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1年“我的书屋·我的梦”优秀作品选登】征文:《旮旯犄角的书屋》(中学组 朱玉涵)
“涵涵啊,我的小小图书管理员,周末放假一定要回来耍呀,外公给你讲故事啊。”我就知道,肯定是家里又到新书了,需要我这个搬运工加图书整理员回去收拾收拾。
果然,外公所在的农家书屋又到了一批新书,没等我回过神儿,外公已经将我的工作安排上了。“那几本《养殖手册》啊,放在第二个书架,从下往上数第二个书柜!对,矮点好,人们好取好放。”只见他戴着老花镜,对照着书单,看着书柜,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王老师,不得了了,借本养殖手册呢,有几个鱼儿翻白肚皮了,字大点的才好哈,老咯,眼睛不管用咯……”
“天热了撒,增氧机开起没有,分塘没有嘛,鱼苗密集了不?”外公回答道。
每到周末,聊养殖技术的,看病的,借书的,外公家可谓人来人往,此时他就成了大忙人,一边登记借阅名单,一边还得“把脉开药”。他是村里的名人,无论老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一声“王老师”,事实上年过七旬的他从未教过书,他只是一个“赤脚医生”。自2007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惠民工程后,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农家书屋管理员。
来借书的是李大伯,他的故事,早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以前他听人说养鱼挣钱,和李大婶一合计,把积蓄一咕噜全拿出来,租用几块农田,搞起了淡水鱼养殖。头两年没经验,养的鱼成活率不高,赔了本。后来遇上国家政策扶持,提供无息贷款和无偿技术指导来支持广大农民返乡创业。他没有犹豫,抓住良机,加入创业大军。有了失败的经验,加上自己勤奋好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硬是把农家书屋里养殖手册看了个遍,综合利弊,最后决定做观赏鱼养殖,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把观赏鱼养殖做得有声有色。我赶紧给大伯拿来了他要的《锦鲤的养殖与鉴赏》,一见我,大伯非得让我给他读读手册上的内容,顺便去看看他养的鱼。盛情难却啊,一路上,从大伯欢快的语言中,我知道,养鱼的效益肯定好。刚到池塘边,我就被这里的景色惊呆了,“李大伯,你哪里是养鱼啊,这完全是在打造网红打卡地。”“啥叫网红打卡地?”大伯不明所以,听了我的解释后,大伯笑得更大声了:“涵涵,那我这就算个网红什么地吧,哈哈……”
几亩池塘被田埂分隔开来,田埂上修着仿古的围栏,周围开满了格桑花,池塘高低错落,有的池塘里还安放了几张石桌和荷叶状的石凳,池塘里开满了荷花,鱼儿在河里穿梭……远处传来一阵嬉戏打闹的声音,原来大伯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开起了农家乐,农家小院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这不正像是他们蒸蒸日上的幸福日子吗?
“涵涵,别小看你外公哦,要不是他提点,我创业要走不少弯路哦。”“李大伯,我外公不是个医生吗?他又不懂养殖!”见我满脸的疑问,李大伯耐心地说道:“你外公才是行家哦,鸡鸭鹅鱼的养殖,但凡是书屋里有的手册,他都烂熟于心,他是医生,医病是一把好手,还医心嘞,你看,刚才我那个心病,他是不是三言两语就给我医好了呢?”听了李大伯的话,我对外公的敬意又多了几分,也重新认识了这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对我来说,这位“王老师”只是我的外公。他的书屋却是我的乐园,更是乡村的智慧园。这个面积狭小常年混合着药香和书香的房间,承载了我对于未来的梦,承载了乡亲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指导教师:王雪莲
学校:南川区书院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