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巴人密码1•七星聚会》 | 第十五章 大三峡(7)

发布日期:2020-07-03 14:15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快艇驶出峡口,江面豁然开朗。

眼前的白帝城,三峡水库蓄水后,将成为汪洋中的一座孤岛。而奉节县城,这座曾经的鱼复古国都城,数千年的繁华,现在已经沦为一片毁墟,惨不忍睹。

李虎回头望去,夔门两岸峭壁千仞,刀砍斧削,江流汹涌着挤入100余米宽的狭窄江道,呈现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壮观景象。

郑雯手指夔门说:“南岸白盐山,北岸赤甲山。这名字说明远古时候,南岸出盐泉,北岸出丹砂,这正是巴人立国的两大法宝。”

李虎感慨说:“夔门天下雄!真是一语道破。就是从这里开始,险峻的夔门为长江三峡翻开了最壮丽的扉页!”

郑雯说:“夔门,夔门!这可是巴国当年名副其实的东大门呢!为了防止楚人西进,巴人利用夔门天险,在赤甲山上修建了赤甲城,当时的鱼复县治就在赤甲城。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这里的江面上设置了关隘。就是后来史书上记载的著名的‘巴国三关’之一:捍关!巴国试图利用瞿塘天险,拱卫广袤的大后方。”

李虎望着那一堵壁立千仞的赭红色巨岩,感慨说:“赤甲城,果然是巍巍雄关!‘巴国三关’的另外两关在哪里?”

“一个叫‘阳关’,在今天长寿县的黄草峡附近。关隘位置由瞿塘峡退至黄草峡,正是楚国步步进犯,而巴国实力逐步衰弱的佐证。还有一关叫‘沔关’,又称‘弱关’,有人认为在今天的秭归一带,也有人说是在汉水上游的沔水一带。三峡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盐水、丹砂资源,一直是巴、楚相争的核心地带,最终以楚国获胜,迫使巴国政治中心西迁而结束。”

“这不正好应验了那句俗话嘛!”

“什么俗话?”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郑雯被这话逗笑了,感慨说:“楚人虽然最终冲破了巴人设置的关隘,巴人如水的歌声却也唱到了楚国的郢都。”

快艇贴着水面飞翔,很快就过了庙矶滩。李虎指着南岸高山深谷中弯出的一道河口,对郑雯说:“这就是石芦河的河口了。”

“哦,我认出来了。”郑雯望着河口旁边那片高高的台地,回忆说,“这地方叫平扎营,2002年,我刚从大学毕业,就来这里参加考古发掘了,在这里住了差不多两个月。”

“我也听说过,好像这里发现了楚墓。”

“三座大型楚墓!说来可笑,这楚墓最先竟是由盗墓贼发现的。但我们仍然发掘出了大量珍贵的玉器和铜器。”

“有没有发现巴人的遗迹?”

“……没有。”

这时,船已进入故陵沱。岸边小镇坐落在一个形如躺椅的台地上,古镇的房屋已基本拆完,后面山坡上则排起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崭新楼房。

李虎的目光在那一片废墟中搜寻着,失去了原有房屋的坐标参照,他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自家小院所在的位置。那幢承载过自己童年岁月的两层小楼房没有了,就连长在小院一角的那棵古老的黄桷树,也不见了踪影。

郑雯问:“这就是你的家乡?”

“我在这里整整生活了十二年,度过了童年的全部时光。”

“当年,你的那位先祖选择到这里扎根,或许是有深意的。据史料分析,巴人进入长江后建起的第一座都城,就在这里。”

李虎想起第一次听说此事,是在郑雯的车上,郑若愚教授告诉他的。此时,郑教授的音容笑貌映在脑中,李虎心里一阵隐隐作痛。他不敢在郑雯面前重提此事,嘴里模糊地“哦”了一声。

郑雯的思路,继续沉浸在远古的时光里,介绍说:“这里最初的地名,叫巴乡。”

“就是酿制‘巴乡清酒’的地方?这好像在《水经注》中有过介绍。”

“父亲曾教过我一首巴人古诗,写的就是巴人酿制的美酒。‘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平,彼黍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想想这内容,河边的平地,野外的丘陵,种植蜀黍,酿制美酒,用来孝敬家中的父母,真是快乐祥和的美满家园。你看,这诗所描绘的巴乡,多像眼前的景象。说不定,这古诗就是巴乡那些酿酒师傅在热气腾腾的作坊里,一边工作一边吟唱出来的。”

李虎说:“蜀黍就是高粱吧,现故陵一带的山地都还在种植这种古老的作物。产量不高,但品质绝好。如今故陵的高粱酒也是远近有名的。”

“清酒是出自巴国的上古名酒,从商代到周代,都是贡献给王室的珍品。秦灭巴后,在民间,巴人用一盅清酒,可以换取秦人的一双玉璧。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一双玉璧,如果换算成今天的市价,那清酒可比茅台还贵呀!没想到古人竟然也有如此奢侈的嗜好。”

“那时候,巴乡清酒大概受原米和水源限制,原本产量不多,恐怕也只有王公贵族才配饮用,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得起的。”

两人一路说着话,没留意时间。快艇抵达云阳港时,已是下午六点多了。

作者:周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