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紫萁
【别名】紫萁贯众、高脚贯众。
【拉丁学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
【分类地位】紫萁蕨科,紫萁蕨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植株高50~80cm。根状茎短粗,或呈短树干状,略弯曲斜升,常有宿存叶基覆盖;叶二型或羽片二型;叶柄长20~40cm,禾杆色,幼时基部密被褐色绵毛,后脱落;营养叶呈三角状阔卵形,二回羽状,长30~50cm,宽20~35cm,羽片5~7对,对生,长圆形,基部1对最大,向上各对渐小,小羽片长卵形,长4~7cm,宽1.5~2cm,顶端钝,基部近圆形,纸质,幼时被线状绒毛,后脱落无毛;孢子叶早春常先于营养叶出现,羽片狭线形,当孢子成熟散放后,孢子叶即枯萎。
【分布生境】缙云山广布,生于荒坡、灌丛、路边、岩壁或田埂上。重庆各区县海拔2000m以下有分布。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带有叶柄残基的根茎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苦、微寒。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病症】痢疾、崩漏、白带;幼叶上的绵毛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量用法】9~30g,水煎服;绵毛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紫萁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