代农民淳朴、热情、活泼的性格和生产、生活态度,给人们以鼓舞与教育。又如,农业节庆活动;广泛的民众性是节庆产业成功的魅力所在。节庆产业的成功,不在于安排多少项活动,而在于有多少大众亲临其境感受其人文气氛。

民俗生活项目展现给城市生活的人们一种有别于城市生活的农村生活,对于暂时逃离城市生活的人们无疑是一种别有情趣的体验,因此深度挖掘地域民俗文化,结合生态农庄和郊野生态环境,全方位地整合传统民间游艺项目,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体验,如集体跳绳、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跳方、盘磨、翻花线等乡村传统游戏。同时,结合农业民俗,可开展类似于开心农场种植体验、手工作坊体验、牧场动物表演等农业民俗主题体验活动,带给人们一次乡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因此,农业与民俗的体验是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

立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可推出一批以节庆表演为参与的娱乐型、自然气候为吸引物的避暑度假型、以生态景观为载体的城郊休闲型、以特色农作物采摘为主导的乡村体验型、以民族村寨为特色的民俗陶冶型等乡村旅游产品。依托本地自然生态、特色农业、民族村居、文化遗产,以普通生产及生活文化要素为基础,打造地方特色的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纷至沓来。

(二)少数民族特色生活文化的开发

湖南省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具有多彩和谐的人文之美,地域多样性和民族多元性是多彩湘西文化的亮点。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众多民族勤劳耕作,共同创造了瑰丽的民族文化,傩戏、火把节、歌酒节、斗牛节等节庆丰富多彩,游方歌、芦笙舞、木鼓舞等歌舞绚丽多姿,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美人靠等建筑各具特色,令人赞叹称奇。湘西武陵山区美丽乡村具有质朴浓郁的乡韵之美,“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湘西真山真水处处是,乡音乡愁时时有。置身这里,你会看到田园堆叠、阡陌交错、牧童短笛、牛羊满坡的生动情景,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树隔朝云合,猿窥晓月啼”“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浓浓乡愁。

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湖南武陵山片区有120项,涉及少数民族的主要有67项。其中,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8项(尤传说、苗族歌谣、苗族古老话、苗族傩歌、苗族杨家将故事、湘西苗族民歌、龙舞、苗戏、苗族插绣、湘西苗绣、湘西苗族服饰绘画、湘西苗族挑花等);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土家族摆手歌、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山歌、土家年、土家族竹雕等);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另外有几个少数民族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130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少数民族这些经典生活民俗,在乡村旅游中值得大力推广、传承和弘扬。又如剪纸艺术产品,其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湖南省衡东大桥镇、绥宁县苗乡侗寨,湘西苗族、土家族的剪纸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表现在其作品的意境美、形式美、装饰美、抽象美、情趣美、构图美等。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其所表现的变形率真、简略稚拙,与外来文化的现代审美意识相吻合。这些地方的剪纸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不仅是村民美化生活的装饰珍品,更是他们心中“吉庆祥和”的象征。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的窗口。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虫鱼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

图 3.8 趣味生动的剪纸艺术(a)

图 3.8 趣味生动的剪纸艺术(b)

图 3.8 趣味生动的剪纸艺术(c)

图 3.8 趣味生动的剪纸艺术(d)

剪纸文化博大精深,各式各样精美的剪纸作品,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乡村旅游应该让游客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源远流长的乡土艺术,是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优秀创造,长期以来,在农村居民生活中享有重要的地位,是农村社会的乡土文化形态和精神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将优秀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对接,使其从乡村的土壤中萌发,构建起适应新形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发挥出重要作用。推动“乡村旅游”向“乡村生活”转变,美丽乡村是农耕文明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家园、中华儿女的乡愁,也是多彩湖湘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没有本土特色的产品,可以自我开发新产品或开发设计创意文化衫,如印有LOGO特色标记的文化衫,可通过农趣竞赛活动作为奖品发放,亦可作为乡村旅游的纪念品出售。

图 3.9 各种民俗产品(a)

图 3.9 各种民俗产品(b)

图 3.9 各种民俗产品(c)

图 3.9 各种民俗产品(d)

图 3.9 各种民俗产品(e)

图 3.9 各种民俗产品(f)

图 3.9 各种民俗产品(g)

图 3.9 各种民俗产品(h)

乡村农业文化旅游对于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具体类型有:①民俗观赏开发。例子:民俗博物馆、民俗村;②民俗活动开发。例子:游艺竞技项目、地方婚礼、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民间艺术表演(湖南主要有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高腔(岳西高腔、常德高腔)、湘剧、巴陵戏、荆河戏、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木偶戏(邵阳布袋戏)、常德丝弦等);③民俗商品开发。例子:湖南省民俗商品种类繁多,如邵阳隆回滩头木版年画、宝庆竹刻、醴陵的瓷器、浏阳的鞭炮、湘西少数民族的蜡染刺绣、花瑶挑花、长沙湘绣、江永女书,等等。湖湘文化遗产中一批优秀的非遗作品,湘绣、苗绣、织锦、湘瓷、印染以及雕刻、竹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与创意设计融合后,变得时尚美观,焕发出新的光彩。湖湘非遗元素的产品展示“非遗+创意”的独特魅力。

例证1:

2002年,龙山里耶出土3.7万余枚秦简。里耶秦简博物馆馆长彭成刚介绍,博物馆建立6年来,围绕秦简开发出书签、水晶镇纸、丝巾、餐具等20多种文创产品,其设计融入了实用特点。2015年销售额达40多万元,让富有文化品位、传承文明的文创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满足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例证2:

到红色旅游景区韶山,许多人都会购买纪念品。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2008年创立的文博公司,开发的产品共有376种、738款,包括比较经典的主席“福”系列、主席手书诗词系列、天天向上系列、毛泽东小型铜像、毛泽东收藏名家名画等系列产品。2016年,“天天向上”背包荣获中国博物馆协会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最受欢迎文创产品”奖(全国仅10个),并于7月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4届大会上展出。围绕毛主席的名言警句开发了系列产品,对毛主席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进行提炼和创意,开发出背包、手抓包、文具袋、斜挎包、学生雨伞等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以青少年为目标人群,设计风格清新,色彩靓丽,功能性强,投入市场后反响热烈,深受青少年群体喜爱。

例证3: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业内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评价。2015年,醴陵陶瓷工业总产值555.9亿元,产品包括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业陶瓷、新型陶瓷5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用“泥黄金”大球泥烧制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创作出“毛泽东主席浮雕瓷像”“一树独先天下春瓶”“富贵春光壶”等艺术珍品上千件。

作者:陈灿 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