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四月天,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的樱桃红了。在连续不断地推广4年后,村里的红樱桃,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采摘,给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4月15日,记者在海拔600余米的小华蓥村发现,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发力,不仅做“红”了樱桃品牌,还成功打造出蜜蜂、百香果等产业。
樱桃成为脱贫主导产业
樱桃红了,城里来的客人多了,今年74岁的村民黎代普忙得气喘吁吁,“20元一斤,今天摘了30斤全卖光了。”
4月15日是小华蓥村第四年举行樱桃采摘活动的首日,络绎不绝的客人让村民们乐开了花。
小华蓥村地处主城四山之一的华蓥山支脉,有着30多年樱桃种植历史。然而,长期以来当地樱桃都是零散种植、粗放管理、坐等客商,在市场上默默无闻,每斤价格一直在四五元左右徘徊。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小华蓥村将红樱桃确定为脱贫主导产业。2015年,村里成立了半边山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技术提升、管护培训和营销推广。合作社还争取相关产业扶持资金补植樱桃,将零散种植的200多亩发展到集中成片近400亩。
“要让大家真正尝到甜头,提升效益是必然。”金刀峡镇党委书记胡光耀介绍,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他们还着手开展营销宣传,“让小华蓥村的樱桃红起来”。
在当日樱桃采摘活动现场,胡光耀客串网络“主播”,大力推销村里的樱桃、蜂蜜、土鸡等,半天就帮村民外销樱桃近5000斤。持续不断的营销,让小华蓥红樱桃身价倍增,成了近100户村民致富的宝贝。
降低风险齐头并进
小华蓥村667户村民中曾有35户贫困户。2015年,该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但因缺少主导产业,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的风险较高。为此,当地着力从产业方面构建防止返贫机制,脱贫摘帽不摘政策,培育壮大了一批支柱产业。
在青山沟组的昕杨蜜蜂养殖场,养蜂户杨云刚正引导一群突然闯入的野蜂进蜂箱。多年前,他因在外务工伤了左腿,成了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为尽快脱贫,他跟岳父学起了养蜂。2013年,他正式申请了家庭养蜂场,养蜂超过50桶。
驻村帮扶干部找到杨云刚希望他带领贫困户一起养蜂增收。老杨当即表示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还提供低价供蜂群、代养等支持。现在,跟着杨云刚一起养蜂的村民有30多户,其中贫困户、残疾人有9户。
“多头并进以降低风险,我们先后发展起三大主导产业。”小华蓥村党支部书记成伟介绍,近年来,小华蓥村发展起近400亩樱桃、100亩百香果等水果,发展中蜂养殖300余桶,以及正在启动的山药种植加工产业。其中,水果产业产值超过100万元,蜜蜂产业收入达到60万元。
为产业成长添双翼
小华蓥村周围都是大山,记者从金刀峡镇驱车前往却只用了20分钟。这是北碚区西山环线通车后带来的便利,路通产业兴,村里产业的腾飞才有了基础。
黎代普说,以前村里没公路需要绕道,后来有了机耕道,但一遇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受制于道路不畅,大多数村民种的是玉米、红薯等低效作物。
2015年,金刀峡镇通过自筹资金和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建成了4.8公里的环山公路,将小华蓥村连入路网。随后,当地又修建了5公里防火便道、扩建西山环路。脱贫攻坚以来,正是立足于此,逐步勾画产业发展蓝图。
“最开始栽烤烟、种脆红李,因经验不足没有发展起来。”小华蓥村驻村第一书记罗也介绍,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驻村干部们将视线聚焦于本地特色。
从最熟悉的着手,传统红樱桃成为第一个被重新发现的产业。2016年,小华蓥村借助交通改善的机遇举行了首次樱桃采摘活动。紧接着,当地又拓展了蜜蜂、百香果等产业。成熟一项,再谋划一项,逐步踏准了市场脉搏。
“集体经济10%的收益将用于给贫困户分红。”罗也说,稳定成长的主导产业,既降低了返贫风险,又持续带动村民增收。
(记者 王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