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果蔬产业,鼓励群众种植特色蔬果,增加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特色蔬菜种植 助农增收有“奔头”
近日,在郭村镇三根村村委会的坝子上,刘大兴和张凤琼正忙着和村民沟通来年的种植计划。记者坐在旁边,静静地听完他们的聊天,然后问起了村里成立的重庆市欣阔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情况,在场的村民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聊起自己与合作社的那些故事。这群“60后”的脸上,流露出满满
郭村镇三根村村支书王谦(右)村民刘大兴(左)在地里查看榨菜长势。刘红 摄
“2019年之前,我们村里种植的蔬菜家家户户只能自产自销,运出去卖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大家一直都有种榨菜的习惯,我们就去联系榨菜厂,签订了稳定的收购协议,才有底气回来大面积推广种植榨菜。”三根村党支部支委委员、合作社负责人刘大兴谈及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和基础时,感慨地说道。
有了收购途径,刘大兴、张凤琼以及另外3户村民于2019年4月创立了重庆市欣阔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榨菜。
2020年,刘大兴又联系到一家泡菜加工厂,签订了豇豆和辣椒种植协议。当年,村民在闲置土地上种上了绿油油的豇豆。
2021年,三根村的土地上又新种了红红的辣椒。
今年,村里又种上了金灿灿的南瓜。
如今,榨菜回收价格和之前相比翻了倍,村民种植越来越有信心。
他们5个人把精力几乎都放到了合作社上,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把收获的喜悦分享给更多村民。渐渐地,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截至目前,三根村已经有117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
三根村“沉睡的土地”成了村民“致富宝地”的发展之路,慢慢在大家眼前铺开。各色蔬菜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多彩,让村民的日子变得更甜蜜。
提及去年的收入,坐在院坝里的村民杜德良给记者算了去年的细账:“5000多公斤榨菜卖了4000多元、半亩辣椒卖了近5000元、豇豆卖了1000多元;两头猪卖了一头,有5000多元;自己平时跟着刘大兴打零工,又有一万多元;对了,还有玉米也卖了3000多元,一年下来,我自己可以挣三万多块钱呢!”算清楚自己一年的收入,58岁的杜德良开心地笑了,言语间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用他的话形容如今的状况就是:“早晚家里种,白天村里忙,老人能照顾,自己很知足。”
村支书王谦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支付给村民的回购蔬菜资金共计93万元,还有南瓜在逐渐成熟回购中,突破百万元没有问题。截至目前,三根村合作社种植作物一共4种,均签订长期的购销合同,种植土地达498亩。”
此刻,阳光穿透了云层,暖暖地照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和勤劳的村民身上。
一颗砂糖橘 致富“金果果”
“这几天订单多,来收购的果贩也多,采摘忙不过来。”近日,长岭镇乔家村橘乐塘柑橘种植园,负责人傅文芬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300亩金秋砂糖橘又获丰收,日子就像橘子一样甜蜜。
冬日的种植园,放眼望去,漫山果林,成片的果树上,挂着红彤彤的砂糖橘,仿佛一盏盏小红灯笼,点缀在绿色的枝叶间,惹人喜爱。果园里,几名果贩穿梭在林间,查看果树、品尝果实,商量整片、整树打包购买。
长岭镇乔家村橘乐塘柑橘种植园,成片的果树上挂着红彤彤的砂糖橘,惹人喜爱。 尧华燕 摄
“现在正是成熟季节,如果天气好的话,采摘期能持续到春节。”傅文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作为乔家村致富带头人,她在长岭镇的引导下,于2017年返乡创业,回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建立橘乐塘柑橘种植基地,栽种了金秋砂糖橘和沃柑两个品种,助力家乡脱贫攻坚。
经过精心管护,柑橘基地在建成后的第三个年头就迎来收获,如今已进入盛产期。“今年预计产砂糖橘15万公斤,产值100多万元。”傅文芬告诉记者,金秋砂糖橘在乔家村的栽种比较成功,不仅产量高,果实口感也不错,“味道酸甜适中,果肉细嫩化渣。”
“采取两种模式销售,一种是自己零售,价格16元一公斤,另一种是商贩收购,全树批发7元一公斤,不愁销。”傅文芬高兴地告诉记者,本土的金秋砂糖橘上市十分新鲜,加上口感好,很受市民青睐。
村里的果园丰收,村民们也跟着高兴,每年不仅有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就近到果园里务工,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
“每年土地和务工支出就有30多万元。”傅文芬告诉记者,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30多户村民来基地务工,同时还为乔家村困难群众每年固定分红9000多元,让大家分享水果产业的甜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