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镇政府免费提供场地,企业免费安装水电,村民主动提供服务,丰都包鸾镇——爱心食堂让乡村老人吃上热乎饭

发布日期:2024-01-04 16:24 来源:重庆日报

红烧肉、炒菜头、南瓜汤……1月2日中午11时许,丰都县包鸾镇青鸾路爱心食堂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花3块钱就吃饱了。”五保老人杨高明选了蒸肉、炒魔芋各一份,坐在餐桌前美美地吃了起来,“米饭和汤菜免费吃,不够还可以添。”

包鸾镇党委书记谭明权介绍,镇里为爱心食堂免费提供门面、爱心企业免费安装水电、党员志愿者主动服务,多方助力,共同解决60岁以上老人、留守儿童、残疾困难群体“吃饭难”问题。

“为支持爱心食堂办下去,现在不少爱心群众也时常到这里吃‘高价饭’。”谭明权说,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爱心汇聚烹制的可口饭菜,温暖了包鸾人。

一份调查报告

乡村老人“吃饭难”,不少人想吃上热乎饭

杨高明今年77岁,因为身体硬朗,选择居家养老。但一个人做饭很麻烦,老人经常是做一次饭吃几顿,也少有心思做点好吃的。

“‘吃饭难’的老人还不少。”包鸾镇有关负责人称,在主题教育中,包鸾镇对场镇及周边居住的2154名老人的吃饭问题展开调研。结果显示:有10%的老人“做一次饭吃三顿”、78%的老人“做一次饭吃两顿”。镇里开会研究得出结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年老行动不便、习惯清淡饮食、子女不在身边等。

“在调研中,不少老人想吃上热乎饭。”谭明权坦言,如果政府对所有老人的吃饭问题大包大揽,一是没有专门的资金,二是缺乏人手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也不利于食堂长效运行。”

如何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包鸾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多次调研,反复研究,一直在寻找最优解决方案,最后有了建一个爱心食堂的想法。

一次大胆探索

政府拿出4间门面建爱心食堂,爱心人士积极参与

就在镇里酝酿爱心食堂之际,71岁的老党员隆厚福主动请缨参与食堂管理。这让镇党委政府坚定了信心,决定将政府办公楼闲置的4间200平方米门面用作爱心食堂厨房和餐厅。

“租金就省了1万元,爱心企业也免了一年几百元的水费。”隆厚福年轻时参过军,退伍回家做过生意,办过厂,上了年纪后又担任包鸾镇老年人体育协会会长,对服务老年群众特别上心,“政府支持到位了,其余资金问题还要靠市场化运作解决。”

隆厚福与镇里商定:爱心食堂主要服务辖区60岁以上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及其他特殊群体,每天提供早、中、晚三餐服务,每份素菜、荤菜价格分别是1元、2元,米饭和汤菜免费。

去年9月,位于青鸾路的包鸾镇爱心食堂很快运营起来。在隆厚福的带动下,81岁的村民谭春华也加入爱心食堂,免费承担财务工作。此外,58岁的村民杨梅负责煮饭炒菜、村民付淑兰负责淘菜洗碗。为让食堂可持续运转下去,杨梅和付淑兰每月仅领取1000余元的微薄报酬。

有了热乎饭,周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每天准时前来就餐,平时最少都有80人次,遇到赶场日超120人次。

一股爱心涌动

爱心食客都不按价格付钱,留下10元、20元、50元、100元……

“尽管想办法节约,第一个月还是亏了近1200元。”隆厚福分析,主要是天然气和蔬菜支出大。之后,他便直接从农户手中购买蔬菜,又搬来自家的柴火,减少天然气使用量,“政府负担不轻,爱心食堂还是要自己开源节流。”

一次购买蔬菜时,农户问可否用蔬菜直接换取饭菜,隆厚福再三思考后推出两样换餐服务:一是物资换餐,农户用大米、土豆、冬瓜、白菜,甚至腊肉、柴火交换等价值的荤菜、素菜等,直接降低燃料、蔬菜开支;二是劳动交换,村民前来爱心食堂帮忙打扫卫生、淘菜洗碗、烧菜煮饭,为行动不便群众送餐,都可以换取不同份额的饭菜,减轻当前爱心食堂3人的工作强度。

“哪里吃饭不是吃嘛!”听说爱心食堂第一个月亏了,在场镇周边工地干活的工人提议,希望爱心食堂也能向他们开放,价格可以与其他餐馆一样,赚取的利润用来维持爱心食堂运转。大家表示:“哪怕吃点‘高价饭’,也要让老人们一直吃上热乎饭。”

爱心食堂随之向社会群体推出套餐:每份素菜2元、荤菜4元、米饭1元、汤菜免费。这个价格比其他餐馆略低,又比老人们的爱心饭菜略高。

“爱心食堂顺应民意,汇聚起了爱心。”谭明权称,现在,到爱心食堂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镇村干部、路过的驾驶员、做生意的商贩等也来这里用餐,临走时都不按价格付钱,留下10元、20元、50元、100元不等,表达对爱心食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