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枳椇
【别名】拐枣、鸡爪树、鸡脚爪、万字果。
【拉丁学名】Hovenia acerba Lindl.
【分类地位】鼠李科,枳椇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小枝红褐色,幼时被锈色细毛。单叶互生;叶柄红褐色,长2.5~5.5cm;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8~16cm,宽6~11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偏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有柔毛。复聚伞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黄绿色,直径约7mm,杂性,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雄花有雄蕊5,中央有退化雌蕊;两性花具雄蕊5,子房上位,埋于花盘中,圆锥形,3室,花柱常裂至中部或深裂。果梗肉质扭曲,红褐色;果实近球形,直径约7mm,灰褐色。花期6月,果期8月。
【分布生境】产于接官亭附近林缘,也有栽培的,重庆市各区县,海拔2100m以下多有栽培,我国北起河南、陕西、甘肃,南至广东、广西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种子、树皮、果梗、叶药用。
【采集期】树皮全年可采,果梗、果9~10月采,叶8月采,根10月采。
【药性功能】①种子:甘、平。清热利尿,止渴除烦,解酒毒。②树皮:活血舒筋,解毒。③果梗:健胃,补血。④叶:清热解毒,除烦止渴。
【主治病症】①种子:热病烦渴,呃逆,呕吐,小便不利,酒精中毒。②树皮:腓肠肌痉挛,食积,铁棒槌中毒。③果梗(拐枣):贫血。④叶:风热感冒,醉酒烦温,呕吐,大便结燥。
【用量用法】①种子及树皮:9~15g,水煎服。②果梗:适量泡酒服。③叶:10~15g,水煎服或泡酒服。
【附方】①治风湿麻木:拐枣120g,白酒500g,浸泡3~5日。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出自《安徽中草药》)
②治抽筋、震颤:拐枣根60~95g,水煎服。(出自《福建药物志》)
③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枳椇子、知母各9g,金银花24g,灯芯草3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枳椇
364.马甲子
【别名】铁篱笆。
【拉丁学名】Paliurus ramosissimus(Lour.)Poir.
【分类地位】鼠李科,马甲子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2~3m。小枝褐色,有对生托叶刺,嫩枝密被锈色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5~1cm,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6cm,宽2~4c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钝锯齿,基出3脉,上面无毛,下面幼嫩时有锈色绒毛,后脱落,仅叶脉有毛。聚伞花序腋生,密被锈色绒毛;花小,黄绿色;萼片5,三角形;花瓣5,匙形;雄蕊5;花盘圆形,边缘5或10齿裂;子房3室,花柱3深裂。核果盘状,周围木栓质,有3浅裂的窄翅,直径1~1.8cm,密生褐色短毛。花期5~8月,果实成熟期9~10月。
【分布生境】绍隆寺、北温泉等地栽培作篱笆。重庆各区县均有栽培或野生,海拔2000m以下。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叶药用。
【采集期】根全年可采,叶夏秋季采。
【药性功能】平、苦。祛风,散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根:治感冒发热,胃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咽喉肿痛。叶:疮痈肿毒,眼睛热痛。
【用量用法】根:15~30g,水煎服。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马甲子
365.枣
【别名】大枣、红枣、枣子、壶(《尔雅》)、木密(《广记》)、胶枣、南枣。
【拉丁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
【分类地位】鼠李科,枣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条片状脱落;小枝红褐色,有稀疏的小皮孔,单叶互生,叶片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2~3.5cm,先端钝,基部近圆形,略偏斜,边缘具圆钝锯齿,基生三出脉;叶柄长1~6mm;托叶刺纤细。花黄绿色,两性,单生或2~8朵成聚伞状花序着生于叶腋;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基部有爪;雄蕊5,与花瓣等长,着生于花盘边缘;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下部埋于花盘中,与花盘合生,2室,花柱2裂。核果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3.5cm,直径1.5~2cm,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核两端锐尖,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cm。花期5~7月,果期8~9月。
【分布生境】产于大沱口,多为栽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用部分】果实、根、树皮药用。
【采集期】7~8月采果。根、树皮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①果(大枣):甘、温。归心、脾、胃经。补脾益气,养心安神。②树皮:苦、涩、温。消炎,止血,止泻。③根:甘、温。行气,活血,调经。
【主治病症】①果: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盗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树皮: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③根: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用量用法】果、树皮、根均10~15g煎汤服。
【附方】治过敏性紫癜:红枣60g,煎汤服,每日3次,喝汤吃枣,连服一周。(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枣
366.酸枣
【别名】山酸枣、山枣。
【拉丁学名】Ziziphus jujube Mill. var. spinosa(Bunge)Hu ex H. F. Chow
【分类地位】鼠李科,枣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m,树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5cm,宽0.6~1.2cm,先端钝,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基出脉三条;叶柄短或近于无柄;托叶针刺状,1直1弯曲。花小,黄绿色,2~3朵簇生于叶腋;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与萼片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10裂;子房埋于花盘中,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或广卵形,长10~15mm,熟时红褐色,果肉薄,有酸味。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向阳山坡。
【药用部分】种子入药。
【采集期】秋季采果取果仁。
【药性功能】甘、酸、平。归心、肝经。养心,安神,敛汗。
【主治病症】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心悸,盗汗。
【用量用法】10~15g煎汤服。研末,每次服3~5g。
【附方】①治神经衰弱、心悸、心烦失眠:(酸枣仁汤)炒酸枣仁15g,知母、茯苓各9g,川芎、甘草各6g,水煎2次,傍晚及睡前分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睡中汗出: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分。为末。每服6g。用米饮调下。(出自《中药大辞典》)
酸枣
367.光枝勾儿茶
【别名】狗脚刺、老鼠草、铁包金、光背勾儿茶、老鼠耳草。
【拉丁学名】Berchemia polyphyllus Wall. ex Laws. var. leioclada Hand-Mazz.
【分类地位】鼠李科,勾儿茶属。
【形态特征】藤状灌木,高3~4m。小枝黄褐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6mm,上面被疏柔毛;叶片卵状椭圆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4.5cm,宽0.8~2cm,先端钝,常有小尖头,基部圆形,两面无毛,侧脉7~9对。两性花,浅绿色或白色,无毛,通常2~10簇生,排成具短总梗的聚伞总状花序,顶生,长可达7cm,花序轴无毛;花5基数;萼片卵状三角形或三角形,花瓣近圆形。核果圆柱形,长7~9mm,宽3~3.5mm,熟时红色,后变黑色。花期5~9月,果期7~11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三花石附近,灌丛中。城口、巫溪、巫山、奉节、酉阳、秀山、黔江、南川、合川、北碚,海拔1500m以下有分布。
【药用部分】茎藤和根药用。
【采集期】7~8月采割茎叶,9~11月采根。
【药性功能】苦、微涩、平。归肝、肺经。祛痰,止咳,平喘,安神,止血,镇痛,祛风除湿,消肿解毒。
【主治病症】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咯血,消化道出血,跌打损伤,痈疽疔毒,烫伤,风火牙痛,风湿骨痛。
【用量用法】15~25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浸酒涂。
【附方】①治睾丸脓肿:老鼠耳草头15~30g,鸭蛋1只,水酒各半煎服。(出自《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糖尿病:铁包金根60g,地耳草30g,炖冰糖服。(出自《福建药物志》)
光枝勾儿茶
368.异叶鼠李
【别名】女儿茶、岩枣树。
【拉丁学名】Rhamnu cheterophylla Oliv.
【分类地位】鼠李科,鼠李属。
【形态特征】常绿小灌木,高1~2m。枝棕褐色,小枝纤细,密被短柔毛,无枝刺。单叶互生,叶柄长2~7mm,被短柔毛;叶片纸质,大小异型;小型叶圆形或卵形,长0.5~1.5cm,宽0.5~1cm,顶端有小尖头或芒尖;大型叶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cm,宽1.5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有短毛,侧脉2~4对;花单生或2~3朵生于叶腋,单性,黄绿色,5基数,花梗长1~2mm,疏被柔毛;花外面有疏柔毛,萼齿内面具3脉;雄花花瓣匙形,有退化雌蕊;雌花花瓣小,早落,具5个很小的退化雄蕊,子房3室。核果球形,熟后黑色;种子背面有纵沟。花期5~8月,果期8~12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灌木林中,巫山、巫溪、忠县、云阳、梁平、垫江、南川、万盛、綦江、江津、北碚,海拔1400m以下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枝叶药用。
【采集期】根全年可采,枝叶夏季采。
【药性功能】微苦、涩、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病症】痢疾,吐血,咯血,痔疮出血,血崩,白带,暑日烦温。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
异叶鼠李
(作者: 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