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十字花科)

发布日期:2020-06-28 18:0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199.碎米荠

【别名】白带草、雀儿菜、野荠菜。

【拉丁学名】Cardamine hirsuta L.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碎米荠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草本,高10~30cm。主根细长,多侧根。茎直立或斜升,基部不分枝或分枝,有白色粗毛。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叶具柄,有小叶2~5对,顶生小叶圆卵形,长4~14cm,有3~5圆齿,侧生小叶较小,歪斜;茎生叶有小叶3~6对,所有小叶上面及边缘都有疏柔毛。总状花序生于枝顶;花白色,长约3mm;萼片4片,长椭圆形,边缘膜质,上面有疏毛;花瓣4瓣,白色,倒卵形;雄蕊6枚,4长2短;子房柱状,花柱短,柱头扁球形,长角果线形,长达3cm;种子长方形,褐色。花期2~3月,果期3~5月。

【分布生境】产于韩家院子。重庆各区县,海拔250~2800m处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河北、山西、辽宁、山东、陕西、甘肃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3~5月采集,鲜用或晒干。

【药性功能】甘、淡、凉。清热利湿,安神止血。

【主治病症】主治尿道炎,膀胱炎,痢疾,白带。外用治疔疮。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白带、痢疾:全草15~30g,水煎服。

②治淋证:鲜全草30~60g,水煎,调冰糖服。

(①②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吐血、便血:碎米荠15g,侧柏叶9g,生地12g,荆芥炭9g,水煎服。(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碎米荠

200.弯曲碎米荠

【别名】萝目草。

【拉丁学名】Cardamine flexuosa With.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碎米荠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茎基部多分枝,斜上或铺散状,疏生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叶少,花时脱落;茎生叶互生,有柄,膜质,长2.5~9cm,具小叶3~6对,顶生小叶倒卵形,长4~30mm,宽3~15mm,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有1~3圆裂,有缘毛,侧生小叶较小,卵形或条形,长3~6mm,宽2~4mm。总状花序有花10~20朵;花白色,直径4~5mm,花萼、花瓣均4枚,雄蕊6枚,4强2弱,长角果条形,长1~2cm,宽不及1mm,斜展,果梗长约5mm;种子一行,长方形,长1mm,平滑,褐色。花期2~3月,果期3月。全草药用。

【分布生境】产于三花石,生于河边耕地中。重庆各区县有分布。河北、辽宁、湖南、陕西、甘肃至长江以南各省也有分布。

【附注】本种药性功能、用量用法与碎米荠同,可参看碎米荠(C. hirsuta L.)

弯曲碎米荠

201.油菜

【别名】芸薹、芸薹子。

【拉丁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芸薹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高30~90cm。茎单一或分枝,微有白粉,无毛,粗壮。基生叶长椭圆形,长约20cm,宽约8cm,琴状羽裂;茎生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约10cm,基部扩展呈耳状,抱茎,全缘或有疏浅齿,偶为羽状半裂。总状花序顶生,花鲜黄色;花梗细,花直径约1cm;萼片4片,长椭圆形,长约8mm;花瓣4瓣,宽倒卵形,具长爪;雄蕊6个,4长2短;子房上位,圆柱形,花柱短,柱头头状。长角果条形,长3~8cm,先端具短喙。种子球形,红褐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分布生境】缙云寺农家有栽培。全国大多数省区有栽培。

【药用部分】干燥种子药用。

【采集期】初夏采收。

【药性功能】甘、辛、温。行气祛瘀,消肿散结,凉血止血。

【主治病症】主治血痢,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净。外用治痈疖肿痛。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用鸡蛋清调敷患处。

【附方】①治产后瘀血腹痛;炒芸薹子6g,当归9g,桂皮4.5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女子吹乳:芸薹菜,捣烂敷之。(出自《中药大辞典》)

【附注】麻疹后、疮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油菜

202.芥菜

【别名】大菜、青菜。

【拉丁学名】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芸薹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高30~150cm,无毛,有时具刺毛,常带粉霜,茎多分枝。基生叶宽卵形至倒卵形,长15~35cm,宽5~17cm,先端圆钝,不分裂或大头羽裂,边缘有锯齿或缺刻;叶柄有小裂片;下部茎生叶较小,边缘有缺刻,有时有圆钝锯齿,不抱茎,上部叶窄披针形至条形,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花后延长,花淡黄色;萼片4片,绿色;花瓣4瓣,鲜黄色,宽椭圆形或宽楔形,先端平截,基部具爪;雄蕊6枚,4长2短;子房圆柱形,花柱细,柱头头状。长角果线形,长3~6cm。顶端有扁平的喙;种子球形,紫褐色或黄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生境】各地有栽培。原产中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用部分】茎、叶、种子药用。

【采集期】7~8月采种子。

【药性功能】辛、温。归肺、胃、肾经。利肺豁痰,消肿散结,止痛。

【主治病症】种子: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胸肋胀满,寒性脓肿;外用治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茎、叶:寒饮咳嗽,痰滞气逆,胸膈满闷,砂淋,石淋;外用治牙龈肿烂,乳痈,痔肿,冻疮,漆疮。

【用量用法】种子:3~9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粉调醋敷患处。茎、叶:6~9g,水煎服,或鲜品捣汁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附注】目疾、疮疡、痔疮,便血及阴虚火旺者慎食。

芥菜

203.白菜

【别名】黄芽白、卷心白、大白菜。

【拉丁学名】Brassica pekinensis Rupr.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芸薹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茎高40~60cm,多分枝。幼叶下中脉具疏刺毛,下部基生叶绿色,披散,密集在缩短的茎上,叶面具皱缩的波状起伏,叶柄两侧具薄翅;营养期叶片可卷成圆筒状或椭圆球状,白色或淡黄色;茎生叶较小,长圆形至披针形,常无柄,基部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4片,黄绿色;花瓣4瓣,鲜黄色,圆形或倒卵形,基部具爪;雄蕊6枚,4长2短;子房圆柱形。长角果线形,长3~4cm,具喙。种子球形,棕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分布生境】各地栽培。

【药用部分】鲜叶和根药用。

【采集期】10~12月采收。

【药性功能】甘、平。养胃和中,利大小便,通利肠胃,安五脏,除烦热,解酒毒,消食下气,止咳。

【主治病症】烦热口渴,感冒热咳,肠胃气胀,酒毒。

【用量用法】煮食(适量)。

【附注】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菜

204.球茎甘蓝

【别名】苤蓝、擘蓝。

【拉丁学名】Brassica caulorapa Pacq.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芸薹属。

【形态特征】两年生草本。全体光滑无毛,有白粉。营养期茎基部逐渐膨大成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12cm,表面蓝绿色,光滑无毛,常有白粉,内面肉质部分为乳白色,微有辛辣味,叶集生于球体上部,有长柄;叶片卵圆形至长圆形,长13~20cm,基部两侧各有1~2裂片,边缘具有规则牙齿。第二年4月份抽薹,茎高30~60cm,茎生叶矩圆形至条状披针形,长8~11cm,宽2~4cm,叶缘具疏齿或浅波状齿。总状花序顶生,开花后花序轴逐渐延伸,花排列疏松;萼片4枚,光滑无毛;花瓣4瓣,乳黄色,长倒卵形,长约2cm,基部有爪;雄蕊6枚,内面4枚较长,外侧2枚较短;子房上位,圆柱形,花柱不明显,柱头头状。长角果圆柱形,长6~9cm,先端具短喙;种子球形,直径1~2mm,有棱角。花期4月,果期5~6月。

【分布生境】各地农户有栽培。

【药用部分】茎叶药用。

【采集期】冬、春采收。

【药性功能】甘、辛、凉。健脾利湿,解毒。

【主治病症】主治脾虚水肿,小便淋浊,大肠下血,湿热疮毒。

【用量用法】30~60g,煎汤服。

【附方】①治阴囊肿大:鲜擘蓝30g,鲜商陆30g,捣烂外敷。

②治无名肿毒:鲜擘蓝适量,捣绒敷患处。

(①②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球茎甘蓝

205.蔊菜

【别名】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印度蔊菜。

【拉丁学名】Rorippa indica(L)Hiern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蔊菜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50cm,无毛或有疏毛。茎单一或有分枝,直立或斜升,常具纵向沟棱,有时带紫色。基生叶和下部叶有柄,大头羽状分裂,长7~15cm,宽1~2.5cm,顶生裂片卵形或矩圆形,先端圆钝,边缘有齿牙,侧生裂片2~5对,向下部渐变小,全缘,两面无毛;上部叶片向上逐渐变小,具短柄或耳状抱茎,矩圆形或宽披针形,边缘具疏齿。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小,黄色;萼片4片,长圆形,长2~4mm,无毛;花瓣4瓣,匙形,鲜黄色,与萼片近等长,基部具爪,雄蕊6枚,4长2短,长角果圆柱形或线形,长1~2cm,宽1~1.5mm,斜上开展,稍弯曲;果梗长2~4mm;种子多数,细小,卵圆形,每室2行,褐色。花期4~5月,果期5~7月。

【分布生境】产于三花石河边草坪等地。重庆各区县,海拔150~2000m处有分布。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5~7月采收,晒干。

【药性功能】甘、淡、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解表散寒,除湿利尿。

【主治病症】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疮,疔疮,痈肿,蛇咬伤。

【用量用法】30~60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蔊菜

206.无瓣蔊菜

【别名】天葛菜、天荠菜、绿豆草。

【拉丁学名】Rorippa dubia(Pers.)Hara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蔊菜属。

【形态特征】本种形态与蔊菜相似,特点是花通常无花瓣或偶有退化的花瓣,植株较软弱,角果细长而直,种子每室1行。

【分布生境】产地三花石河边荒草坪、北温泉桃花溪边、草丛中。

【药性功能】与蔊菜相同,可作蔊菜用。

无瓣蔊菜

207.小花糖芥

【别名】桂竹香糖芥、桂竹糖芥。

【拉丁学名】Erysimum cheiranthoides L.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糖芥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50cm。具伏生2~4叉状毛。茎直立,单一或中部以上有分枝,有棱角。基生叶莲座状,无柄,平铺地面,披针形或条形,茎生叶片长2~4cm,宽0.5~0.8cm,两面伏生叉状分枝毛,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或深波状。总状花序顶生,花较小,直径约5mm;萼片4枚,长圆形或线形;花瓣4片,黄色或淡黄色,长匙形,基部具爪;雄蕊6枚,近等长;雌蕊1个,子房上位,具胚珠多数,柱头头状。长角果圆柱形,长2~3cm,有散生星状毛,每室种子1行,种子微小,卵形,淡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生境】产于大沱口草坪。南川、北碚有分布。除华南外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山坡、山谷、路旁及荒地。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4~5月采集。

【药性功能】苦、辛、寒,微毒。归脾、胃、心经。强心利尿,和胃消食。

【主治病症】主治心力衰竭,脾胃不和,食积不化。

【用量用法】4.5~6g,水煎服。

【附注】本品有微毒,不能服用过量,若发现呕吐、恶心、心动过缓,应立即停服。

小花糖芥

208.楔叶独行菜

【别名】葶苈子。

【拉丁学名】Lepidium cuneiforme C. Y. Wu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独行菜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40cm。茎直立,具棱角,有分枝,有乳头状短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匙形或楔形,长1~5.5cm,宽0.5~1.5cm,先端钝,基部渐狭,边缘具整齐锯齿;叶柄长0.4~1cm;茎上部叶常无柄,边缘具不整齐锯齿,无毛。总状花序顶生,具多数花;花梗长2~4mm,有微粗毛;花直径1~1.5mm;萼片4片,卵形,长1mm;花瓣4瓣,白色,矩圆形,长1~1.5mm,基部有爪。短角果卵形或近圆形,侧扁,长2~3mm,宽2mm,上部有窄翅;种子长圆形,长1mm,棕色。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生境】产于松林坡林下。巫溪、南川、北碚有分布。陕西、四川、贵州、甘肃、云南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种子药用。

【采集期】夏季采种子。

【药性功能】辛、苦、寒。祛痰定喘,泻肺利水。

【主治病症】主治喘咳痰多,胸胁满闷,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

楔叶独行菜

209.荠菜

【别名】荠荠菜、枕头草、粽子草、菱角菜。

【拉丁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荠菜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主根圆柱形或圆锥形,有分枝,第一年冬季,茎短缩,叶平铺地面,第二年抽薹开花,茎直立,有分枝,具分枝毛及单毛。基生叶丛生,莲座状,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cm,宽达2.5cm,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长0.5~3cm,侧生裂片3~8对,成不规则的粗齿状;茎生叶呈宽披针形,边缘呈不规则的缺刻或锯齿,基部抱茎,两侧呈耳状,两面有单毛和叉状毛。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直径约2mm;萼片长卵形;花瓣卵形,基部具爪,雄蕊6枚,4长2短,短蕊基部有2个腺体。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微凹,成熟时由下而上开裂。种子2列,长椭圆形,细小,淡褐色。花期2~3月,果期3~4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低山各地。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生于道旁、沟边、菜地。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春秋季采集。

【药性功能】甘、平。归肝、脾、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病症】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肾炎水肿,感冒发热,高血压,肠炎。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

【附方】①治内伤出血:荠菜30g,蜜枣30g,水煎服。(出自《湖南药物志》)

②治血尿:鲜芥菜125g,水煎,调冬蜜服。或加陈棕炭3g冲服。(出自《福建药物志》)

荠菜

210.萝卜

【别名】莱菔。

【拉丁学名】Raphanus sativas L.

【分类地位】十字花科,萝卜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肥大,肉质,多汁,形状、颜色因品种而异,有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表皮颜色有白色、绿色、红色、紫红色等。营养生长期茎短缩,叶丛生,第二年3~4月抽薹期,茎迅速伸长,并多有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大头羽状裂,茎上部叶长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淡紫红色或白色,直径1~1.5cm。长角果圆柱形,初为肉质,后成海绵状,长1.5~3cm,先端渐尖或成喙状。种子卵球形,微扁,红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生境】各地栽培。

【药用部分】根、叶、种子药用。

【采集期】因播种期不同,根叶随时可采,种子成熟时采。

【药性功能】根:甘、辛、凉;消食,下气,化痰,止血。叶:辛、苦、平;消食理气,利咽,消肿。种子:甘、辛、平;消食导滞,降气化痰。

【主治病症】根: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胀满,翻胃,痢疾,便秘,痰热咳嗽,咽喉不利,咳血,衄血,便血,消渴,淋浊;外用治疔疮肿痛,烫伤,冻疮。叶:主治食积气滞,脘腹痞满,呃逆,吐酸,泄泻,痢疾,咳痰,音哑,咽喉肿痛,妇女乳房肿痛,乳汁不通;外用治损伤瘀肿。种子:主治食积气滞,腹泻,下痢,咳嗽多痰。

【用量用法】根:内服30~60g,生食,捣汁或煮食;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叶:内服,6~9g煎汤服;外用鲜品捣敷患处。种子:3~6g,煎汤服。

萝卜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