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
郦道元
郦道元(466或41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一书,为有文学价值之地理巨著。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中,沿诉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库本《水经注》卷三十四)
【注释】
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阙,通“缺”。
自非停午夜分:如果不是中午或半夜。停,或作“亭”。
曦月:日月。曦,日光。
襄陵:大水漫上丘陵。襄,升到高处。陵,大的土山。
沿诉阻绝:无论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都阻绝不通。沿,顺流。诉,同“溯”,逆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长风(同行船相比),也不认为它们快。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谳:峻峭的山峰。
清荣峻茂:清,江水清澈;荣,树木繁荣;峻,山势高峻;茂,青草茂密。
晴初霜旦: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属引凄异:(猿鸣声)连续不断,凄凉异常。属,连续。引,延长。
哀转久绝:哀啼婉转,很久才消失。
渔者:打鱼的人。沾:浸湿。
【阅读提示】
这是最早描写三峡风光的名篇,随季节阴晴的变化,三峡呈现不同的风貌,各有其美。文字简约清爽,描画准确,韵味悠长。
巫峡
杨炯
杨炯(650—692),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11岁举神童,授校书郎。武则天当政时期,被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后迁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任上。初唐“四杰”之一。“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突破了南朝宫体诗风的影响,而有雄强之风。有《盈川集》。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选自《全唐诗》卷五十,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
【注释】
①“三峡”二句:古代俗称三峡有七百里长,实际只有一百九十三公里。
②重岩:一重又一重的山岩。宵:深远的样子。凌:迫近。苍苍:天空。
③横:横亘。莓苔:青苔。锦章:锦缎的花纹。
④“忠信”二句:谓我所坚守的是忠信,即使孤身流浪也没什么值得悲伤的。蹈:实行。泛舟:乘船,指漂流在外。
⑤“可以”二句:谓自己可以像砥柱一样坚强不屈,也可以顺应自然,漂浮在吕梁。涉:到。砥柱:山名,原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中,河水至此分流,包山而过,今已不存。浮:漂流。吕梁:有两说。一说在西河(今属山西),一说在彭城(今属江苏)。
⑥美人:指巫山神女。
⑦征客:离家远行之人。泪沾裳:泪水沾湿了衣裳。
【阅读提示】
作者眼中的巫峡,雄峻,苍茫,幽深。感慨自己像山岩一样坚毅,有灵芝一样的芬芳,但都不能一展怀抱。诗风境界宏阔,道劲雄强,寄慨深远。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李白,见《峨眉山月歌》介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选自《全唐诗》卷一八一,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
【注释】
①白帝: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东。彩云:指巫山早晨之五彩云霞。
②江陵:湖北江陵县。还:返回。
③两岸猿声:三峡多猿,因峡窄山高,猿啼有回音,故曰“两岸猿声”。
【阅读提示】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因永王李瑞案,被流放夜郎。当他溯经三峡到夔州之时,忽闻遇赦,喜极而作此诗。全诗一气呵成,豪爽奔放,空灵飞动,畅美无比,乃唐诗绝句压卷之作,千古传唱。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选自《全唐诗》卷一八一,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又见毛泽东选《诗词若干首》,四川人民出版社1977年8月版;此书系毛泽东1958年在成都会议期间所选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的辑录本)
【注释】
①巫峡:三峡中第二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峡长谷深,江流曲折,奇峰突兀,“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水经注》)。
②巴水:巴地之水,这里指长江。流若兹:流得像这样(湍急不停),暗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见《论语·子罕》)之意。
③忽:这里兼有突然与迅速的意思。
④黄牛:巫峽中有黄牛峡,其下游西陵峡中有黄牛山、黄牛滩,南岸高崖间有大石头像一个人背刀牵牛的样子。
⑤“三朝”两句:化用古歌谣“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之意,突显江流的迂回曲折;船行几个日夜,仍然看得见黄牛石,由此引发船行太慢的感叹。
⑥鬓:靠近耳边的尖发。丝:本义为蚕丝,素丝白色,这里形容鬓发因愁而变白了。
【阅读提示】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于诗人晚年遭贬谪流放夜郎途中。诗中描绘了巫峡的雄奇险峻,江水的迂曲湍急,抒写了流放中孤独、寂寞的心境。青天不可到和因船行迟缓而白了头的慨叹中,暗含了蒙冤受屈无处申说的苦闷与前路难测的忧愁。融情入景,简朴流转,有古歌谣的风味。
(林心治注析)
登高
杜甫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以前读书、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10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于公元766年4月到达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不到两年,写诗430多首,占杜诗全集的七分之二。768年正月杜甫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誉为“诗史”,其人被奉为“诗圣”,并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选自《全唐诗》卷二二七,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
【注释】
①渚:江滨。②繁:多。潦倒:落魄。新停:刚刚停下。当时杜甫因肺病断酒,故日“新停”。
【阅读提示】
这首七律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他登上白帝山高台,展望峡江秋景,看到风急云飞,虎啸猿鸣,沙鸥翔集,落叶飘零,大江东去,引发他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这是杜甫夔州诗的经典之作,慷慨悲秋,意境宏阔深远。
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选自《全唐诗》卷二二九,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又见毛泽东选《诗词若干首》,四川人民出版社1977年8月版)
【注释】
①城尖: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该城依山而建,从坡脚向上修到山顶,过了山顶又沿坡向下修筑,其中最高的楼兀立于山顶,所以给人“尖”的感觉。径仄:指城头两边的走道倾斜而狭窄。旌旆:旌旗。
②缥缈:高远不明的样子。飞楼:凌空飞举的高楼。
③坼:分裂。霾:这里指云色昏暗。这一句形容峡谷像裂开的地缝,峡中奇形怪状的石头隐在云雾里,好像龙虎在酣睡。
④日抱:日光照耀着江面如同拥抱。鼋鼍:大鳖与鳄鱼。这句是对日照下江流湍急波光闪动景象的想象。
⑤扶桑:传说中东方日出之地的神树。断石:指裂开的峡谷,即三峡。
⑥弱水:传说中西方昆仑山下的河水。东影:指投向东面的弱水的影子。长流:即长江。
⑦杖藜:扶着用藜茎制成的手杖。叹世:感叹时局。谁子:哪一个,实际指诗人自己。
⑧泣血迸空:血泪飞洒在空中,形容极度哀痛。回白头:掉转白发披拂的头,表示不再眺望。
【阅读提示】
这是杜甫漂泊时期初到夔州(重庆奉节)时所作的一首变体七言律诗,用七律的形式而用古体诗的音节,习称拗体七律。这种诗体系诗人首创。诗之首联写登楼后的感受,突出城之尖峭、路之陡窄、楼之高峻;旌旆也“愁”,既衬托地势高且险,也暗示时局乱且危。颌联写眺望中所见三峡景象,天晦地裂,怪石横卧,日光像拥抱着大鳖和鳄鱼在水中游动,给人一种阴森怪异的感觉。颈联运用想象写远景,化用曹植《游仙诗》“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之意,从空间的广度来渲染楼之高和望之远。尾联感慨当世,表明对时局的担忧和对自己艰难处境的哀痛。诗人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但始终怀着一颗忠君悯民、忧时感世之心。他登上白帝城最高的楼宇,独自站在楼头远望,眼前所见一片迷离惝恍之景,心中所思一番忧国忧民之情,不平和悲愤蕴含其间。诗中运用想象与夸张的手法写所见所感,构思精巧,用笔婉曲,音节拗峭,感情沉痛,历来受到好评。
(林心治注析)
(作者:周勇 傅德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