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记忆重庆》 | 第二编 巴渝时空,群星璀琛 先秦外交与实业家

发布日期:2020-06-01 18:2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秦昭王结盟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读史馆所藏图书。后因替被匈奴俘虏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完成《史记》。这是我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世史学和文学有深远影响。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

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一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日:“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之身,三世不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日:‘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三渚之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

“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诗》日:‘大武远宅而不涉。’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耀耀讒兔,遇犬获之。他人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首身分离,暴骸骨于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腹束手为群虏者,相及于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且王攻楚,将恶出兵?王将借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将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也;王若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锃、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齐南以泗水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佯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未能,其于禁王之为帝有余矣!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事而树怨于楚,迟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一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直播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昭王日:“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节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注释】

(1)白起:战国时秦国名将,鶥(今陕西眉县)人。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屡战胜,夺得韩、魏、赵、楚的很多土地。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坑杀俘虏四十多万人。后为相国范雎所妒忌,两人不和,被逼自杀。华阳:地名,战国时魏地。在今陕西南郑县。

(2)巫:地名,战国时楚国郡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境内。黔中:战国时楚地,故城在今湖南沅陵县西。鄢:战国时楚国地名,在今湖北宜城县。郢: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东北。竟陵:战国时楚地,故城在今湖北天门西北。

(3)陈县:地名,即今河南淮阳。

(4)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指秦楚两国相争犹如两虎相斗,这样一来,无用的狗(指韩、魏、燕、赵、齐)就有机可乘。

(5)冬夏:本指时令变化的往返,冬去夏来。这里用以比喻任何事物发展变化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6)遍天下有其二垂:天下有两极(极东极西)。

(7)以绝从亲之要:“要”即腰。意为断绝了燕楚相通的中腰(中间通道)。

(8)大梁:战国时魏郡,即今河南开封县。河内:地名,在今河南境内。燕、酸枣、虚、桃:几处地名。燕,即南燕,故城在今河南延津东北。酸枣,故城在今河南延津北。虚,即殷墟,故城在今河南安阳北。桃,即桃城,在今河南延津北。邢:即今河南温县平皋故城。

(9)蒲、衍、首垣:几处地名。蒲,即故蒲城,在今河南长垣县境内。衍,即故衍城,在今河南新郑县北。首垣,故城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仁、平丘:两地名。仁,即古任县,今山东济宁。平丘,故城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

(10)黄、济阳:黄,即小黄,古邑名,故址在今河南开封东北,战国魏邑。济阳,古邑名,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婴城:即防守。

(11)濮磨之北:泛指今山东聊城市、河北大名县等地。

(12)狐涉水,濡其尾:狐狸爱惜它的尾巴,每当涉水时,就将其尾翘起以免被水沾湿,然而尾巴最终还是被水浸湿。比喻做事情时,往往是能善始而不能善终。

(13)榆次:古地名,在今山西榆次市。干隧:地名,即今江苏吴县西北万安山。

(14)艾陵:即艾陵亭,在今山东莱芜东北。三渚之浦:三渚,指娄江、松江、东江三江。浦,即水边。凿台:地名,在今山西榆次县南。

(15)大武远宅而不涉:大武,即大军或大部队。远宅,驻地离攻击目标可以较远。不涉,即驻地与攻击目标之间不能隔着江河。

(16)超超兔兔,遇犬获之:超趨,跳来跳去。免兔,狡猾之兔。遇犬获之,碰到猎狗被捉。

(17)大国:指秦国。

(18)摺颐:摺,即断。颐,即面颊。

(19)脱:颈项。

(20)不食之地:不产粮食的土地。

(21)四国:指韩、魏、燕、赵。

(22)留、方与、侄、湖陵、砀、萧、相:均为地名。留,古宋邑,故城在今江苏沛县东南;方与,古宋邑,故城在今山东鱼台县北;侄,古邑名,故城在今江苏丰县境内;湖陵,古宋邑,故城在今江苏沛县北;砀,古宋邑,即今安徽砀山县;萧,古萧国,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东北;相,古宋邑,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北。

(23)泗上:楚邑。今安徽泗县。

(24)泗水:河名。在山东,源出泗水县的陪尾山。

(25)其于禁王之为帝有余:其,指齐国。意为一年之后,齐虽不能为帝,但他禁止(阻挡)你为帝(称霸)的力量是有余的。

(26)许、鄢陵:两处地名。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县东;鄢陵故城在今河南鄢陵县东南。上蔡:地名。故城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召陵:地名,故城在今河南郾师县东。

(27)齐右壤:地名,指古邑平陆,平陆故城在今山东汶上县北。

【阅读提示】

春申君(?一前238),黄歇,战国晚期楚国巫郡万顷池(今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人,多才善辩,为楚左徒。楚顷襄王二十六年(前273),恐秦入侵,黄歇奉命出使秦国。此时,秦已击败韩、魏,正拟与韩、魏联合伐楚。秦将白起已攻楚,占领了楚之巫、黔中、鄢、郢、竟陵等地,迫使楚顷襄王迁都于陈县。面对严峻的形势,黄歇上书秦昭王,阐明灭楚不如善楚。本文就是黄歇对秦昭王的一番说辞,重在分析善楚之理。(一)天下莫强于秦、楚,两虎相斗,驽犬乘机得利;(二)秦王如恃武力称霸天下,定有后患;(三)灭楚不可取。因为灭楚必强韩、魏,莫若秦、楚合一以临韩,臣服魏、燕、赵,直摇齐、楚。这样,燕、赵、齐、楚就会臣服于秦。秦昭王听了黄歇的游说,不断称“好”。于是,秦、楚结盟。黄歇不费一兵一卒,仅以犀利的言辞从正面、侧面,从政治、军事,多角度地摆事实、讲道理,以透辟的分析解了楚国之危,充分表现了黄歇作为外交家的论辩才能。

用财自卫的巴寡妇清

司马迁

司马迁,见《春申君说秦昭王结盟》介绍。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

①巴寡妇清:巴郡的一位寡妇,名清。巴,秦郡名,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其先得丹穴:先,先辈、祖辈。丹穴,丹砂矿。擅其利数世:擅,专有、享有。数世,几辈人。家亦不訾:家产也多得无法计算。计算。

②用财自卫:疏财济民,救助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儿童;疏财卫国,曾将积蓄的几万两白银捐献给朝廷,作为修筑长城的费用。不见侵犯:不受他人和外族侵侮。

③秦皇帝:秦始皇。贞妇:忠贞爱国之妇。客之:待如宾客。传说秦始皇念她年高孤苦,特降旨接她到京城(咸阳)供养。怀清台:在巴寡妇清故里龙山寨。《正义》引《括地志》曰:“寡妇清台山俗名贞女山,在涪州永安县东北七十里(今重庆市长寿区城南三公里)也。”巴寡妇清在咸阳病逝后,秦始皇按她的遗愿,将她安葬在故里,并御书“怀清台”三字作为墓名,以示其怀念之意。

【阅读提示】

巴寡妇清,本是战国末至秦初巴郡偏僻之地的一介女流,虽富甲一方,却不以富凌穷,以强凌弱,而是扶贫济国,慷慨疏财,卫国保家,连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也感动得亲赐御书“怀清台”三字,以示怀念与敬意。这不能不说是巴地古代之一巾帼英雄也。可赞!可敬!

[附]巴寡妇清

刘德奉

巴寡妇清,战国末年巴国枳县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巴郡枳县人,即今重庆市长寿区人。巴为巴地之简称,清为其名,姓氏不详,出生在长寿区长江南岸山区的一个贫穷家庭,早年丈夫不幸去世,年轻时就开始守寡。膝下没有子女,独自一身承继着先辈数代留传下来的家业,并努力发扬光大,经营丹砂冶炼业成为全国巨富。当时,她经营的范围涉及现今重庆市长寿、黔江等地的武陵山区,面积近20000平方公里,占有巴地相当规模行政区域。其工人和管理团队、武装团队人员庞大,达万人之多,在当时社会没有哪一个人敢给她设置发展障碍。

巴寡妇清虽然居住在西南一隅,但凭借过人智慧,宽大胸怀,女性特有的慈善之心,积极支持秦始皇重点工程建设,把丹砂炼成水银,逆流长江而上,然后翻越巴山秦岭,最终运到陕西关中,为秦始皇陵墓修筑提供100多吨专用材料,制作成山川河流形态,期盼秦始皇永远成为中国大地的主宰。同时,她还是一个爱国之士,捐助大量资金修筑万里长城,成为一时佳话。平日里待人和善友好,时常接济穷困人家,深受乡人爱戴。

巴寡妇清不仅丹砂业经营成就巨大,是一位少有的实业家,而且她长得十分漂亮,秦始皇非常敬重她,也特别期待能与她相见。对此,专门把她请到首都咸阳,作为上宾对待,陪伴说话、散步、吃饭,形同家人。但巴寡妇清不服水土,到达咸阳不久便一病不起,虽然御医用尽办法,却也无力挽救她的生命,最终病故咸阳,后被送回故里安葬。秦始皇对巴寡妇清十分怀想,命令枳县官府为她筑台以资纪念,台成后愁思仍不可解,又御题“怀清台”三个字以寄情思。

怀清台建在她的家乡枳县龙山寨,即今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境内。龙山寨濒临长江,形似卧龙,台在其上,可望长江西来东流,前方正对着北岸凤山。凤山正是巴寡妇清后2200年之长寿城区,真可谓圣地也。直到宋时还有其基台遗迹。宋人夏竦就有《女怀清台铭》“女怀清台,秦所筑也。寡妇清,采丹擅利,以财自卫,始皇客之,为之筑台于巴蜀客有延想往事,勒铭遗基,思有以戒之故摭秦罪,荒址是铭。”明人金俊明也有《登女怀清台》诗:“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自卫守能贞。祖龙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礼妇清。”其台何时消失已无记载,只有其墓在其一旁。长寿区人民对此特别尊重,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积极保护。2007年重钢集团厂区迁建长寿区江南镇,怀清台正在其厂区建设之内,是年8月将其墓石搬迁至长寿区望江路图书馆暂存,目前拟复建于长寿城西之菩提山南侧。搬迁时发现宋、明、清时期瓷片等文物20余件。

巴寡妇清,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实业家,生活和发展在重本抑末的时代,并且得到秦始皇帝的高度赞誉,司马迁也给予充分肯定,实属古代巴人少有的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