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今年,我市将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培育计划,新计划都有哪些的亮点,给乡土人才系上"金领子",又将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怎样的新动力?今日一起聚焦。
这段时间,垫江县沙坪镇人和村的柑橘种植基地进入采收尾声。在返乡创业“新农人”杨翔宇的努力下,村里农产品的销售路子越来越宽广。为带动村民持续增收,今年,杨翔宇将在继续吸纳务工的基础上,推行代管模式,分享发展红利。
杨翔宇说,他们提供所有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方案,农户进行生产管理。以一个家庭代管2000根果树为例,保底可以拿到2万元的管理费,产量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拿到4万元以上的管理费。村民杨德华告诉记者,去年挣了一万一二千元钱,果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目前,重庆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0万人,对提高全市农业生产技术技能水平,特别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市将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培育计划,以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产业能人为重点,深化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头雁”行动;同时试点从返乡能人、创业达人、回乡青年等人员中选聘“乡村CEO”,专业化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产业。
市农业农村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事业促进处一级调研员陈兴兵表示,力争到2030年培育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1万人,真正打造一支与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留得下来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
都有怎样的新亮点呢?目前重庆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0万人,重点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2025年的“金白领”计划提出与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培育目标,直指当前农村产业效益低、资源盘活不足的核心矛盾。通过强化市场观念、品牌意识与经营理念,计划到2030年培育1万名“金白领”。
这一顶顶"金领子",带来的是乡村人才生态的变革,也标志着乡村人才培养从“技能培训”向着“经营赋能”,从技术普及向着产业运营能力提升的大步迈进。新计划还特别提到要选聘“乡村CEO”,专业化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产业,更好地发挥“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效应。
在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已经培育了15位职业经理人。通过专业化管理,当地稻米上了“云”,智慧认养发展得有声有色,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积累了一批粉丝。有了人气,临崖咖啡厅、明德书院、无人便利店、特色民宿等业态持续丰富,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永川区板桥镇通明村,90后女青年杨攀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直播带货和电商的方式助农,成为远近闻名“助农大使”。
今年,重庆计划通过“四大行动”构建乡村多元化人才梯队,如青年企业家培育:针对全市涉农企业,培养兼具创新意识与乡村情怀的青年管理者;再如大学生返乡支持:通过“西部计划”“山茶花”志愿者招募,解决青年职业发展与社会保障难题。
按照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将力争到2027年新增引育各类乡村振兴人才10万人。
按照《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到2027年,重庆将新增引育各类乡村振兴人才10万人,乡村人才振兴政策、项目、评价体系基本形成,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制度日益完善,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基本需要;到2030年,新增引育乡村振兴各类人才20万人以上,乡村人才振兴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基本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分布科学、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方案还从产业、生态、文旅、公共服务、专家帮扶、人才赋能等6个方面明确了20项重点任务。比如,每年遴选1000名左右乡村产业振兴的“金白领”,给予创业培训、技术指导、财政补助等扶持。此外,本轮行动还首次将生态修复、非遗传承等专业领域纳入人才支持范围,将实施乡村“守艺人”培养项目,开展乡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表示,实施方案是落实国家专项规划的首个省级层面的实施方案,也是我市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施工图”。到2027年,将新增引育各类乡村振兴人才10万人;到2030年,新增引育20万人以上。
此外,重庆还持续深化乡村人才职称改革,用真金白银打破"农字头"职业的隐形天花板。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计划》中,更提到,今年将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例》立法调研,将人才培育纳入法治化轨道。这种“引育结合+制度保障”的模式,无疑将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力。
从“金白领”、“乡村CEO”领军,到立法护航等等,如何看待这份全方位的人才振兴“路线图”?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潘家恩 教授 看来,这份“路线图”传递出的首先是新理念。全面乡村振兴,需要复合型人才,因为今天乡村的价值是多元的,生产的价值,还有文化的、生态、传播等等。让乡村真正“回得去”,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各种参与的可能性。第二个方面是新主体。除了传统的农民以外,《方案》中也提出来了,比如返乡能人、创业达人 “新农人”“农创客”等等。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创新,新村民、云村民等等多元的主体,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中一股很重要的力量。最后一个是新业态。乡村不只有一产,其实还包含着二产和三产。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一产,也可能通过“接二连三”成为“多产”。这样既有利于乡村产业振兴,也能让更多人有更大的舞台。
通过制度设计与模式革新,重庆正在构建起“人才—产业—治理”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在这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或许很快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年轻人不再更多地纠结"留城还是返乡",因为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野,他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金色领口"。这样的变化,回应了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这样的颜色,也正在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