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记忆重庆》 | 记忆重庆 记住乡愁(一)

发布日期:2020-05-10 15:49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江城,江山之城,自有江山品格。

重庆人创造了灿烂的巴渝文化,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涌现出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从而铸就了悠久的历史,书写了灿烂的篇章,养育了独特的精神。

早在204万年前,三峡一带就有直立的“巫山人”在生存、发展。龙骨坡“巫山人”的发现,证明三峡地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亚洲人类的起源地。距今20万年前,重庆地区的长江两岸就出现了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人类活动。距今6000余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使用石斧、石锛、骨镞工具和饰品玉器、彩陶的先民,形成了“石之精灵,骨之魂魄”的“大溪文化”。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来到重庆,娶妻生子于涂山,“三过家门而不入”,得神女之助,开凿夔门,导江入海,构成了生生不息的“大禹文化”。

据文字记载,重庆的历史大约起于商代武丁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巴人建巴国,都江州(即今重庆市)。周武王灭商后,封姬姓族人于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郡治在江州。直至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梁简文帝置楚州,辖六郡,其治与原巴郡相当。北朝西魏时期,改楚州为巴州;到了北朝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又改巴州为楚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取消郡,改楚州为渝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置巴郡与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改涪陵郡为合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孝宗封其第三子赵惇为恭州恭王。二月,宋孝宗传位给赵惇,为光宗皇帝。赵惇自以为在此先称王后即帝位是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宋代以降,重庆作为区域军政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而且凭借两江交汇的自然特色和资源丰富的经济优势,逐渐成为区域商业中心。明清时期,重庆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清朝末年,经《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及《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1890年),英国强迫重庆开埠,重庆迈入近代门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重庆反正,成立蜀军政府,辖川东南57州县。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战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战时首都。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是西南大区首府,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重庆率先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在3000多年的重庆城市发展史上,中央政府曾四次对重庆实行一级行政机构管理——重庆曾经历过四次“直辖”。

第一次“直辖”:在统一中国的大业中,秦置“巴郡”。战国时期,秦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灭巴国。公元前316年,秦置“巴郡”,以江州城(今重庆市主城区)为首府。当时的“郡”相当于今省或直辖市一级行政机构。这既是统一的中国中央政府对重庆实行一级行政机构管理之始,也是重庆代表中央政府管辖巴渝地区之始,迄今已2333年。

第二次“直辖”: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升重庆市为“特别市一陪都”。重庆建市于1929年,初为省辖“普通市”。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遂以普通市担负起战时首都的重任。1938年9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重庆在作为四川省辖市的同时,照特别市(直辖市)组织,其行政地位开始超过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将重庆升格为直隶行政院之“特别市”(直辖市)。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训令:“明定重庆为陪都”。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重庆以“特别市——陪都”成为中国战时首都,为中华民族取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彻底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三次“直辖”:重庆“直辖市”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解放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设立重庆“直辖市”。当时的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西南地区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所在地。当“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候,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下,重庆成为新中国最早的“直辖市”之一。

第四次“直辖”:重庆在世纪之交成为新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揭幕。如今,重庆正发挥着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朝着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作者:周勇 傅德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