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沟理渠、用锄松土、翻耕水田……连日来,随着春日暖阳照耀,气温逐渐回暖,在石柱县最偏远、人口最少的金竹乡,乡党委政府聚焦“稳粮”工作主线,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抢抓时令,在建设村紧锣密鼓展开了高山南瓜、甜糯红薯、高山晚熟有机水稻种植的备耕工作,奏响了高寒山乡春耕“进行曲”。
“两年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在这个时节很难看到这样的劳动场景。”驾驶微耕机在水田里劳作的建设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太柏说,位于七曜山大山深处的建设村由于海拔高,土壤条件差,种植庄稼产出低,因村民大多数外出务工,北前土地撂荒严重。
为全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去年以来,金竹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大力帮助下,将建设村耕地集中连片、高低调平、移土培肥后,打造出4个8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单元,为机械化耕种打下了基础。
土地整治后,如何破解无人耕种的问题?2023年度,在金竹乡党委政府指导下,建设村以“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种植+农户务工”的耕种模式,发展起了高山南瓜、甜糯红薯、高山晚熟有机水稻产业共380亩。
经过精细管理,建设村全新的产业崭露头角。去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0多万元,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工资10多万元,实现了产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有效激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
三月春风起,在建设村春耕备耕现场,有的村民驾驶着微耕机在产业基地来来回回翻耕着土地,不绝于耳的轰鸣声打破了山乡的沉静;有的村民用锄头在挖地,银锄飞舞处,一圈圈潮湿的泥土翻卷上来,空气中弥漫着春泥的清香;有的村民在田间地头,在细心管护刚出土的洋芋苗……一幅幅“春耕图”在高寒山区徐徐展开。
“发展一个产业,托起一片希望,将要将以前贫瘠无收成的土地变成致富田。”看着忙碌的人群,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邹建平欣喜地说,去年冬季,该村新建了建设一座畜水量为200立方米的蓄水池,今春,要将高山南瓜、甜糯红薯、高山晚熟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
“要克服重重,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牢牢守住粮袋子。”金竹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处于春耕关键时期,将抓住有利时机,抓实各项保障措施,扎实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工作,齐心协力打好高寒山乡春耕生产“第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