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温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1.对采食量的影响
家畜的采食量,受机体热调节机能的影响,在气温低于临界温度时升高,高于上限温度时下降,等热区范围内恒定。家畜采食量受丘脑下部厌食中枢和嗜食中枢的控制,两个中枢接受温度感受器的刺激而实施调控。
式中,F为成年家畜自由采食量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的估计值,t为气温(℃),W为体重(kg)。
温度对家畜的饮水量也有影响。高温时,由于蒸发散热量增加,家畜的饮水量增加。但高温时家畜的排水量也增加,因而舍内湿度也会增加。
2.对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的影响
在等热区范围内,家畜的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维持正常水平。气温升高,家畜的甲状腺分泌减少,饲料在消化道滞留时间变长,消化率提高。但由于高温时家畜采食量减少,家畜用于生产的饲料量相对减少,所以饲料利用率降低。气温降低,家畜饲料消化率下降,同时需要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所以在寒冷季节家畜显著增加饲料消耗和降低饲料利用率。据加拿大Young等试验,体重500kg的干乳妊娠肉用母牛,在平均温度为-15℃的1月份,饲料消耗量较平均气温为17.5℃的7月份增加40%;体重400kg的肥育阉牛,按每天增重1kg测算,1月份每日所需饲料较7月份增加21%。
在等热区之外,家畜因热补偿而C(碳)沉积下降,N(氮)沉积影响较小。所以,日粮的合理配置能够显著改善家畜在等热区气温条件下的饲料利用率。例如,基础日粮蛋白质含量为20.6%的雏鸡饲养试验中,在31.1℃的高温较18.3℃的适温下,雏鸡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如果在日粮中补充0.6%的赖氨酸,使得日粮中赖氨酸含量充足,则高温中的饲料利用率反而显著高于适温,因为高温时用于维持的能量相对较少。
3.对生长肥育的影响
在等热区范围内,家畜受气温的影响较小,其饲料利用率较高,生长肥育较快,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凡是影响家畜等热区的因素,也就会影响家畜的生长肥育。
猪体重在11~91kg的最适温度为18~21℃。生产中体重45~158kg的猪,也可以用下列公式估算其最适温度:
T=26-0.06W
式中,T为增重需要的最适气温(℃),W为体重(kg)。
鸡的适宜生长温度随着日龄增加而下降。1日龄为34.4℃~35℃,逐步下降到18日龄的26.7℃,32日龄的18.9℃。肉鸡从周龄起,18℃生长最快,24℃饲料利用率最高,一般取21℃为最适温度。
考虑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肉牛的最适温度为10℃左右。但印度瘤牛在26.7℃生长最快。温度低至-16℃对肉牛增重影响不大,但对采食量和料重比却有显著的不利作用。
4.对繁殖的影响
低温影响较小,高温是降低家畜繁殖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温季节,高温可使公畜精子活力下降,精子数减少,密度下降,畸形率上升,特别是羊、兔表现最为明显。精子的生成周期为7~8周,故高温过后8~9周公畜精子才能完全恢复。高温对母畜的影响除了与精子活力有关外,还与高温在受精卵的着床期容易造成死胚有关。特别是长时间、持续的体温升高对母畜的繁殖力影响最大。妊娠期处于高温环境的母畜,其仔畜因母畜的体温、采食量、内分泌异常而出现体重轻、生活力低下、死亡率高的现象。
5.对产蛋的影响
各种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在13℃~23℃。持续处于29℃以上的高温,家禽产蛋率下降,对蛋重、蛋壳质量也有不利的影响。0℃以上的低温对家禽的产蛋性能没有不利影响,只是料蛋比增加,饲料利用率降低。
气温的突然变化,对家禽有较大的影响。急性热应激可使家禽产蛋量降低20%以上。突然的低温往往会导致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进而引起产蛋性能下降。
6.泌乳的影响
高产奶牛都是耐寒不耐热的品种,而且因为产量高,生产代谢产热量大,因此高温对奶牛有不良的影响。环境温度从10℃上升到40.6℃,黑白花奶牛产奶量从100%下降到15.5%。高温还使得乳脂率、固形物降低。
7.气温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气温对家畜健康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气温对家畜健康的直接影响是指不良温度下家畜的免疫力下降和不良气温直接致病。例如高温可以引起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低温可引起冻伤、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胃炎、肠痉挛、马肌红蛋白尿等疾病。气温对家畜健康的间接影响是指不良温度导致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的大量繁殖,从而影响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
四、高温、低温情况下的主要饲养管理措施
1.高温情况下的主要措施
调整日粮配方,在能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提高维生素水平,可以缓解高温对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的不良影响;提供充足、清凉饮水,确保家畜蒸发散热需要;降低饲养密度,减少舍内产热量;早晚饲喂,可以减少体增热的影响;及时清污,除湿,降低舍内湿度,减少温度、湿度的综合影响;加强辐射传热,提高对流通风量,增加蒸发散热量,以降低舍内温度;搞好绿化、遮阳和隔热设计,并加强其维护管理,以减少太阳辐射热的影响等。
2.低温情况下的主要措施
加大饲养密度,增加畜体产热;防潮清污,降低低温高湿的不良影响;在保证空气卫生的前提下,尽量少通风;搞好防寒与采光设计,并强化其维护管理;使用人工取暖办法,提高舍内温度等。
(作者:蒲德伦 朱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