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津区石蟆镇,说起石蟆镇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管理员王晓,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原来,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王晓不仅用自己的努力,把农家书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自发成立起“橄榄爱心送书”志愿团队,为石蟆镇19个村(社区)的5000余名农村儿童送去了近2万册图书。
那么,王晓是如何与这些儿童结缘?她所送的这些图书又来源于何处?9月17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王晓在带孩子们读书
“其实,我和这些农村儿童的缘分起于2017年的一次家访。”王晓说,那年12月20日,王晓去望江村发放冬衣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村村民何德书家的两个孩子除了课本之外,基本没读过其他的课外书后,王晓就产生了为留守儿童筹集图书的想法。
“要保证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就需要保证他们的阅读量。”王晓说,当晚回到办公室后,她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一封名为“香书送暖·助梦飞扬——为农村孩子捐赠书籍”的倡议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筹措书籍。
让她没想到的是,倡议书一经发出,就得到了不少爱心人士的响应,在短短的数天时间里,她就收到了近千册课外书。“当我陆续收到这些课外书后,就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把这些书籍送到小朋友的手中。”王晓说。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每逢周末,王晓的身影就出现在石蟆镇的各个村落,把一本本课外书送到小朋友的手中。“虽然我经常在送书的过程中摔得满身是泥,但当看到小朋友们捧着课外书时,那爱不释手的样子时,我就忘掉了之前的狼狈。”王晓说。
在送书的过程中,王晓注意到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由婆婆爷爷或外公外婆在带,缺乏系统地阅读指导。在赠书之余,王晓都会把书本的大致内容告诉这些小朋友,方便他们进行阅读。
与这些困难相比,摆在王晓面前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筹集到足够的书籍。“我后来意识到,要保证书籍的数量,除了靠爱心人士的捐赠外,也需要借助社会团体的力量。”王晓说,一次筹集书籍的途中,她结识了渝北城区一所小学的负责人。当他得知王晓的事迹后,被深深打动,“他告诉我,他一方面会在学校举行书籍捐赠活动,另一刚面还会把我的事迹告诉其他学校,让他们也都参与进来。”
在这位负责人的努力下,渝北区金港实验小学、渝北区农业园区小学、渝北区金渝小学、沙坪坝第一实验小学、江津区西城小学、江津区四牌坊小学等多所学校都参与到书籍捐赠之中。截至2019年,王晓共筹集了近2万册书籍。
为把这些书籍送到孩子手中,王晓还在2018年成立了“橄榄爱心送书”志愿团队,吸引了500余名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他们通常都是在工作之余,帮我把筹集到的课外图书发放到石蟆镇的孩子们手中,并鼓励她们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王晓说,为让更多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她还于2018年11月在石蟆镇东溪村建立了首个“志强爱心书站”。截至目前,石蟆镇已建成“志强爱心书站”33个。
在王晓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整个石蟆镇的阅读氛围日趋浓厚。9月10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办,重庆日报承办的“发现乡村阅读榜样”评选活动中,王晓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位重庆“乡村阅读榜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