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苦竹溪犹如一条碧色的玉带蜿蜒于重庆经开区,为寒冬增添不少绿意。苦竹溪为长江右岸一级支流,河道全长25.2公里。从黑臭水体到清水绿岸,这背后,离不开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持续发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态逻辑支撑。
苦竹溪。图源: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在苦竹溪边过上了甜日子
眼下虽是深冬,溪旁依然郁郁葱葱。清晨的公园里,依旧能见附近的居民在沿河依溪的步道上锻炼。“或奔跑其中,或信步闲走,可听鸟鸣绿树,可看鱼戏浅水,可观两岸红枫,这样的环境怎能不吸引人前来呢?”苦竹溪的美让居民陈潓玲很是欣喜。
这是冬日的景象,若是到了夏天,苦竹溪则变成了实打实的网红景点。
市民沿着步道散步。图源: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夏天的苦竹溪太火了。荷塘里随处可见前来拍摄和采风的人,我们都笑称苦竹溪从‘丑小鸭’变‘白天鹅’了。”陈潓玲告诉记者,苦竹溪的荷塘美得别有一番风情。为了方便居民赏荷,荷塘里还特意修建了几条从岸边延伸到荷塘中间的木栈道和赏花的平台,游客可以走到荷塘中间,近距离观赏荷花。
“因为美丽的苦竹溪,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了。”对于苦竹溪,陈潓玲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苦竹溪的“苦样子”变了
但熟悉苦竹溪的陈潓玲知道,现在的苦竹溪有多美就能反衬出苦竹溪曾给居民带去的“苦”。过去,苦竹溪河流沿岸既有市井喧闹的居住区,又有繁忙生产的工业区。长期受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影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恶臭难闻,虫蚊乱飞,河面上更是漂浮着垃圾和污浊的油水,成了有名的“臭水沟”。
市民在步道上遛狗。图源: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好在,苦竹溪得到了“医治”。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各职能部门的合力下,苦竹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以“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为理念,实现河道水质提升,同时在河岸增设栈道、园路和人行过河设施,增强亲水的互动性和可达性。
“项目按照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则分三期建设,包含水环境治理、防洪水利、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及智慧河谷等5方面建设内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作为城市生态海绵,苦竹溪环境综合整治以截污纳管、生态清淤、生态水质净化系统为主,重塑沿河岸线、丰富水生植物群落。此外,苦竹溪还完善了公厕、夜间照明等便民利民设施,为市民游憩苦竹溪提供了便利。
苦竹溪荷塘景色。图源: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在多年的河道整治下,苦竹溪全线水质监测结果良好,基本稳定在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标准,在全市20条河流中排名靠前。
智慧苦竹溪让治理有据可循
苦竹溪的美显而易见,而它的聪明大脑却很低调。
走进苦竹溪及其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智慧河谷”信息化数据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苦竹溪的各项数据,河流概况、河长制管理、网络化运维等数据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治理后的苦竹溪,生态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图源: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在治理之初,我们就明确表示要把苦竹溪打造成一条智能化管理的河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治理苦竹溪的初心。
苦竹溪智慧河谷管控中心集远程监控、调度管理、决策指挥、综合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构建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区域防洪排涝、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监控保护与水生态恢复重建等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与智慧化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将监测水质的小型设备投放到河流中的不同位置,系统中水系图上清楚显示标注着各个站点的位置,如果某监测点附近的水质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就能第一时间锁定位置,及时处理问题。
治理后的苦竹溪。图源: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当然,除了水质监测,在河岸两旁还装有不少的视频摄像头,对河面漂浮物、沿河排污口进行实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巡河人员及时处置。如此,苦竹溪便实现了水环境、污染物、生态状况等河道环境要素的自然感知,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也让工作人员更加精准地把握治理情况。
如今,苦竹溪示范段(一期)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贡献了上游力量,“我们将以重现岸美水清、碧水长流生态美景,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说到苦竹溪“清水绿岸”治理提升二、三期工程,该负责人如是介绍,当前,苦竹溪“清水绿岸”治理提升二期工程已深化方案及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三期项目已完成EPC招标工作,“我们相信,待二三期工程完工,一个更加美丽的苦竹溪将让广大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