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缙云山药用植物》 | (三) 被子植物门(A.双子叶纲 蔷薇科 1)

发布日期:2020-07-01 15:29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226.龙牙草

【别名】仙鹤草、狼牙草、黄龙尾、脱力草。

【拉丁学名】Agrimonia pilosa Ledeb.

【分类地位】蔷薇科,龙牙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状茎横走,褐色,短圆柱状,生有细长须根。茎直立,初为绿色,老时带紫色,被长柔毛和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片,杂有小型小叶,无柄,裂片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1~3cm,边缘有粗锯齿。叶背脉上伏生疏柔毛,有明显腺点;托叶近卵形,通常有裂片或裂齿。顶生总状花序,具花多数,花近无梗;苞片3裂;小苞片对生;花直径6~9mm;萼筒有棱,顶端有一圈钩状毛,萼片5片,三角形;花瓣5瓣,长圆形,黄色;雄蕊5~15枚;心皮2个,离生;瘦果倒圆锥形,花萼宿存。花果期5~12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各处田边、路边及荒地。巫溪、奉节、云阳、万州、秀山、江北等区县和全国大多数地区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秋季开花前采拔。

【药性功能】苦、涩、平。全草:收敛止血,消炎止痢。冬芽:驱虫。

【主治病症】全草治呕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胃肠炎,痢疾,肠道滴虫;外用治痈疖疔疮,阴道滴虫。冬芽治绦虫病。

【用量用法】9~30g,煎水服(鲜全草可用60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浓汁涂患处。

【附方】①治肠炎、痢疾:仙鹤草30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脱力劳伤:仙鹤草30g,猪瘦肉250g,水炖,食肉喝汤。(出自《安徽中草药》)

龙牙草

227.柔毛路边青

【别名】水杨梅、蓝布正、头晕药、路边黄。

【拉丁学名】Geum japonicus Thumb. var. chinense F. Bolle

【分类地位】蔷薇科,路边青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须根簇生。茎直立,高25~60cm,被黄色短柔毛及粗硬毛。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1~2对,其余侧生小叶呈附片状,连叶柄长5~20cm,顶生小叶最大,卵形或宽卵形,长3~8cm,宽5~9cm,边缘有粗大圆钝或急尖锯齿,下部茎生叶为3小叶复叶,上部茎生叶为单叶。花数朵疏散顶生,花直径1.5~1.8cm,两性;萼片5片,三角状卵形,附萼5片,狭小;花瓣5瓣,黄色;雄蕊多数;雌蕊多数,彼此分离,花柱在上部扭曲。聚合果球形,小瘦果被长毛。花果期5~11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杉木园一带路边。城口、巫山、奉节、云阳、万州、梁平、酉阳、南川、北碚、巴南,海拔200~1800m处有分布。陕西、江西、四川、云南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6~10月采全草。

【药性功能】辛、苦、平。归肝,肾经。镇痛,降压,调经,祛风除湿,舒肝解郁,活血消肿。

【主治病症】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腹痛,白带,小儿惊风,风湿腰腿痛。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9~30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方】治高血压病:鲜全草、鲜夏枯草各30g,水煎服。(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柔毛路边青

228.蛇莓

【别名】蛇泡、龙吐珠、宝珠草、三匹风、三叶莓、地杨梅。

【拉丁学名】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

【分类地位】蔷薇科,蛇莓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匍匐茎多数,长达1m,全株被柔毛,节处生不定根,并生芽。基生叶数个,丛生,茎生叶互生,均为三出复叶;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长2~5cm,宽1~3cm,先端圆钝,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均具柔毛;叶柄长1~5cm,有柔毛;托叶阔披针形至狭卵形。单花腋生,直径1.5~2.5cm,花梗长3~6cm,有柔毛;萼片卵形,长4~6mm,先端渐尖;副萼片倒卵形,长5~8mm,先端3~5裂;花瓣5瓣,倒卵形,长5~10mm,黄色;雄蕊20~30枚;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着生于凸起的花托上。花托在果时膨大,近球形,径1~2cm,鲜红色,瘦果卵形,长约1.5mm。花果期4~8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各处路边有分布。重庆各区县,海拔1800m以下有分布。我国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均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秋采集。

【药性功能】甘、微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病症】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白喉,黄疸肝炎,痢疾,月经过多,小儿高热惊风。外用治腮腺炎,毒蛇咬伤,眼结膜炎,疔疮肿毒,带状疱疹,湿疹。

【用量用法】9~30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方】治急性细菌性痢疾:鲜蛇莓(全草)60~120g,水煎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蛇莓

229.翻白草

【别名】鸡爪参、鸡腿根、叶下白、白头翁、鸡腿子。

【拉丁学名】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分类地位】蔷薇科,委陵菜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呈鸡腿状。花茎直立,上升或微铺散,高10~45cm,密被灰白色绵毛。基生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5~9片,小叶片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圆钝或小锐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呈灰白色;茎生叶通常3小叶,稀5小叶。顶生聚伞花序,有花数朵至多朵,排列较稀疏;花梗长1~2.5cm,被绵毛;花直径1~2cm;萼片三角状卵形,副萼片披针形,比萼片短;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微凹或圆钝,比萼片长;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雌蕊多数,聚生,花柱近顶生,柱头小,淡紫色;瘦果卵形,光滑,淡黄色。花果期5~9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寺至绍隆寺一带。巫山、南川、北碚,海拔100~1800m处有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立夏前后,挖取带根全草,晒干。

【药性功能】甘、平、微苦。归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病症】治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白带,肺热咳嗽。外用治创伤,痈疖肿毒。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45g,猪大肠不拘量。加水同炖,去渣,取汤及肠同服。(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②治疮疖肿毒:全草煎汤熏洗,或捣烂敷患处。

③治痢疾:全草或根15~30g,水煎服。

(②③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翻白草

230.蛇含委陵菜

【别名】五匹风、蛇含、五爪龙。

【拉丁学名】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

【分类地位】蔷薇科,委陵菜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长20~50cm。匍匐茎细长,有丝状柔毛,节处生根,多分枝;花茎上升或近于直立。基生叶为5小叶掌状复叶,小叶片长圆状倒卵形,几无柄,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或圆钝锯齿,两面被疏柔毛;下部茎生叶具5小叶,上部茎生叶为3小叶复叶,形态与基生叶相似,唯叶柄较基生叶短。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多数花密生,形状又似伞形花序;花梗长1~1.5cm,密被开展柔毛,下有茎生叶如苞片状;花黄色,直径0.8~1cm;花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其外有线形副萼片;花瓣5瓣,三角状倒卵形,黄色;雄蕊多数;花柱近顶生,圆锥形,基部膨大,柱头扩大。瘦果近圆形,具皱纹。花果期3~9月。

【分布生境】产于青龙寨、纸厂湾、缙云寺等地,海拔600~800m处。城口、南川、长寿、万州、江北、巴南、北碚,海拔200~1800m处有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都有分布。生田边、沟边及山坡草丛中。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夏、秋季采。

【药性功能】苦、微寒。归肝、肺经。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主治病症】主治外感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小儿高热惊风,疟疾,痢疾。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毒蛇咬伤,带状疱疹、疔疮,痔疮,外伤出血。

【用量用法】9~30g,水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疟疾:全草5~7株,开水泡服。

②治急性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鲜全草适量,捣烂取汁含咽。

(①②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蛇含委陵菜

231.三叶委陵菜

【别名】地蜂子、蜂子芪、山蜂子、独脚委陵菜、三叶翻白草、独脚伞。

【拉丁学名】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

【分类地位】蔷薇科,委陵菜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主根粗短,形似蜂腹,侧根簇生;花茎纤细,直立或斜升,高8~25cm,被疏柔毛。基生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具长柄,密被粗毛,连叶柄长4~20cm,小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近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茎生叶1~2叶,互生,形与基生叶相似,唯叶片较小,叶柄较短。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多数,排列松散,花梗细,长1~1.5cm,被疏柔毛;花直径0.8~1cm;萼片5片,三角卵形,副萼片披针形,被柔毛;花瓣5瓣,淡黄色,倒卵状椭圆形,长约5mm;雄蕊多数;花柱近顶生。瘦果黄色,卵形,无毛,有小皱纹。花果期3~6月。

【分布生境】产于黛湖路边。城口、开州、巫山、奉节、南川、北碚,海拔200~800m处有分布。我国江北、西南地区及河北、山西、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省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洗净晒干。

【药性功能】苦、涩、凉。清热解毒,止痛,止血。

【主治病症】主治肠炎,痢疾,牙痛,胃痛,胃肠出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过多,骨髓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骨结核,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9~15g,水煎服。或研粉冲服,每次2~3g。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敷患处。

【附方】①治骨髓炎:三叶委陵菜根(捣碎),大蓟根各15g,用水或酒炖服,严重者连服3个月。另外用半边莲2份,榔榆根皮8份,捣烂外敷,每日换药1次。最后用本种全草或根捣烂外敷收口,痊愈为止。(出自《中药大辞典》)

三叶委陵菜

232.棣棠

【别名】金旦子花、地棠、金棣棠。

【拉丁学名】Kerria japonica(L.)DC.

【分类地位】蔷薇科,棣棠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m。小枝圆柱形,无毛,绿色,嫩枝有棱角。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长2~7cm,宽1~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边缘具重锯齿或有浅裂,上面鲜绿色,无毛,下面绿白色,沿叶脉疏生短毛;叶柄长5~10mm,无毛。单花生于小枝顶端;萼筒杯状,萼片5枚;花瓣5瓣,黄色,栽培品种有重瓣的;雄蕊多数;心皮5个,离生;花柱与雄蕊等长。瘦果棕黑色,无毛,萼裂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6~8月。

【分布生境】北温泉、缙云寺有栽培。城口、巫山、巫溪、奉节、开州、石柱、南川、江津等区县,海拔200~3000m处有分布。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及路旁。

【药用部分】嫩枝叶、花及根入药。

【采集期】嫩枝叶及花春季采,根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平、苦、涩。花:化痰止咳。茎、叶:祛风,利湿,解毒。根:祛风,化痰,解毒。

【主治病症】花治肺结核咳嗽。茎叶治风湿关节炎,小儿消化不良;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根治关节疼痛,肺热咳嗽,痈疽肿毒。

【用量用法】花3~9g,茎叶9~18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根9~15g,水煎服或泡酒服。

【附方】①治肺热咳嗽:棣棠花、前胡、桑白皮、三颗针各9~15g,水煎服。

②治久咳:棣棠花9~15g,蜜糖适量,水煎服。

③治荨麻疹、湿疹、风湿关节痛:花或嫩枝叶适量,水煎外洗。

(①~③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棣棠

233.桃

【别名】毛桃。

【拉丁学名】Amygdalus persica(L.)Batsch.

【分类地位】蔷薇科,桃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8m,树冠宽广,树皮暗褐色,粗糙,鳞片状剥落;嫩枝细长,无毛,有光泽;冬芽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叶片长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沿叶脉有疏短柔毛或无毛,叶缘有锯齿,部分齿端有腺体;叶柄长1~2cm,具1~8腺体或无腺体;花先于叶开放,每芽内具1花,花梗极短;萼筒钟状,长约5mm,两面无毛或具短柔毛,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外面被短柔毛;花瓣倒卵形或长圆状卵形,粉红色或白色;雄蕊20~30枚,花药绯红色;花柱与雄蕊等长或短,子房密被短柔毛;核果亚球形,径5~7cm,表面被短柔毛。果有明显的腹缝线,果肉多汁;核椭圆形具深沟或孔纹,顶端尖锐。花期3~4月,果期5~7月。

【分布生境】各地都有栽培。

【药用部分】桃仁、根、茎、树皮、叶、花、桃树胶、桃奴(桃树自落的幼果)入药。

【采集期】桃仁:大暑前后收集桃核锤取。桃奴:夏至前后摘取。花:春季花期采。树皮:全年可采。枝、叶、桃胶:夏季采集。

【药性功能】桃仁:甘、平、苦;活血行瘀,润燥滑肠。桃树根、茎、树皮:苦、平;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截疟,杀虫。桃叶:苦、平;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桃花:苦、平,泻下通便,利水消肿。桃奴:苦、平;止痛、止汗。桃树胶:苦、平;和血,益气,止渴。

【主治病症】①桃仁:主治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肠燥便秘。②桃树根、茎、树皮:主治风湿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丝虫病,间日疟。③桃叶:主治疟疾,痈疖,痔疮,湿疹,阴道滴虫。④桃花:主治水肿,腹水,便秘。⑤桃奴:主治胃痛,疝痛,盗汗。⑥桃树胶:主治糖尿病,乳糜尿,小儿疳积。

【用量用法】①桃仁5~9g,水煎服。②桃根、茎、树皮15~30g,水煎服(孕妇忌服)。③桃叶外用适量,治疟疾用鲜品捣烂敷脉门;治痈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痔疮、湿疹、阴道滴虫、头虱,均煎水洗。④桃花3~6g,水煎服。⑤桃奴9~15g,水煎服。⑥桃树胶9~15g,水煎服。

【附方】①治血滞经闭:桃仁、红花各9g,丹参15g,牛膝12g。水煎服。

②治产后恶露不尽:桃仁4.5g,红花6g,丹参、益母草各12g,川芎3g,赤芍9g,水煎服。

③治跌打损伤:桃仁、柴胡、红花各9g,丹参15g,无花粉12g。水煎服。

④治大便结燥:桃仁9g,火麻仁15g,郁李仁15g,水煎服。

234.李

【别名】嘉庆子、玉皇李、山李子、李子。

【拉丁学名】Prunus salicina Lindl.

【分类地位】蔷薇科,李属。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9~12m,树冠圆形,树皮灰黑褐色,粗糙纵裂;小枝光滑无毛,紫褐色有光泽。叶互生,叶片长圆倒卵形、长椭圆形或长圆卵形,长6~12cm,宽3~5cm,先端渐尖、急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钝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浅绿色,有时沿叶脉处被短柔毛,脉腋有少数髯毛;托叶线形,早落;叶柄长1~2cm,无毛,顶有2腺体或无。花通常3朵并生,直径1.5~2cm;花萼钟状,无毛;萼片长圆状卵形或长圆形,边有疏齿,长约5mm;花瓣白色,宽倒卵形;雄蕊约30枚,花丝长短不等,排成2轮;雌蕊1枚,子房无毛,柱头盘状,花柱比雄蕊略长;核果球形、卵形或圆锥形,直径2~3.5cm,栽培品种直径可达7cm,黄色、红色、绿色或紫色,外被蜡粉。核卵形,具皱纹。花期3~4月,果期7~8月。

【分布生境】各地有栽培。

【药用部分】根、种仁、果入药。

【采集期】春季采根,夏季采果及种仁。

【药性功能】根:苦、寒;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种仁:苦、平;活血祛瘀,滑肠利水。果:清热、生津、养肝。

【主治病症】根:牙痛,消渴,痢疾,白带。种仁: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大便燥结,浮肿。果:肝硬化腹水。

【用量用法】根9~15g;种仁6~12g,水煎服。果鲜食适量。

【附方】治肝肿硬腹水:李子鲜食。(出自《泉州本草》)

235.杏

【别名】水落子、杏子。

【拉丁学名】Armeniaca vulgaris Lam.

【分类地位】蔷薇科,杏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不规则纵裂;小枝红褐色,无毛,具多数皮孔;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10cm,宽4~8cm,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圆钝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腋间具柔毛;叶柄长2~3cm,基部具1~6腺体。花单生,先叶开放,微芳香,直径1.5~3cm;花梗短或近于无梗;萼筒钟状,暗红色,长5~7mm,外面被稀疏短柔毛;萼片紫绿色,卵圆形至椭圆形,先端尖或圆钝,开花后反折;花瓣白色或淡粉红色,圆形或宽倒卵形,具短爪;雄蕊25~45枚,比花瓣稍短;子房被柔毛,花柱线形,稍长于雄蕊或与雄蕊等长。果实近球形,直径2.5~3cm或更大,黄白色或黄红色,阳面常带红晕,两侧常不相等,被细柔毛或近于无毛,成熟时不开裂;核扁球形,表面光滑;种子扁球形,先端尖,味苦甜。花期4月上、中旬,果期6~7月。

【分布生境】各地普遍有栽培。

【药用部分】种子药用。

【采集期】夏季采集杏核,敲碎取仁。

【药性功能】苦、温,有小毒。归肺、心经。止咳,平喘,润肺,润肠,生津止渴。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大便结燥。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或生食。

【附方】治老年或产后大便干结:杏仁、火麻仁、柏子仁各9g,水煎服。(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附注】不宜多食。多食伤神,动宿疾,令人目盲。孕妇忌食。

236.梅

【别名】春梅、酸梅、乌梅。

【拉丁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

【分类地位】蔷薇科,杏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m;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枝条细长,小枝绿色,无毛,老枝灰褐色;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圆形,长4~8cm,宽3~5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嫩时两面均被短柔毛,以后脱落近于无毛,仅下面沿脉腋具短柔毛;叶柄长约1.5cm,具腺体;花单生或2朵生于1芽内,花梗短,花直径2~2.5cm,具香味,先于叶开放;萼筒杯状,被短柔毛,或无毛,带紫红色,长约3mm,萼片半圆形,先端圆钝;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圆形,长1~1.2cm;雄蕊多数,短于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基部被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不易与核分离,核有孔穴和浅沟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

【分布生境】石华寺附近及缙云寺有栽培。重庆各区县常见栽培。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有分布。

【药用部分】果实药用。

【采集期】5、6月份果实黄色时采果。

【药性功能】酸、温。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驱蛔止痢。

【主治病症】主治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月经过多,癌瘤,牛皮癣。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口。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外用适量,烧成炭研细粉外敷。

【附注】不宜多食久服。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