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记忆重庆》 | 记忆重庆 记住乡愁(三)

发布日期:2020-05-10 15:49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近代以来,根据《中英烟台条约》和《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的规定,1891年重庆开埠。随着欧美势力的入侵,民族资本的产生,西方文化的传播,重庆逐渐发展成为了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也成为了中国西部革命运动的中心。

18岁的重庆青年邹容以“江流出峡,一泻千里”之势,“以汉魂而吸欧粹”,写下了千古名篇《革命军》,第一个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构想,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孙中山曾提出在重庆建立同盟会西方支部的设想,后来又实施过在重庆重建“中华民国”的计划。辛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重庆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成功,建立了蜀军政府,辖川东南57州县,成为四川第一个省级革命政权。一批又一批先驱者从重庆趋东瀛,赴欧美,学苏俄,产生了赵世炎、杨闇公、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出了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四川。1924年,重庆人杨闇公在成都创立了中国青年共产党。1926年1月,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四川革命运动领导核心的最终形成。1926年12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了顺泸起义,以配合北伐战争。这是中共重庆地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创建革命武装,举行武装起义的一次重要尝试。其后,中共四川省委川东特委曾长期设在重庆。

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中心,重庆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下,坚持抗战到底,直至最后胜利。作为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中心,重庆承接了中国战时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构筑了战时中国的经济基础,支撑了抗战危局。作为大后方的文化中心,重庆创造了一系列难以企及的成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座高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抗战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重庆,奉献了伟大的红岩精神,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重庆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董必武、吴玉章、陈毅、贺龙、叶剑英、邓颖超等工作和战斗过并且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地方。在这片壮丽的土地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杨虎城,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挺、廖承志、车耀先、罗世文,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许晓轩、江竹筠、陈然、王朴等革命英烈在狱中与敌人进行过殊死的斗争,有的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将永远受到巴渝人民的爱戴,他们是巴渝星空中最为灿烂的群星。

作者:周勇 傅德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