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
金紫光禄大夫太傅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臣戴寿填讳
金紫光禄大夫少傅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臣刘祯撰文书丹
荣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臣向大亨撰额
太祖随州随县梅丘人,姓明氏,御讳玉珍。为人英武有大志,不嗜声色货利,善骑射。元末天下大乱,英雄崛起,生民无所依赖。岁庚寅,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明年,太祖仗剑从之,战功懋甚,越八年,官至奉国上将军统军都元帅。天启三年二月,宋主命平西。时西土劲敌暴横,群生涂炭。太祖既入蜀,军律严整,所至不独用武,惟以拯救为尚。远迩闻风,相继款附,如赤子之慕父母。其年定夔、万,四月抵渝。其城蜀根本也,故元攻之四十三年,因其内变而始附。太祖一鼓而下,擒参政哈林都,送之朝,泸州降;冬,克叙南,拜广西两江道宣慰使。明年六月,击亳人李仲贤于普州,败还成都。班师,拜陇蜀四川行省参政。值陈友谅谋为不轨,驱除异己,上表斥其罪状。已而,友谅遣刺客陈亨等潜谋图害,卒不得近。乘太祖征广安,亨杀员外鲍玉等七人而遁。明年春,李仲贤、王虎、郭成奔平元,数十万兵—朝解散。友谅又要致王爵,即封还其诏书;请皇太子监国,皆不报。拜骠骑卫上将军陇蜀行省左丞相。夏,擒李君诚于五面山,袭舒家寨,田成、傅德错愕败走。友谅使来,宋主崩弑外闻,乃斩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发丧,拊膺哀悼,殆不堪忍冬十一月,进围九顶山,至明年夏四月,擒完者都、赵成以归。平成都、隆庆、潼川,克向寿福于铁檠城。自是议讨友谅,移檄四方,会兵三峡。父老豪杰告留日:“生民无主,欲将何之?”峻辞固让者再四。诸将遂立誓推戴日:“臣等不股肱王室,鬼神殛之。”始允众志,以其年十月望日即国王位于重庆之行邸,不易国号,不改元,谥宋主日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犹舜之宗尧也。逾月,平播南,克巴州,俘熊文弼于牛头寨,克长宁州。十一月,郊望。癸卯岁正月朔旦,受皇帝玺绶,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历曰先天,礼乐刑政,纪纲法度,卓然有绪。立太庙,追谥显考郎曰钦宪,显考妣鲁氏曰衍庆;皇考子成曰庄惠,皇考妣郭氏曰恭懿;王考如海日昭顺,王考妣朱氏曰慈宁;考学文日宣武,妣赵氏曰贞淑;皆追王日皇帝,皇后,祀以天子礼乐,与郊社并隆。仁孝诚敬,盖天性也。越明年,典后,立东宫。盖仁心爱人而人慕之,人心所归即天命所在,故四年而西土悉平。惜乎大统垂集,一-旦疾革。”传位皇太子,诏皇后同处分,俾维持以正大统,亦天下之大义也,可谓烈主矣。野生于己巳九月九日,崩于丙午二月六日。”谥日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寿三十八岁,在位六年。以九月初六日葬智陵。爰命词臣述功德而碑刻之玄宫云。
大夏天统四年月日
中书省左丞臣孙天祐,右丞臣刘仁,参知政事臣江俨、徐汪,臣明从睿、明从哲,臣马文敬
枢密院同知臣王元泰、朱辅,副使臣邓立、沈友才、刘铭、明从政、明从德,签院臣李聚、窦文秀、周景荣、田继坤立石
(此碑出土于重庆市江北区明玉珍墓,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碑文选自小说《明玉珍》,重庆出版社2008年3月版)
【注释】
(1)太祖:明玉珍(1329-1366),元末随州(今湖北随县)人。至正十三年(1353)集乡兵屯青山,后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任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由巫峡西进,陆续占有巴蜀之地。至正二十年(1360)夏,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他自称陇蜀王。后三年称帝,都重庆,国号夏,年号天统。死后庙号太祖。其子明异继位后,于明洪武四年(1371)降明。
(2)庚寅:元至正十年(1350)。徐主:徐寿辉(?—1360),元末长江中上游红巾军首领。至正十年(1350),他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又称宋,年号治平。
(3)明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懋甚:盛大。懋,通“茂”。
(4)天启三年:公元1359年。天启,徐寿辉年号(1357—1359)。
(5)远迩:远近。迩,近。款附:诚心归附。《旧唐书·高祖纪》“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6)明年:公元1360年。亳人:亳州人氏。亳,亳州(今安徽亳县)。普州:地名,今四川省安岳县。
(7)陈友谅:1320-1363,元末徐寿辉红巾军元帅。元至正十九年(1359),他迎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1360)夏,杀徐寿辉,称帝,建都江州,国号汉,年号大义。
(8)宋主:徐寿辉。崩弑:皇帝被臣子杀害。拊膺:拍击胸膛,表示内心悲痛。
(9)冬十一月:公元1361年农历11月。明年:公元1362年。
(10)隆庆:今四川省剑阁县。潼川:今四川省三台县。峻辞固让:严厉而坚决地推辞、退让。
(11)其年:公元1362年。望日:十五日。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12)癸卯: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朔旦:夏历(农历)的每月初一。玺绶:皇帝的玉印。因印纽上有丝带,故称玺绶。
(13)垂集:刚刚结集、完成。疾革:因病而危急。
(14)俾:使。
(15)己巳:公元1329年。丙午:公元1366年。
(16)爰:乃,于是。
【阅读提示】
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一红巾军的领袖人物,1363年他在重庆建大夏国,称皇帝。
1982年暮春四月,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城的一家工厂在扩建厂房时,挖出了明玉珍的家陵及“玄宫碑”,碑文是刻在玄宫碑上的文字。这篇“碑记”记述了明玉珍参加徐寿辉的红巾军;奉命西征,克定巴蜀;斥陈友谅之不义;悼被陈友谅弑杀之宋主徐寿辉;建大夏国,“礼乐刑政,纪纲法度,卓然有绪”,直至病逝的过程。全文记叙简要,述事清晰,情感沉郁,表达了大夏国臣民对明玉珍的深情怀念与敬仰。
明玉珍
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安徽桐城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雍正时设军机处,规制均出其手。乾隆时深得信任,加太保。前后居官五十年。《明史》即在他任总裁时告成。有《传经堂集》。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四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日:“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引众降,以元帅守沔阳。与元将哈麻秃战湖中,飞矢中右目,遂眇。久之,玉珍帅斗船五十艘掠粮川、峡间,将引还。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欲杀之而并其军,不克。汉走出峡,遇玉珍为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玉珍意未决,部将戴寿日:“机不可失也。可分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不济则掠财物而还。”玉珍从其策,袭重庆,走完者都,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至正十七年也。
已而完者都自果州来,”会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谋复重庆,屯嘉定之大佛寺,玉珍遣万胜御之。胜,黄陂人,有智勇,玉珍宠爱之,使从己姓,众呼为明二,后乃复姓名。胜攻嘉定,半年不下。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俄城破,执资及完者都、朗革歹归于重庆,馆诸治平寺,欲使为己用。三人者执不可,乃斩于市,以礼葬之,蜀人谓之“三忠”。于是诸郡县相次来附。
二十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自立。玉珍日:“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立寿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自立为陇蜀王,以刘桢为参谋。
桢,字维周,泸州人,元进士,尝为大名路经历,弃官家居。玉珍之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之。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次年,桢屏人说日:“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玉珍善之,乃谋于众,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立妻彭氏为皇后,子异为太子。效周制,设六卿,以刘桢为宗伯。”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蜀兵视诸国为弱,胜兵不满万人。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既即位,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蜀人悉便安之。皆刘桢为之谋也。
明年,遣万胜由界首,邹兴由建昌,又指挥李某者由八番,分道攻云南。两路皆不至,惟胜兵深入,元梁王走营金马山。逾年,王挟大理兵击胜,胜以孤军无继引还。复遣兴取巴州。久之,复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改冢宰戴寿”、司马万胜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张文炳知枢密院事,司徒邹兴镇成都,吴友仁镇保宁,司寇莫仁寿镇夔关,皆平章事。
是岁,遣胜取兴元,使参政江俨通好于太祖。太祖遣都事孙养浩报聘,遗玉珍书日:“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刘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或,猛将如辽、鴿,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自后信使往返不绝。
二十六年春,玉珍病革,召寿等谕曰:“西蜀险固,若协力同心,左右嗣子,”则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所知也。”遂卒。凡立五年,年三十六。
子异嗣,改元开熙,葬玉珍于江水之北,号永昌陵,庙号太祖。
(选自张廷玉总裁《明史列传第十一·明玉珍》,中华书局1974年版)
【注释】
(1)随州:今随县,在湖北省北部,桐柏山与大洪山间、埙水上游,与河南省邻接。
(2)重瞳:眼中有两个瞳子。传说舜、项羽均是重瞳子。
(3)徐寿辉:?—1360,元末长江中上游红巾军首领。至正十年(1350)被拥立为帝。
(4)眇:指一眼瞎。
(5)已而:不久。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
(6)平章:元代为地方高级长官。
(7)徇:夺取。
(8)二十年:元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1320-1363,徐寿辉红巾军元帅。
(9)悖逆:叛逆。
(10)二十二年: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
(11)宗伯:宫名,辅佐皇帝掌管宗室之事。
(12)折节:屈己下人。
(13)冢宰:官名,辅佐皇帝之官,为宰相之职。
(14)江左:古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左即江东。
(15)攸、彧:曹操的谋臣荀攸、荀彧。辽、郃:曹操战将张辽、张邵。
(16)二十六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病革:病急、病危。寿:左丞相戴寿。
(17)左右:相帮、协助。嗣子:古时继位之嫡长子。
(18)凡立:在位。年三十六:与玄宫碑载“寿三十八岁,在位六年”,略不同。
【阅读提示】
这篇“小传”记述了明玉珍起义、投奔红巾军首领徐寿辉,掠粮川陕,袭重庆,克成都,斥陈友谅弑徐寿辉,并为徐立庙、岁时致祀的义行,称陇蜀王,礼贤下士,重用刘桢之策,仿周制,设六卿;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设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发展文化教育;分蜀地为八道,轻赋税(按十分之一交纳);外“结盟”于江左之朱元璋,构成东西联手抗元之势。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蜀人得以安居。这篇“小传”文字简洁明晰,明玉珍建大夏国之经过一目了然,他“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之优秀品质,令人敬仰。
明玉珍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病逝后,其子明异继位,因年幼(仅十岁),大臣不肯相下,内乱不止,严重损害了国力。明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派重兵进攻成都、重庆,破夔州,兵进铜锣峡,在兵临城下之际,明异母彭氏泣日:“早降以活民命。”大夏国于是消亡。大夏国共存二世,历十年。第二年(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徙明氏家族于高丽。1982年,明玉珍在原江北城的额陵及玄宫碑被发掘以后,在韩国的六百多年后的明氏后裔每年清明节,都要来渝凭吊祖先,以追思祖先之德。
作者:周勇 傅德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