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宵花迎来了销售的旺季,地处重庆市綦江区隆盛镇的振兴村可谓“春”意蓬勃,节日的气氛和喜悦在这里率先蔓延升温。1月30日,走进振兴村的花卉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温暖如春,含苞待放的月季、娇艳美丽的三角梅、金灿灿的海棠……花儿们争奇斗艳,一片姹紫嫣红的迎春好景。工人们正将一盆盆鲜花搬运上车。
温室大棚内,鲜花盛开,喜气洋洋。(摄影:赵竹萱)
“这些花是去年种的,年前就早早预定出去了,大部分已经出货,剩下这些近几天也会全部送到购货商那里。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大面积育今年的新苗了。”花儿开得艳、卖得好,振兴村党总支书记胡远勇的笑容与花开一般灿烂,他说,近几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过年送花成了新风尚,近段时间有不少市民慕名前来,挑选鲜花,也带动了当地人气。2023年,基地共计售卖花卉8万余株,收入约280万元,纯利润达40余万元。
工人们将三角梅运送上车,运给购货商。(摄影:赵竹萱)
鲜花朵朵绽放,产业步步发展,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谁又能想到,就在几年前,振兴村还是个“地多人少、结构单一,缺乏产业”的村庄。振兴村第一书记高雷说,2017年振兴村作为綦江区脱贫攻坚重点村之一,迎头难题就是扶什么产业。
振兴村位于綦江区东部,到城区不过半小时车程,临近兰海高速路口,地理位置优越,但也造成了当地劳动力流失严重。不管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想要发展起来,缺人成为了首要问题。经过一次次调研、一遍遍市场调查,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们发现了“鲜”机:在重庆地区还没有一个规模化、统一化、标准化的鲜花养殖基地。
“有些基地是种类多总量少,有些量大的一般选择和果林套种,产出的鲜花质量又达不到,想要批量购买高质量鲜花要跨出重庆。”高雷说,刚巧,那一年,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吹到了振兴村。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村里立即确立了一方面致力于规模化、统一化、标准化经营策略,做强特色鲜花农业,另一方面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由镇政府牵头,振兴村集体股份公司和隆振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大棚17栋,约300亩,把发展鲜花种植作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和群众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经营三角梅、西洋杜鹃等花卉苗木,花卉销售遍及周边区市,走出了“集体公司+基地+农户”村企互利共赢合作模式,产业带动每年10000余人次就地就业务工,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振兴村鲜花基地。(摄影:赵竹萱)
产业起了步,如何让产业做大做强?
“要拉长产业链,必须带上群众,让产业靶心准、实力强,成为高质量振兴的有力支撑。”綦江区农业农村委主任、乡村振兴局局长曹长科认为。
立足振兴村的产业基础,自2020年至今,綦江区先后投入约1亿元,推进当地打造花卉、经果等各类特色农业产业与和美乡村建设齐头并进,发展赏花、采摘、观景等乡村旅游,一条“特色村庄+集体公司+农户”的利益链逐步形成。
每年春季,花期到了,美景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廖连莲的农家乐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自家房子改造来当的餐厅,家里人当厨师,忙不过来了就雇同村人来帮厨。我们也没想到农家菜这么受欢迎,客人多的时候一天能挣5000元左右呢。”
家乡的发展,让在外务工的吴超夫妻二人嗅到了商机,返乡创业。“游客来我们村除了赏花、采、吃饭,还要买土特产,我们回到家乡发展家禽养殖,不但挣得一点不比外头少,还可以带着其他村民一起干,把我们村发展得更好。”
振兴村观景步道。(摄影:赵竹萱)
除了群众参与之外,产业也需要不断更新进步。曹长科介绍,这几年,振兴村的鲜花已经由单一的观赏,向艺术花卉、时令花卉等多元发展,就比如在三角梅花卉培育上,今年该村结合了市场行情和当地农旅融合发展的实际需要,打造出不同品种、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艺术花卉产品等共1.2万株,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鲜花产业给振兴村的乡村振兴锦上添“花”。“好日子还在后头!”胡远勇说,村里打算夯实鲜花产业基础,打造集“赏、玩、食、购、娱”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带领着大家伙儿一起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