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南岸区,说起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社区干部,余建不仅把整个南湖社区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创造性地把社区内的垃圾站改建成三益书院,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那么,余建为何会想到创建三益书院?9月26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当初修建三益书院,源于我收到的一条短信。”余建告诉记者。
2017年初,余建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那条短信来自于南湖社区的一名居民,在短信中她跟我说,自己的孩子有时想看书,却要走很远,希望社区内也有一个书屋。”余建回忆。
余建在指导村民读书
看着短信,余建陷入了沉思。早在之前,余建和同事们就想过在社区内修建书屋,但因为南湖社区92%以上楼房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老、旧、散”社区,很难有多余的空间和资金来修建书屋。
就在余建等人一筹莫展之时,重庆启动了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要求老旧小区改造要与社区服务提升同步推进,挖掘小区文化脉络和集体智慧,打造有特色的人文小区,形成小区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当时我就决定,要充分抓住老旧小区环境改造这一契机,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崭新的书屋。”余建说,她的计划也得到了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书屋的建设基金也陆续到位。
“在资金到位后,我又带领同事对整个社区进行了考察。经过多番考察后,最终决定把社区内的垃圾站改造成书屋。”余建说,当年5月,垃圾站改造工程启动,6月20日,占地40平方米的三益书院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三益书院投入使用以来,来此读书的社区居民就络绎不绝。为更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余建还积极在书院内开展科普养生、亲子教育、婚姻家庭、国学经典、琴棋书画等活动及培训。经过三年的发展,三益书院已成为社区居民共同学习的课堂,协商议事的平台。
在余建的主导下,南湖社区还建立了24小时图书馆,并在南湖公园、社区广场、学校周边引进4个“南书坊”24小时自助书吧。“根据计划,我们将联合喜马拉雅打造社区‘有声图书馆’,通过开辟‘南湖之声’定制社区有声电台,由南湖群众讲述身边的故事,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湖社区。”余建表示。
9月10日,在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办,重庆日报承办的“发现乡村阅读榜样”评选活动中,余建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10位重庆“乡村阅读榜样”之一。
(作者:黄琪奥)
(作者单位: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