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重庆:勤劳养蜂 甜蜜致富

发布日期:2020-05-03 12:28 来源:重庆日报

2020-05-03-004-259809-1.jpg

驻村第一书记罗也(图左)和杨云刚在查看蜜蜂长势。特约摄影 秦廷富

2020-05-03-004-259809-2.jpg

杨云刚蜂箱里的槽框挂满了蜂蜜。记者 龙帆 摄

2020-05-03-004-259809-3.jpg

4月24日,北碚金刀峡镇小华蓥村村民王正全和孙女王心灿在摘樱桃。明俊雄

2020-05-03-004-259809-4.jpg

4月23日,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一季度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医生们,为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做健康体检。记者 龙帆 摄

2020-05-03-004-259809-5.jpg

 四月二十三日,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唐良鸿(右)、谷贵万(左)在百香果基地务工。去年起他们到基地务工,工资平均每天一百元,日子比以前安逸多了。记者 龙帆 摄

2020-05-03-004-259809-6.jpg

 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新改建的“四好农村路”在青山绿水间蜿蜒,将乡村美景拉近,也将希望和财富带进了村里。记者 龙帆 摄

2020-05-03-004-259809-7.jpg

4月24日,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重庆昕杨蜂蜜养殖场,杨云刚正在查看中蜂长势。通过养殖蜜蜂,杨云刚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周边5户群众一起养殖。记者 龙帆 摄

2020-05-03-004-259809-8.jpg

4月23日,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重庆昕杨蜂蜜养殖场,杨云刚的妻子经本芬正在查看中蜂长势。记者 龙帆 摄

     4月24日,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青山沟组,一整天的降雨后,天终于放晴,气温也迅速回升。

  身穿迷彩服,头戴网纱帽的杨云刚“全副武装”,在一旁同样戴着网纱帽的妻子经本芬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从蜂箱里抽出其中一个槽框,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对重庆日报记者说:“看,最近蜂子长得不错。”看着槽框上爬满的蜜蜂,蜜区里挂满的蜂蜜,杨云刚咧了咧嘴,脸上的笑容映着金色的阳光显得格外灿烂。

  养蜂160箱,年收入30多万元,不仅靠养蜂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养蜂带头人,杨云刚怎能不开心。

  他说,一开始养蜂是迫于无奈。十几年前,杨云刚在矿场打工时发生意外,导致左腿腿骨断裂,落下了残疾,从此再干不了重活,还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孩子又还在上学,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那时穷得稀饭都吃不起,现在都不敢回想。”

  转机出现在2013年。那时,杨云刚身体状况有了好转,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夫妻俩决定养蜂脱贫,东拼西凑5万元购买了50箱蜂。

  “养蜂活不重,适合我们。”经本芬说,为了养好蜂,两人没少下功夫,期间不知被蜜蜂蛰过多少次,大夏天也得穿得严严实实,经常热得头晕。尽管辛苦,两人却满怀希望。

  可因为技术不够成熟,管理不到位,夫妻俩的养蜂事业当年便遭遇了失败。心灰意冷之下,两人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认为自己“这辈子都爬不起来了”。

  就在此时,北碚区残联得知了这个消息,主动联系杨云刚,鼓励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再试一次,并资助了他一笔资金。

  “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各人还是要争口气!”经本芬说,没多久两人就重整旗鼓,再次开始养蜂。

  总结教训、加强技术学习后,两人养蜂越来越得心应手,规模也不断扩大,2015年终于实现脱贫。

  夫妻俩始终心怀感恩。近两年,他们在壮大自家产业的同时,还帮助当地5个残疾人一起养蜂,免费教授他们养殖技术。其中,因江智平完全丧失劳动力,夫妻俩还免费帮他代养了10桶。

  “我们也穷过,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反正我自己也有那么多要管理,顺手的事。”经本芬说,如今这5名残疾人共养蜂70箱,人均收入2万—3万元,相继脱贫。

  小华蓥村第一书记罗也介绍,杨云刚养蜂致富的事影响了村上许多人,目前,全村共有30户人养蜂,养殖规模超过300箱,总收入达到40多万元,养蜂业也成了村上第二大支柱产业。

  “我们村蜜源丰富,产出的蜂蜜品质好,根本不愁卖。”罗也说,去年市残联又给了杨云刚的合作社11.5万元的资金支持,鼓励他用这笔资金带动更多困难群众勤劳养蜂,甜蜜致富。

  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养蜂,近年来,小华蓥村还因地制宜发展了400亩樱桃、100亩百香果,以及血橙、青脆李等特色林果产业,水果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万元。

  就樱桃产业而言,如今已成小华蓥村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本月15日,该村还举办了樱桃采摘活动,金刀峡镇党委书记胡光耀客串“主播”,大力推销村里的樱桃、蜂蜜、土鸡等产品,半天就帮村民外销樱桃近5000斤。

  截至2019年底,小华蓥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为5000元,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记者 栗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