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朋在插秧(隆太良 摄)
天刚微亮,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石星村新春组已脱贫户马培朋简单洗漱后,前往已平整好的稻田开始插秧。不多时,稻田里便铺下了一块“绿毯”,一行行嫩绿的秧苗迎风招展。
“脱贫靠双手。有这么好的扶贫惠民政策,只要勤劳苦干,没有翻不过去的坎。”面对贫困,马培朋从未低头,在通往致富的道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格外坚实。
初尝甜头
吃下脱贫摘帽“定心丸”
脱贫攻坚工作刚开展时,已过不惑之年的马培朋因缺技术经济困难而被评为贫困户。除了种植水稻和玉米外,他平时只能在周边打零工,依靠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一家人过得格外艰难。
如何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成为压在马培朋心里的一块“大石块”。
2015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扶下,马培朋种植了5亩辣椒。从种到管再到收,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组干部对他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点对点”现场服务,让马培朋吃下了发展产业脱贫摘帽的“定心丸”。
马培朋既能吃苦又虚心好学,通过精细管理,辣椒长势良好,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7万元。仅此一项,就让一家4口人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25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多产并举
巩固脱贫成果不放松
马培朋在辣椒套种地里除草(隆太良 摄)
尝到了发展产业的甜头,摘掉了“贫困帽”后,马培朋致富的动力更足了,整日乐呵呵地忙碌着。
自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他将家里的6亩土地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种植了中药材皱皮木瓜,并套种了辣椒。村里的村民外出务工后,无人耕种的土地较多,他征得他人同意后将撂荒地整理出来,将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亩。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马培朋将以前种植的传统水稻改为有机水稻。因忠厚老实、勤劳肯干,他和妻子徐洪英又被招进三星乡加工“三星香米”的 “扶贫车间”当起了工人。
好日子不是等来的,是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来的。2019年,马培朋套种的10亩辣椒收入2.5万元;种植有机水稻4.5亩,销售有机稻谷和稻田鸭收入近1万元;在“扶贫车间”上班,夫妻二人收入3万余元。
“巩固脱贫成果,后面的路还很长。”马培朋并不满足于此,通过“志智双扶”和帮扶带动,让他在“鼓了口袋”的同时,更“富了脑袋”。
“干部帮我们搭好了通往致富的桥梁,自己只需勇敢地迈出脚步。”马培朋坚信,越奋斗越幸运、越奋斗越幸福。
今年入春以来,马培朋将在皱皮木瓜基地套种辣椒的面积增加到15亩,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5亩,通过“返租返包”模式从专业合作社承包回15亩皱皮木瓜进行管理,在“扶贫车间”务工的同时,还饲养了一头母猪。在勤耕不辍中,他期待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心怀感恩
带领村民共奔小康路
由于自立自强脱贫致富,马培朋在新春组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2016年,他被村民推选为村民小组组长。
村民小组长虽然不是干部,但却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不可或缺的基层力量。
身份的转变也让马培朋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说:“当村民小组长,既要乐于奉献,还要务实为民。”
他组织村民到村里的“扶贫夜校”听课,学习粮经作物种植新技术;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带领村民整治环境卫生,打造美丽乡村;配合乡村两级硬化乡村公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到2019年底,新春组34个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冬去春归,桃红柳绿又一年。时下,新春组346亩皱皮木瓜长势喜人,在家的村民们已移栽辣椒苗120亩、有机水稻95亩。田间地头,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心怀感恩的马培朋时刻提醒自己,“既然群众信任我,选我当组长,我就要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马培朋也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感恩诺言,正带领着乡亲们共奔小康。
(作者: 隆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