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及症状识别
辣椒枯萎病病原为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辣椒枯萎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各个时期均可发生,以结果期发病最重。初期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出现暗绿色水渍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呈水渍状软腐,纵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辣椒枯萎病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通过灌溉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的伤口、根毛侵入,致使叶片枯萎。发病适宜温度24℃~28℃,最高37℃,最低17℃。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后15天即有死株出现。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时发病重;日照少、降雨量大及土壤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等有利于发病。氮肥过量、磷钾不足、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菌有机肥或土壤中含钙量高、地下害虫为害重均易诱发枯萎病。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与非茄科作物实行轮作倒茬;合理灌溉,尽量避免田间积水;增施钾肥、微肥和有机肥料,减少速效氮肥使用量,防止旺长,提高植株抗病性。
2.选择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嫁接防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3.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不断搅拌,然后移入冷水浸种3~4小时后催芽播种。也可用0.1%高锰酸钾浸种15~20分钟。
4.苗床及土壤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加细土200千克,撒入苗床或定植穴中。也可在夏秋休闲季节采用日光能生物高温闷棚技术处理土壤,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5.药剂浸根和灌根。定植时可用15%恶霉灵水剂2000倍液浸根10~15分钟,防效较好。定植缓苗后,可选用15%恶霉灵水剂1500~20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5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30%苯噻氰乳油1000~1200倍液、15%混铜·多菌灵悬浮剂200~4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水剂400~600倍液、25.9%络氨·铜锌水剂400~600倍液、5%丙烯酸·恶霉·甲霜水剂800~1000倍液、5%水杨菌胺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井岗霉素水剂1500倍液、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800倍、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200~250毫升。
(作者:吕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