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祖国,造福万代。
邓小平
一九九一年三月
1991年3月4日,在中国植树节设立十周年之际,邓小平特地写下“绿化祖国,造福万代”的题词,鼓励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中国植树节是1981年设立的,设立植树节的倡议来自邓小平。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遭受特大水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9月份,牵挂民生安危的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找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家农委主任的万里,对根治洪灾提出自己的考虑:“是否可以规定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棵树,比如种三棵或五棵树,要包种包活,多种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可否提出个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或者由人大常委会通过,使它成为法律,及时施行。”当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一致同意邓小平的倡议,并通过了《关于开展全面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每个适龄公民,每年有植树三株至五株的义务。自此,全民性的义务植树活动逐渐开展起来。
1981年的水灾是邓小平倡议义务植树活动的直接原因,但通过立法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这并不是邓小平的突发奇想,而是他长期思考的结果,是酝酿已久的一个设想。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就提倡要保护森林,植树绿化。当时他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到地方视察的时候很关注地方的植树情况。1961年,邓小平视察东北林场,说:“陈老总从日内瓦回来,说瑞士像个花园,几百年来都有一个法律,砍一棵树要种活三棵,否则犯法,我们也应当立个法。”1962年,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国营农场工作条例,再次提出:“我们国家应像瑞士一样,规定一条法律,列入民法,不管集体、个人、国家的,砍一棵树,赔种三棵。先从国营农场造林搞起,每场规定造林任务,年年搞造林计划。”不久,在毛泽东主持的核心小组会议上,他又强调:“山地、平原开荒都要注意保护森林和防止水土流失。”
邓小平在60年代就产生了立法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想法,是很有长远眼光的。这个想法一直是他的情结所在,因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很关注当地的植树造林情况,强调要多种树、少破坏植被。
邓小平很喜欢树木,他常常亲自动手,开辟自家小院,种满绿色植物,花花绿绿,郁郁葱葱。1972年底,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之前,在会昌县还特地指着一棵榕树说,当年我经常在这棵树下看书、看报。他对树木感情很深,也深知森林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所以每到一地,他都要给干部讲道理宣传绿化,从发展经济到美化生活,再到改善生态环境,列举种树的诸多好处,号召当地多种树、少破坏,做好绿化工作。
1965年,邓小平视察贵州,强调要通过种树发展多种经营,改善老百姓生活。他说:“贵州要遍地开花搞林场,沿铁路、水路造林。山多,稍微整一下,收入不知有多少。单是种树,就不知有多大收入。林子太少,要大造林。”他还作了很详细的规划和指示,说:“山上可种木本作物,如橡子树、核桃,当油料;种麻,解决穿的问题。林牧都要配备好品种。”
邓小平重视植树,最主要的还是认识到树木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变气候的巨大作用。1966年邓小平视察西北时,对西北局负责人说:“水土保持,黄土高原种树,要搞一百年才行。”在甘肃、青海,他多次向当地干部强调要多种树,说:“一棵柳树就是一个小水库。你们要栽树,树栽多了,将来气候就变化了。”
从1958年到1983年,邓小平先后五次视察大庆,每次都吩咐油田的负责人,让大庆多种草、种树,搞好绿化。他说:“树吸收水分,每棵树就等于一个小水库。”“井边要多栽些树,最好种核桃树,可以榨油。”“大庆要多种树。农业搞机械化,节约下的人力种树,还可以种草,发展畜牧业,要改造草原。”
邓小平不厌其烦地强调要绿化,因为他希望全国人民都能生活在温润清新的环境里,因为他希望可爱的祖国处处春色满园、美丽动人。
1981年提出义务植树的倡议以后,邓小平一直很关心这项活动,为植树造林作了很多批示和题词。1982年,他为军队植树造林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大会郑重题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同年12月26日,邓小平又在林业部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情况报告上批示:“这件事,要坚持20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和奖惩制度。”
邓小平还很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向人们宣传植树,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植树的活动中去。1982年11月,邓小平会见前来参加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的伍德科克时,提到中国的植树问题,他说:“我们准备坚持植树造林,坚持20年、50年。
这个事情耽误了,今年才算是认真开始。”“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黄土高原)先种草后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
邓小平很关注植树的落实情况,每到一地考察,他都很注意当地的绿化工作。
1983年,他到江浙、山东等地视察,很高兴地对当地的同志说:“杭州的绿化不错,给美丽的西湖风景添了色。”在龙井等地,他又手指着树木说:“你们这里的水杉树很好看,长得笔直。水杉树好,既经济,又绿化了环境,长粗了,还可以派用处,有推广价值。泡桐树也是一种经济树木,长得很快,板料又好。”他对当地领导干部说:“一定要重视绿化工作,要制定绿化规划,扩大绿地面积,发动干部群众义务植树。”此行结束回到北京后,他同胡耀邦等人谈话,特地指出:“我在兖州,还看了一下种树。那里种泡桐的情况很好,很有规划。种树也要有具体规划。什么地方种什么树,种子种苗从哪里来,都要扎扎实实抓。”
邓小平不仅号召全国人民一起种树,他还率先垂范,带头履行普通公民的义务参加植树。每当春天到来,邓小平就会带上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加入植树行列。1979年在大兴薛营,1980、1981年在中南海,1982年在西山,1983、1984年在十三陵水库,1985、1986、1987年在天坛,1988年在景山,1989年在亚运村,北京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他挥锄种树的身影。劳动现场,他还对选择树种、保证成活、植树管理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的指示。
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多次强调:“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每次植树,他都要带上孙辈们,以身作则,教育他们种树、爱树。孙女羊羊是每年都要参加的,爷爷手把手地交她执锹、铲土、培树、浇水。1987年4月5日是北京市植树节,邓小平来到天坛公园种树,把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孙子也带上了,还诙谐地称他是自己的新“部队”。
他对孩子们说:“你们长大了要接着栽树,要从小做起。”又很郑重地对工作人员说:“要让娃娃们从小养成种树、爱树的好习惯。”
位于京郊昌平区的十三陵水库地区是中直机关义务植树基地,也是全国首个义务植树基地。1983、1984年的植树节,邓小平都在这里植树。蟒山脚下,他挥动铁锹种下了桧柏、油松、白皮松,还有一株日本客人送的樱花树。植树过程中,他不忘询问当时的市委书记段君毅,这几年我们年年栽树,成活率怎么样?段君毅告诉他,这里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他听了非常高兴。沉思片刻,他又郑重指出:“全国种树,主要是提高质量,提高成活率。栽的多,活的也要多。”
种完树,扶着锹把的邓小平远眺十三陵水库,说:“这里环境很好,适合建个公园。给人民创造个休闲场所。”他还指着面前的一片山坡说:“这一片都种上树,这个风景区就非常漂亮了。”最后,他对参加劳动的中直机关干部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现在的十三陵水库已经漫山绿色,成为北京市民周末郊游、放松心情的热门景点。
设立植树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大事业。今天,我们回首邓小平当年植树的许多片段,感受他对绿化祖国大地的家国情怀,既是学习他热爱树木、传播绿色的精神,也是培养环保意识、弘扬绿色文明的重要契机。
(作者:孙东升 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