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牛羊生产技术》 | 项目一 牛羊品种及其鉴定(任务1 牛的品种识别 3)

发布日期:2020-05-10 15:45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肉用牛品种

1.夏洛莱牛

(1)原产地及其分布 夏洛莱牛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莱省和涅夫勒地区,是世界公认的大型肉牛品种,以其生长快、产肉量多、体型大、耐粗放管理的特点而受到各国的广泛欢迎,现已输出到世界各地,参与新型肉用品种的培育、杂交繁育或纯种繁育。

(2)外貌特征 夏洛莱牛最显著的特点是被毛白色或乳白色,皮肤常带有色斑;全身肌肉特别发达;骨骼结实,四肢强壮。夏洛莱牛头小而宽,嘴端宽、方,角圆而较长,并向前方伸展,角质蜡黄,颈粗短,胸宽深,肋骨方圆,背宽肉厚,体躯呈圆桶状,肌肉丰满,后臀肌肉发达,并向后方和侧面突出。公牛常见有双甲和凹背者。成年公牛体重为1100~1200kg,母牛为700~800kg。夏洛莱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6。

(3)生产性能 夏洛莱牛在生产性能方面表现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瘦肉产量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公犊可达250kg,母犊210kg。日增重可达1.4kg,12月龄公犊可达378.8kg,母犊321.8kg。在加拿大的良好饲养条件下,公牛周岁时体重可达511kg。屠宰率为60%~70%,胴体产肉率为80%~85%。

夏洛莱牛泌乳量较高,产奶量可达2000kg,乳脂率为4.0%~4.7%,但夏洛莱牛纯繁时难产率也较高(13.7%)。

我国曾先后两次从法国引进夏洛莱牛,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南方的部分地区,用于改良我国本地黄牛,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2.利木赞牛

(1)原产地及其分布 利木赞牛原产于法国中部的利木赞高原地区,并因此而得名。在法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其数量仅次于夏洛莱牛,20世纪70年代输人欧美各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牛分布,属于专门化大型肉牛品种。

(2)外貌特征 利木赞牛被毛为红色或黄色,口、鼻、眼圈周围、四肢内侧及尾帚毛色较浅,角为白色,蹄为红褐色。头较短小,额宽,胸部宽深,体躯较长,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短。公犊初生重36kg,母犊35kg。利木赞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7。

(3)生产性能 利木赞牛产肉性能高,胴体质量好,眼肌面积大,前后肢肌肉丰满,产肉率高,在肉牛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集约饲养条件下犊牛断奶后生长很快,10月龄体重即达408kg,周岁时体重可达480kg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为0.86~1.0kg。该牛8月龄小牛就可生产出具有大理石纹的牛肉,因此是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生牛肉的主要供应来源。

1974年和1993年我国数次从法国引进利木赞牛,在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改良当地黄牛,效果明显。利木赞中有利于杂牛体型改善,肉用特征明显,生长强度增大,杂种优势显著。目前,黑龙江、山东、安徽、陕西为主要供种区。

3.契安尼娜牛

(1)原产地及其分布 契安尼娜牛原产于意大利中西部地区契安尼娜山谷,为意大利古老的役用品种,1932年开始进行良种登记,后育成了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肉牛品种。

(2)外貌特征 契安尼娜牛毛色为纯白色,尾毛黑色。除腹部外,皮肤上均有黑色斑。该品种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品种,体型高大,四肢较长,结构良好,但胸部深度稍显不够。成年公牛髻甲高180cm,骨骼粗壮而坚实,肌肉丰满。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800~1300kg,母牛为500~700kg,犊牛初生重为40~50kg。

(3)生产性能 该品种早熟。有资料报道:78头1周岁幼牛,平均活重409kg,平均日增重1.23kg。契安尼娜牛肉质好,具有大理石纹状结构,细嫩。

契安尼娜牛产奶量不高,但足以哺育犊牛,有一定的役用性能,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好,繁殖力强,很少难产。

4.皮埃蒙特牛

(1)原产地及其分布 皮埃蒙特牛原产于意大利北部的皮埃蒙特地区,原为役用牛,经长期选育而成为生产性能优良的专门化大型肉用品种。因含有双肌基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杂交终端父本,已被世界22个国家引进,用于杂交改良。

(2)外貌特征 体型较大,体躯呈圆桶状,肌肉高度发达。被毛为乳白色或浅灰色,犊牛幼龄时毛色为乳黄色,鼻镜为黑色;公牛肩胛毛色较深,黑眼圈,尾帚黑色。皮埃蒙特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8。

(3)生产性能 皮埃蒙特牛肉用性能十分突出,其在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5kg(1.360~1.657kg),生长速度为肉用品种之首。公牛屠宰时期活重为550~600kg,一般为15~18个月。母牛14~15个月体重可达400~450kg。肉质细嫩,瘦肉含量高,屠宰率为65%~70%,胴体瘦肉率84.13%,骨骼13.60%,脂肪1.50%。每100g肉中胆固醇含量只有48.5mg,低于一般牛肉(73mg)、猪肉(79mg)、鸡肉(76mg)。

我国于1987年和1992年先后从意大利引进皮埃蒙特牛的冷冻胚胎和冷冻精液,育成种公牛,并展开了皮埃蒙特牛的杂交改良,现已在全国12个省市推广应用,河南南阳地区用以改良南阳牛,已显示出良好的杂交效果。

5.海福特牛

(1)原产地及其分布 海福特牛原产于英格兰西部的海福特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型早熟肉牛品种,其培育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已分布许多国家。

(2)外貌特征 具有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分为有角和无角两种。颈粗短,体躯肌肉丰满,呈圆桶状,背腰宽平,臀部宽厚。肌肉发达,四肢短粗,侧望体躯呈矩形。全身被毛除头、颈垂、腹下、四肢下部及尾尖为白色外,其余为红色,皮肤为橙黄色,角为蜡黄或白色。海福特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9。

(3)生产性能 海福特牛犊牛初生重为28~34kg。7~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为0.8~1.3kg,良好条件下,7~12月龄日增重可达1.4kg以上。据报道,加拿大一头海福特公牛,在育肥期日增重高达2.27kg。一般屠宰率为60%~65%,18月龄公牛活重可达500kg以上。

海福特牛适应性好,在干旱的高原牧场冬季-50℃~-48℃的条件下,或夏季38℃~40℃条件下都可放牧饲养和正常生活繁殖。我国在1913年和1965年曾陆续从美国引进该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杂交一代表现为:体格加大,体型改善,宽度提高明显,犊牛生长快,抗病耐寒,适应性好,体躯被毛为红色,但头、腹下和四肢部位多为白毛。

6.短角牛

原产地及其分布短角牛原产于英格兰的诺桑伯、德拉姆、约克和林肯等郡。因该品种由当地土种长角牛改良而来,角较短小,故称短角牛。短角牛的培育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短角牛已是世界上闻名的肉牛良种。1950年,随着世界奶牛业的发展,短角牛的一部分又向乳用方向选育,于是形成了近代短角牛的两种类型,即肉用型短角牛和乳肉兼用型短角牛。

(1)肉用短角牛

外貌特征 肉用短角牛被毛以红色为主,有白色和红白杂交的沙毛个体(杂合子),部分个体腹下或乳房有白斑;鼻镜粉红色,眼圈色淡;皮肤细致柔软。体型为典型的肉用型,侧望呈矩形,背部宽平,腰平直,尻部宽广、丰满,腹部宽而多肉。体躯各部结合良好,头短、额宽平;角短细,向下稍弯,角尖部为黑色,颈部被毛较长且卷曲,额顶部有丛生的被毛。肉用短角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10。

生产性能 早熟性好,肉用性能突出,利用粗饲料能力强,增重快,产肉多,肉质细嫩,成年公牛体重为900~1200kg,母牛600~700kg,体高分别为136cm和128cm。17月龄活重可达500kg,屠宰率为65%以上。大理石纹好,但脂肪沉积不够理想。

(2)乳肉兼用型短角牛

外貌特征 基本与肉用短角牛一致,不同的是乳用特征较为明显,乳房发达,后躯较好,个体较大。

生产性能 平均年产奶量为3000~4000kg,乳脂率为3.5%~3.7%,肉用性能接近于肉用短角牛。我国在1920年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引种,在东北、内蒙古等地改良当地黄牛,普遍表现为:杂种牛毛色紫红,体型改善,体型加大,产奶量提高,杂交优势明显。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育成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草原红牛,就是用兼用型短角牛同吉林、河北及内蒙古等地的土种黄牛杂交选育而成的。

乳肉兼用型短角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

7.安格斯牛

(1)原产地及其分布 安格斯牛属于古老的小型肉牛品种,原产于英国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该品种牛。

(2)外貌特征 安格斯牛以被毛黑色和无角为其重要特征,故也称无角黑牛。该牛体躯低矮、结实,头小而方,额宽,体宽深,呈圆桶形,四肢短而直,前后裆较宽,全身肌肉丰满,具有现代肉牛的典型体型。安格斯牛初生重为25~32kg。安格斯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11。

(3)生产性能 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被认为是世界上专门化肉牛品种中的典型品种之一,表现为早熟,胴体品质高,出肉多。一般屠宰率为60%~65%,哺乳期日增重0.9~1.0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5岁内)为0.7~0.9kg,肌肉大理石纹很好,适应性强,耐寒抗病。缺点是母牛稍具神经质。

(作者:程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