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支部工作实务》 | 第五章 村党支部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农村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5)

发布日期:2020-09-09 17:52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三、发展骨干、树立典型

(一)发现骨干、培养骨干、武装骨干

小村官大作用,小职位大作为,小角色大舞台,村干部位置不高但作用很大。村干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责任大,担子重,承担着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承担着上传下达、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大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既是为村级领导班子长远建设提供人才保证,解决部分村后继乏人问题,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也是不断为村级干部队伍注人新鲜血液,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改善其整体结构的需要。

从当前村级干部队伍现状来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了新的优化,班子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但是部分村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现象依然突出。有的村,村干部长期以来就是这样一些老面孔,村级班子选不出、选不足,村级后备干部选不上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建设。分析问题症结,主要是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造成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人才断层。因此,新形势下,村干部要从“选苗、育苗、成苗”人手,真正做到:发现苗子,跟踪培养;内外结合,加强培训;备用结合,加快成长。

村干部要在“选”上下功夫,突出“广度”,注重多渠道发现骨干选准苗子。村干部必须破除“无人可选”“任人唯亲”“随意指定”“自然成熟”等陈旧观念,用自己独特的角度和眼光来“瞄准”“聚焦”农村骨干人选,在突出年轻化、知识化,注重后备干部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外在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后备干部思想品德、群众公认度、致富能力、工作事业性等内在素质,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标准,注重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乡村医生、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大学生村官等人群中发现优秀人才,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做到不拘一格识人才、选人才、用人才。对一些好苗子要及早关注、持续培养,注重发现发掘那些愿干事、乐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农村“能人”,把他们引进来、备起来,让一些优秀人才留在农村,让更多优秀青年进人组织视野,使村干部“难选”变为“好选”,为村党组织发展引来活水。

村干部要在“育”上下功夫,突出“深度”,注重多形式培养骨干培育队伍。用人必先育人,采取个人自学、学历教育、集中培训、外出考察、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六位一体”培训方式,组织开展多元培训。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依托党校、党员活动中心、远程教育媒体、村教育活动点等阵地,突出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宗旨意识、党员义务等方面开展集中教育培训,使村级骨干对政策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框架。二是注重日常教育培训,通过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开展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村干部、以会代训、主题教育等方式,有侧重点地进行跟踪培养,使村级骨干把理论和日常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对村级骨干的培养做到与群众需求、与村情实际无缝对接,引导后备人选主动为村发展出谋划策、争取项目资金。三是注重分类分层教育,通过领导干部专家授课、举办“村支部书记讲坛”、示范基地培训、实岗培训、挂职锻炼和外出考察等方式,强化实践锻炼,积极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着力增强村干部引领村级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对大学生村官,重点进行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四是鼓励村级骨干参加“农民大学生”计划,通过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落实经费保障,有计划地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村级后备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原则上符合条件的村级后备干部都要通过学历教育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将后备干部培养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五是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爱护、工作上帮带,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双带”能力和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行家里手”。

村干部要在“用”上下功夫,突出“力度”,注重多平台武装骨干用好骨干。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综合培养提升能力,按照备用结合原则,根据村级后备干部的现实表现、群众反映和自身素质,量才使用。把年纪轻、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村民吸收到村干部队伍中来,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真正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作风好、政治强,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新型农民选出来,担当建设新农村的领头人,使后备干部队伍每年保持一定的使用率。对没有进人村“两委”班子的后备干部提供岗位实践,通过“设定村级辅助性岗位”的模式,安排他们担任村书记助理、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妇联主任、纠纷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等职务,有针对性地把后备干部派往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工作第一线,并让他们列席村“两委”班子会议。有意识地在各种会议.上让村里骨干抛头露面,帮助他们有一定的时间熟悉村情、村务,尽快进人角色,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帮助他们积累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方法,为村级骨干锻炼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和“成长舞台”。村级骨干只有经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全方位培养锻炼,才能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早成熟、早上岗、早接班。

(二)坚持以人为本,站在群众立场思考、解决问题

俗话说“心中有民天地宽”,村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情待人的人文关怀原则,要有“心里始终装有村民”的为民之心,做到换位思考访民情,将心比心争民心。村干部要善于逆向思维、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更多地从村民角度、大众利益去考虑问题,把村民的难事、急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带着感情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走进百姓的心坎里,在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的实践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对群众提出的合理的要求要给予理解和尊重,设身处地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办成村民看得到的实事好事,切实把群众诉求解决好,把群众权益维护好,把群众情绪疏导好。如果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多想村民的难处,体谅村民的处境,甘为群众跑腿,为群众谋利,实实在在办实事好事,再复杂的问题、再大的矛盾也会得到有效解决。只要有了“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一切想着群众”的态度、“一切帮助群众”的行为,就如同拥有了能够打开群众“心锁”的“金钥匙”。反之,漠视群众,对群众的合理诉求置若罔闻,遇到矛盾就责怪群众、管压群众,再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复杂,再小的问题也会积少成多,酿成祸患,工作就无法开展。有些村干部丧失党性原则,不能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处理问题,甚至成为不正之风或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村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多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事,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透,成为村民权益的维护者、保障者和实现者。对涉及村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让群众掏心窝子,敢说话,说真话,直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受益不受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和标准。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谋求个人的升迁,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真正使村里的每一项决策,既能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又能充分考虑到村里群众的接受能力。通过关心体贴、说服教育、舆论导向、激动鼓舞等方式,用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政治上多关心、在生活上多关怀、在感情上多交流,随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帮助解决心理压力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普通村民从思想上、生活上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温暖,努力在全村上下形成广大党员干部都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

作者:陈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