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园艺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 学习情境二 常见果树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任务三 梨树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发布日期:2020-05-26 16:55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学习目标】

了解梨树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掌握其有害生物的识别、诊断特征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关知识】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梨树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和为害呈现日趋严重趋势,对梨的品质、商品价值以及产量影响很大。其中梨木虱、梨二叉蚜、梨黑星病梨锈病已成为梨树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1.发生与为害情况

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梨木虱成虫、若虫均能为害梨树叶片、嫩梢,夏秋多在叶背取食。若虫在叶片上分泌大量黏液,这些黏液可将相邻两张叶片黏合在一起,若虫则隐藏在中间为害。为害严重时,全叶变成褐色,引起早期落叶,并诱发煤烟病。

在我国梨产区普遍发生为害的是中国梨木虱,有的年份极为严重。

2.形态识别

冬型成虫黑褐色,夏型成虫黄绿色;卵一端稍尖,具有细柄。越冬成虫早春产卵,夏季卵均为乳白色。若虫体为扁椭圆形,夏季各代若虫体色随虫体变化由乳白色变为绿色。

3.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5~7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树枝上或树皮裂缝、落叶杂草及土隙中越冬。成虫出蛰后先集中到新梢上取食为害,交尾产卵。第一代卵主要产在短果枝的叶痕上,呈线型排列,以后各代卵大多产在叶片中脉沟内,且分泌大量糖蜜状黏液,易生黑霉。第一代卵出现于3月中旬,是药剂防治的最有利时期。

梨木虱的发生程度与湿度关系极大,干旱季节发生重,降雨季节发生轻。

4.防治技术

(1)冬季刮粗皮,扫落叶,消灭越冬虫源。

(2)3月中旬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喷药,可选用1.8%爱福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40%噻虫啉5 000倍液等。

(3)在第1代若虫发生期(约谢花3/4时),第2代卵孵化盛期(5月中旬前后)可选用的药剂有: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等。

二、梨二叉蚜[Schizqphis piricola(Matsumura)]

1.发生与为害情况

梨二叉蚜简称梨蚜,属同翅目蚜科,以成虫、若虫群集于芽、嫩叶、嫩梢上吸取汁液。被害叶从主脉两侧向内纵卷成松简状,卷叶在虫消失后较难复原。严重时能引起落叶,造成树势衰弱,影响当年结果和花芽分化,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梨产区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

2.形态识别

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9~2.1 mm,宽约1.1 mm,体绿、暗绿、黄褐色,被有白色蜡粉。头部额瘤不明显,口器黑色,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6节,端部黑色,第5节末端具感觉孔1个。各足腿节、胫节的端部和跗节呈黑色。腹管长、黑色、圆柱状,末端收缩。尾片圆锥形,有3对侧毛。

有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4~1.6 mm,头、胸部黑色,腹部色淡,额瘤略突出。口器黑色。触角丝状6节,淡黑色,第3~5节依次有感觉孔18~27个、7~11个、2~6个。复眼暗红色,前翅中脉分2叉,足、腹管和尾片同无翅孤雌胎生蚜。

卵:椭圆形,体长约0.7 mm,初产时暗绿,后变黑色有光泽。

若虫:体小,绿色,类似无翅孤雌胎生蚜,有翅芽,腹部正常。

3.发生规律

梨二叉蚜一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梨树芽腋内和树枝裂缝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梨芽萌发时开始孵化,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害最严重。5月中、下旬产生有翅蚜,陆续迁到狗尾草上为害。9~10 月又迁回梨树上为害、繁殖,产生有性蚜。雌雄交尾后,于11月开始在梨树芽腋产卵越冬。

主要天敌有梨蚜茧蜂、蚜茧蜂、长扁细腹食蚜蝇。

4.防治技术

(1)早期摘除被害卷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早春梨芽开绽前至发芽展叶期可喷20%丁硫克百威(好年冬)1500~2 000倍液或40%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

(3)设置放养天敌条件的地区,可放瓢虫和草蛉,保护食蚜蝇、食蚜虻和其他天敌。

三、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

1.发生与为害情况

梨网蝽又名军配虫、梨花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除为害梨树外,还为害苹果、桃、李、枣、花红海棠等多种果树。成虫、若虫在叶背面主脉附近吸食汁液,被害叶正面呈苍白色斑点,叶背有暗褐色粪便及分泌物。为害严重时全叶呈苍白色,受害叶片早期大量脱落,导致梨树开二次花,影响当年和第2年产量。

2.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5 mm左右,体形扁平,黑褐色,触角丝状,前胸背板中央纵向隆起,向后延伸成叶状突起,前胸两侧向外突出成羽片状。前翅略呈长方形。前翅、前胸两侧和背面叶状突起上均有网状纹。

卵:长约0.6 mm,长椭圆形,一- 端弯曲,初产时淡绿色,半透明,后变淡黄色。

若虫:初孵时乳白色,后渐变暗褐色,长约1.9 mm。3龄时翅芽明显,外形似成虫,在前胸、中胸和腹部3~8节的两侧均有明显的锥状刺突。

3.发生规律

梨网蝽1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粗皮裂缝、杂草蔸盘及石块缝隙、松土里越冬。第2年4月开始上树为害,并在叶背产卵于叶肉内。十粒至数十粒卵排成片,产卵孔覆盖褐色分泌物,具光泽。卵期约半月,5月上旬若虫孵化。初期若虫不活跃,有群集习性,集中于叶背主脉两侧为害。2龄后渐次扩大到整个叶片背面。6月初出现第一代成虫,以后出现世代重叠现象。若虫蜕皮4次,约经半个月变为成虫。成虫活泼,偶遇惊扰即纷纷飞去,并有随,风扩散习性。秋旱时发生严重,以7~9月为害最严重。

4.防治技术

(1)冬季彻底铲除果园内杂草、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2)9月在木本植物树干绑草诱捕越冬成虫,清园时一起处理。

(3)药剂防治。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地面撒施西维因毒土,杀灭越冬成虫;1代若虫孵化盛期及越冬成虫出蛰后可及时喷洒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等。

四、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Riley)]

1.发生与为害情况

俗称梨芽蛆,属双翅目,癭蚊科,寄主仅为梨。近年来开始在西南梨区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几乎每个梨园都有为害,梨树受害后全年均无法抽出健康的枝梢,严重削弱了梨树的丰产性能,已成为最顽固的梨树害虫。

以幼虫为害嫩叶为主。嫩叶叶尖或叶缘先受害。嫩叶受害后,叶面向内侧卷曲,然后叶的边或两缘纵卷呈简状。被害叶逐渐褪绿,质地硬脆,最后变黑脱落,严重时还可引起秃梢。受害梨树的春梢、夏梢上的叶片脱落多,秋梢抽发纤细,花芽分化不良,翌年一般不结果。

2.形态识别

成虫:雄虫体长约1.2mm,雌虫体长约1.4mm。头小,复眼肾形,深黑色。雄虫触角稍短于体长。雌成虫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4/5,前翅椭圆形。翅脉简单,仅有纵向两根。胸足长度明显超过体长。

卵:长椭圆形,0.2 mm,顶端稍细小,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泽。

幼虫:长约3.2 mm。低龄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深红色。无足,中胸节腹板有一块褐色“Y”状骨片。

蛹:长约1.6 mm,初为橘红色,临羽化时呈黑褐色。外被灰白色椭圆形茧。

3.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3代。成虫在重庆3月下旬羽化出土,交尾后将卵产于梨树春梢端部叶尖和两侧叶缘处。5~6d后,幼虫孵化。低龄幼虫取食叶脉汁液,不潜入叶内。被害叶片纵卷,最后变黑枯落后,老熟幼虫人土作茧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第2代成虫羽化出土,在夏梢嫩叶上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进行第2次为害。在7月发生第3代,以幼虫在土壤或枝干翘皮裂缝中越冬。成虫晴天傍晚活动频繁,阴雨天躲藏在荫蔽处。幼虫畏光,见光即弹跳。化蛹深度一般距地表2~3cm。

成虫的主要天敌是蜘蛛。

4.防治技术

(1)结合冬季施肥和清园,于初冬霜冻来临前将树冠下的表土深翻10~15cm,以冻死越冬幼虫。芽萌动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

(2)于春梢、夏梢生长期,及时剪除被幼虫为害的叶片,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

(3)在春梢和夏梢抽生期,进行药剂防治,毒杀产卵成虫和初孵幼虫,以内吸强渗透杀虫剂和胃毒杀虫剂配合效果最好。可选药剂有:速扑杀1 000倍液+阿维菌素1 000 倍液;40%速扑杀1000倍液+乐斯本800倍液(或阿维菌素1000倍液);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在各代成虫羽化出土上树前,在树冠下喷洒10%氯氰菊酯(安绿宝)或10%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1500倍,以触杀羽化后在地面爬行的成虫。各代老熟幼虫集中脱叶时,结合降雨,每667㎡梨园用3%克百威CR2.5 kg拌细土20 kg,均匀撒施在梨树冠滴水线内土壤上。

五、梨小食心虫[Grqpholitha molesta(Bugck)]

1.发生与为害情况

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又称桃折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分布很广,它还为害桃、苹果、梅、李、杏、樱桃等果树。

梨小以幼虫蛀食梨果和桃树新梢,梨桃混栽果园受害严重。第1代、第2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梢,从桃梢顶端的第2叶、3叶基部蛀入,使桃枝枯萎。第3代开始转向梨果,多从萼洼或梗洼处蛀人,向果心蛀食,蛀道内充满虫粪,蛀孔周围变黑干腐,稍凹陷。一般一果只有一头幼虫,被害果易腐烂,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2.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5~7 mm,翅展11~14 mm,暗褐或灰黑色。下唇须灰褐.上翘,触角丝状。前翅灰黑,前缘有10组白色短斜纹,中央近外缘1/3 处有一明显白点,翅面散生灰白色鳞片,后缘有一些条纹,近外缘约有10个小黑斑。后翅浅茶褐色,足灰褐色。

卵:0.5~0.8 mm,扁椭圆形,初乳白,后淡黄,孵化前变黑褐色。

幼虫:体长10~13 mm,淡红至桃红色,头黄褐色,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前胸气门前片上有3根刚毛。腹足趾钩单序环30~40个,臀足趾钩20~30个。

蛹:长约6mm。纺锤形,黄褐色。腹末有8根钩状刺。茧白色,呈松软的丝质袋状。

3.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的翘皮裂缝中.树干基部近土处、土隙、果筐、仓库壁缝等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喜糖酒味,白天静息于树叶、杂草丛中,晚间活动。产卵于桃梢叶背,散产,卵期4~6d。4月中、下旬幼虫孵出,从顶端第23叶基部蛀人桃梢,向下蛀食。被害梢萎蔫下垂,不久凋枯,幼虫即迁入另一梢为害。一头幼虫可为害2~3个新梢。第2代幼虫仍为害桃梢,第3代幼虫约在6月下旬发生,部分转移到梨果上为害,第4、5代主要为害梨。产卵于萼洼附近及果面。

土佐锦、明月等品种受害较严重,中、晚熟品种受害较重。

单纯梨或桃产区发生较少,梨桃混栽地区受害严重。

4.防治技术

(1)建园时尽量避免桃、李等与梨、苹果混栽。

(2)冬季刮除枝干,上粗皮翘皮,集中烧毁。

(3)剪除被害桃梢。在1~2代幼虫为害桃梢时,发现桃梢萎蔫,及时从被害部下面剪除,集中烧毁。

(4)诱杀成虫。可利用糖醋液或用坏的病虫伤果发酵后进行诱杀,诱杀液中需加无气味的药剂,诱杀液挂在迎风面,果园内每隔3~4株挂糖醋液诱虫。

①黑光灯诱杀。每50亩安装40W黑光灯一盏

②草把诱杀。在末代幼虫脱果前,在树干上离地面30 cm高处,绑缚草把,诱集越冬幼虫,早春将草把解下烧掉。

(5)药剂防治。在桃、梨、苹果连片栽种的果园,4~6月着重桃园防治,6~8月着重梨园防治。成虫发生盛期用以下药剂防治:80%的敌敌畏乳剂800~1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安绿宝)乳油1000~1500倍液。未结果的幼年树可以用灭扫利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绿百事)1 500倍液或1 500~2 000倍液的灭幼脲3号。

六、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

1.发生与为害情况

山楂叶螨又名山楂红蜘蛛,为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在华东、华北、东北、华南、西南等地区。寄生于桃树、山楂、梨、杏山楂苹果等。成、若、幼螨刺吸幼嫩芽、果的汁液,叶受害初呈现很多失绿小斑点,渐扩大连片。严重时全叶变为焦黄而脱落,严重抑制了果树生长,甚至造成二次开花,影响当年花芽的形成和次年的产量。它是当前果树生产的一大害虫,常造成很大的损失。

2.形态识别

成虫:雌体长0.5 mm,宽0.3 mm,冬型鲜红色,夏型暗红色。身体背部有6排共26根鲜明的白色细毛。雄成螨身体末端尖削,初为浅黄绿色,后为绿色及橙色。体背两侧有黑绿色斑纹。

卵:圆球形、半透明、橙色,后期产的卵黄白色。

幼螨:体圆形黄白色,取食后为圆形浅绿色,体背两侧出现深绿长斑,足3对。

若螨:足4对,淡绿至浅橙黄色,后期形似成螨。

3.发生规律

以受精雌螨在枝干树皮裂缝内,粗皮下及树干基部、土缝里越冬。翌年梨芽萌动时出蜇为害,展叶以后即转到叶上为害,雌虫为害嫩叶7~8d就开始产卵,盛花期前后产卵最多,卵多产在叶背主脉两旁的茸毛或丝网中。在落花一周左右,卵基本孵化完毕,同时出现第1代雌成虫,此时还没有产卵,这是防治,上的有利时机。第2代卵在落花后一个月左右为盛孵期,此期也是防治上的有利时机。5月中旬至6月中旬,山楂叶螨多集中在树冠内膛为害,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由内膛扩散到外围枝上为害,9月下旬天气转凉时潜藏越冬。

4.防治技术

(见柑橘害螨防治)

七、梨锈病

1.发生与为害情况

病原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梨锈病又称羊胡子、赤星病,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梨树的叶片、新梢和果实。除为害梨树外,还能为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在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果园为害较重。

2.症状识别

侵染梨的幼嫩部分。幼叶、幼叶柄、幼果及幼果柄幼苗等都可发病。

病叶初为橙黄色光泽小斑,以后扩大成椭圆形病斑,有黄晕圈,病组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长出灰褐色毛状物即锈子器,锈子器成熟后先端破裂,散出黄色粉末即锈孢子。后期病斑变黑枯死,仅留痕迹。

幼果多在萼片处发病,初期症状与叶相似,病部稍凹陷,病果果肉硬化、畸形、提早脱落。新梢、果柄叶柄病部发生龟裂,易折断。嫩梢的病斑龟裂,易折断。

3.发病规律

1年发生1代,在两种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锈孢子在桧柏的嫩叶、嫩梢上越夏、越冬。翌年2、3月出现红褐色至紫色楔状小瘤。3月中、下旬冬孢子角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有隔膜的担子,并在担子角上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飞散,飞行距离可达2.5~5.0 km。在梨树上产生侵染丝,气温达15℃左右侵染为害,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温度升高,侵入加快。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发病盛期。侵入后潜伏期6~10d,病斑出现后约1个月产生锈子器,形成锈孢子飞往桧柏上越夏、越冬。

4.防治技术

(1)减少转主寄主。梨锈病必须经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有无桧柏等中间寄主是锈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在梨区周围5 km范围内,禁止栽植桧柏和龙柏等转主寄主,砍除少量桧柏等植物,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的有效措施。新建梨园应远离桧柏多的地区。

(2)合理用药防治。无法清除转主寄主时,应在3月上、中旬在梨树萌发前和春雨前剪除桧柏上的冬孢子角,或选用2~3波美度石硫合剂、1:2:(160~200)的波尔多液、15%三唑酮乳剂2000倍液等喷射桧柏,以抑制冬孢子萌发。

梨树展叶至幼果期,叶片上出现有橙黄色病斑时开始喷药,相隔10 d连续喷2~3次药剂,采用40%福星8000~10 000倍液、40% 氟硅唑8000~10000倍液或15%粉锈灵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

(3)抗病品种的利用。在桧柏等转主寄主多、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应考虑种植抗病品种。

八、黑星病

1.发生与为害情况

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在我国南北梨区发生普遍,流行性强,损失大的一种重要病害,从落花期一直为害到果实成熟期。该病主要为害梨树的果实,造成裂果;也可侵染叶片和新梢,严重发生会导致早期落叶。

2.症状识别

梨黑星病为害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为害期从落花后直到果实近成熟期。

叶片受害时,病斑多发生在叶片背面,呈不规则淡黄色,叶脉上和叶柄上的病斑是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上很快长出黑霉层,叶片变成黄绿相间的斑纹,病叶易脱落。

果实发病初期为淡黄色圆斑,逐渐扩展,病部稍凹陷,上生黑霉,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龟裂。

幼果畸形,有时造成裂果,大果表面粗糙。

新梢和果柄受害时产生黑褐色椭圆形病斑,边缘不清晰病斑生黑色绒毛状霉层。

芽发病时生长受阻,鳞片茸毛增多,有黑霉,严重时芽鳞开裂枯死。

病原无性阶段为梨黑星病菌[Fusicladium pirinum(Lib.)Fuckel],为半知菌亚门黑星孢属;有性阶段为黑星(Venturia pirina Aderh.)和纳雪黑星菌(V.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为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

3.发病规律

黑星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梢、病叶和芽鳞内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或由菌丝形成的子囊壳产生的子囊孢子作为初侵染源,经风雨传播,以菌丝在枝梢病部或芽鳞内越冬的,翌年梢芽基部最先发病和继续扩大侵染。3~9月都可侵染为害。

展叶1个月的叶片不感病。

天气干燥也不易侵染,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高温能延长病害的潜育期。春雨早,持续时间长,夏季6~7月雨量多,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往往引起病害流行。

地势低洼、树冠茂密、通风透光不良和湿度较大的梨园,以及肥力不足、树势衰弱的梨树易发病。

梨树的不同品种对黑星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一般中国梨最易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4.防治技术

(1)严格清园消毒。

(2)花期及时摘除病花序。梨树落花后,结合疏花疏果剪除病梢,对控制全年发病有很大作用。

(3)药剂防治。落花后7~10d用10%苯醚甲环唑(世浩)水分散剂3000倍液、5%亚胺唑(霉能灵)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40%氟硅唑8 000~10 0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盛期(6月中、下旬)用12.5%腈菌唑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九、黑斑病

1.发生与为害情况

黑斑病又称疮痴病,俗称黑霉病、雾病、乌码、荞麦皮,梨树黑斑病是南方梨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侵染果实,并造成裂果;也可侵染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会导致早期落叶。

2.症状识别

梨黑斑病主要为害梨叶、果实及新梢。嫩叶发病最早。初期出现针头大小圆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潮湿环境中,病斑表面产生黑霉。叶面上病斑可连接成不规则的大病斑,有的引起早期落叶。成叶受害病斑较大。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是继续侵染源。

幼果感病,果面产生圆形针尖大小黑斑,扩大后为圆形或规则形病斑,病斑稍凹陷且龟裂,病斑表面有黑色霉层。病果龟裂缝可深达果心。病斑龟裂缝也可引起健果部位龟裂,病斑多时引起果面裂缝纵横交错,病果早落。

新梢感病,初现黑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长椭圆形,稍凹陷,病部与健部交界处产生裂缝,病斑表面也产生黑霉,

病原菌为菊池链格孢(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梢病叶、病果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引起初次侵染。以后新旧病斑上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引起重复侵染。以4~7月为侵染盛期。

气温24℃~28℃最适发病,12℃以下、 36℃以上停止侵染。

氮肥过多,旺长树及衰弱树最易感病。

4.防治技术

(1)严格冬季清园消毒。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过多施用氮肥。

(3)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剪除病梢,集中烧毁。

(4)易感病品种进行套袋,保护果实。

(5)药剂防治。梨树谢花后喷--次50%代森锰+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过半个月再喷一次,以毒杀越冬病菌及孢子。以后每隔15d左右视病情,用43%代森锰锌(大生富)悬浮剂800~1 000倍液与25%戊唑醇(越库)水乳剂3 000倍液交替使用。采收前一个月单用50%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800液喷雾防治。

十、梨轮纹病

1.发生与为害情况

梨轮纹病又称粗皮病,在南方果梨产区普遍发生,为害比较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此病除为害梨外,还能为害苹果、桃、李、杏等树种。

2.症状识别

梨轮纹病菌主要为害枝干及果实,叶片被害较少。枝干被害,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至暗褐色的近圆形病菌斑,直径5~15 mm。病斑逐渐突起呈瘤状,后期病斑周围开裂,第二年于病瘤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为害严重时,病瘤密集,枝干表皮十分粗糙,促使树体早衰,甚至枝干枯死。

果实染病,于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发生水渍状。褐色、近圆形的小斑点,迅速向四周扩展,形成深褐与浅褐色相间的轮纹型病斑,病斑不凹陷,呈软腐状,后期于病部散生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果很快腐烂,可流出茶色汁液,但仍保持果形不变,失水干缩后变僵果病原为轮纹病菌,是一种真菌,有性阶段为苹果轮纹病[Botrysphaeria berengerianade Not.f.sp.piricola(Nose)Koganezawa et Sakuma],属于子囊菌门;无性阶段为梨轮纹病(Macrophoma huwatsulkai Hara),属于半知菌门。

3.发病规律

梨轮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瘤组织中越冬。翌年5~6月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从皮孔及伤口处侵人枝干和果实。病菌潜育期较长,从幼果期侵染,到近成熟期和贮藏期才表现出症状。枝干.上的病瘤组织内的病菌,可存活4~5年。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树势有着密切关系。在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和侵染,病害发生严重。果园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树势衰弱、易感染轮纹病。

4.防治技术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及时清除病枯枝,集中烧毁,消灭病菌。

(3)在发芽前,彻底刮病瘤,清除病残组织,用“402”抗菌剂50倍液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消毒伤口,外涂复方煤焦油保护。

(4)生长期喷药保护,从落花后15d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此后每隔半月喷药一次,连续喷药4次。喷布药剂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效果较好。

【案例分析】

梨树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意见

针对万州区梨花山庄梨树有害生物调查,主要害虫有梨木虱、网蝽、蚜虫、癭蚊,病害有锈病、黑星病、黑斑病等。现提出以下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意见。

1.预防措施

(1)彻底清园,减少越冬病虫源。结合修剪,将留在树.上的无用枝条清除(特别是病枝、枯枝);刮掉老皮,杀灭越冬害虫;清除园内杂草,与修剪下的枯枝烂叶集中烧毁,并将草木灰返园;结合施基肥深翻土壤,杀灭越冬害虫。

(2)搞好果园排灌设施。合理排灌,以增强树势,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3)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修剪时有选择性地留枝,在生长季节多摘心,及时抹除多余的枝梢,使树冠通风透光,以减少梨木虱等为害。

(4)合理施肥及确定留果量。追肥在芽前、花前进行,重施孕花壮果肥。追肥尽量少施含氯的化肥,多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同时,合理留果,以免造成株产偏高使树势衰弱。盛果期梨园以每667㎡产1500 kg、株产40 kg为好。

2.药剂防治

(1)休眠期喷布化学药剂。冬季梨树进入休眠期,彻底清园后,全园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高效杀虫杀菌剂1次,3月初萌芽前再喷1次,可有效杀灭病菌害虫,降低病虫基数。

(2)生长期喷保护剂。对生长期的病虫害,除了有针对性地防治外,还要求定时、定量用药。部分露花蕾至套袋前,每隔7~10d喷1次药,套袋至采果前每隔12~15d喷1次药,采果后至落叶每隔20~30 d喷1次药,重点突出部分露花蕾、开花前、开花后、套袋前、采果后用药。除了对梨锈病在3月中旬~4月中旬用12.5%腈菌唑1 500 倍液防治外,其余的治虫药剂用10%吡虫啉1 500 倍液、40%噻虫啉4000倍液、10%氯氰菊酯(安绿宝)乳油3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2 000倍液;治病药剂用40%氟硅唑8 000倍液、43%代森锰锌(大生富)悬浮剂5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1500倍液、25%戍唑醇(越库)水乳剂2000倍液50%惠叶可湿性粉剂600倍等。药剂的混合为杀虫剂+杀菌剂+营养剂,要求各种杀虫剂、杀菌剂轮换使用,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3.套袋

套袋能预防梨果病虫为害,并能提高梨果外观品质,防止日灼,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用药量及农药残留。套袋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套袋,套袋前必须喷1 次以水剂和粉剂为主的农药,忌喷乳剂等容易诱发锈斑的农药,后即套袋。套袋时应撑开袋体,幼果在袋中央部,避免袋纸与果面接触,袋口扎紧,勿使漏光,并使袋与果位于叶的下面。

【任务实施】

1.结合教师讲解和对标本的仔细观察,识别梨树常见有害生物并能描述其形态特征。

2.选择本地梨园,调查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及为害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3.根据调查结果,制订综合防治方案。

4.认真撰写实训报告。

【课后练习】

1.制订梨树吸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方案。

2.梨树常见病害田间如何诊断。

作者: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