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家畜环境卫生学及牧场设计》 | 绪论(第三节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历史)

发布日期:2020-05-10 15:45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甲骨文就记载了家畜与圈舍、水、草之间关系的内容。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为满足大型畜牧场生产的需要,对牧场建设中空气、土壤、水源、畜舍问题做了广泛的研究,并形成了一门以环境因素为主题的独立学科,称之为家畜卫生学。该学科以预防家畜疾病为目的,属于预防兽医学的范畴。其中以斯科罗霍金科1950年出版的《农畜卫生学》为代表。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欧美等国家研究和建立了家畜人工气候室(Animal climatic chamber),设立各种温热环境因素,研究它们对家畜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高温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先后出版了《家畜生物气象学的进展》、《家畜的环境原理》、《家畜健康与畜舍》、《人和家畜对环境的适应》等学术专著。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深入研究,使得本学科从研究家畜的疾病预防推进到环境因素对家畜生产性能影响的崭新阶段,为人类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畜牧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国家畜环境卫生学以前引用前苏联的教材,采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20世纪60年代,我国畜牧学科老前辈汤逸人和杨诗兴在《畜牧学进展》著作中,介绍了家畜生态学和家畜气候生理学的研究情况,促进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学科发展。1978年,我国编写出版了《家畜卫生学》教材。198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家畜环境卫生学》。其后,学术界又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多次改版了统编教材,并出版了《家畜气候学》、《家畜粪便学》等学术专著,以及多部各地高校自编教材。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目前我国各类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现代畜牧生产的五大环节知识之一。本学科的发展,对提升现代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结】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和家畜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订出利用、改造、控制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措施,以维持家畜健康和高效生产,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养殖业污染的一门学科。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类。自然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畜群体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环境是家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家畜对环境保护也有极大的影响。家畜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因素对家畜影响的基本规律、环境营养、牧场设计与环境控制、环境保护四个方面。人类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思考题】

1.举例简述动物遗传、饲料营养、外界环境、疾病防治和经营管理五个环节对畜牧业生产的作用与影响。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影响。

3.案例分析题。

【教学案例3】“裸鸡”

李某到某蛋鸡场去实习。到了蛋鸡场后,李某按照规定消毒进入蛋鸡舍。在明亮的蛋鸡舍里,李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鸡场有很多鸡都没有完整的羽毛,偶尔还有蛋鸡被其他蛋鸡啄死。李某请教鸡场的饲养员,饲养员说很正常,裸鸡”也要产蛋,偶尔死只鸡也不会对鸡场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提问:

1.试分析鸡场产生“裸鸡”的原因及其危害。

2.如何减少或消除鸡场“裸鸡”的产生?

作者:蒲德伦 朱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