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支部工作实务》 | 第二章 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三节 农村党员管理工作(2)

发布日期:2020-08-09 12:15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四、农村党员管理的基本方法

农村党员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新的历史时期,广泛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

1. “三会一课”

“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对于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都有重要作用。要把提高“三会一课”质量作为党支部日常工作的重点和基础,努力做到“三会一课”制度化和标准化。做到支委会有重点、有议题、有措施,党小组会有主题、有讨论、有结果,党员大会有程序、有决议、有分工,党课有备课、有签到、有督导。

2.“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主要是指党内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的活动。这是近几年来在广大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而又行之有效的一种组织活动形式。这项活动要制定出既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评选条件,努力在“争创”上下功夫,定期评选表彰,以激励党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3.党员目标管理

党员目标管理是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要求党组织按照党章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党员个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和议定党员在一个时期内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方面的具体目标,通过定期检查、考核,来督促和激励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应不断总结和完善。

4.党员联系户

这是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形式。具体内容是,党的基层组织分配每个党员经常联系一户或几户非党群众,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他们的思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带动他们勤劳致富,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5.党员责任区

所谓党员责任区,主要是企业党组织根据党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实际能力和活动范围,把需要党员承担和完成的各种生产指标、行政事务、社会工作以及基层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党员,从而形成的以一个或几个党员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群众为对象,以一定的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党员负责区域。它可以更好地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以发挥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6.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有目的、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党内活动。这类活动把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融为一体,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和经济建设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受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7.谈心活动

同志之间比较深人地相互交谈,是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的一种有效方式。谈心活动有集体谈心和个别谈心两种形式。谈心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解决矛盾,互相帮助,增强团结,做好工作。谈心一定要以诚相见、以心换心,还要有搞好团结、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近些年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党员外出从商或者离乡打工,多数党员外出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有的外出期间联系不上,或者联系上了回不来。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不确定因素,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法参加党性实践活动,有的甚至几年都见不着人,游离在党组织的视线之外,党员的教育管理出现真空状态,使参加活动的党员人数受到较大影响。从党员素质分析来看,流动党员存在着低龄化、高素质化的特点。农村公认的能人或者有作为的年轻人成为流动的主体,有一技之长的年轻流动党员不断增多,流动党员普遍存在着“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对流动党员的服务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2006年6月28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21号)的精神,对流动党员发放中组部统一制作的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明确提出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规范。

(一)加强和改进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第一,坚持以流人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第二,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第三,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1.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人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人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第一,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第二,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第三,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第四,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第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2.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人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

第一,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第二,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人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第三,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第四,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第五,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3.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人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人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第二,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人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第三,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作者:陈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