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在永川区临江镇普安村的水稻种植基地内,两架满载赤眼蜂卡球的植保无人机轰鸣起飞,在稻田上空矫健地来回穿梭,一颗颗赤眼蜂卡球洒落田间……
“这是我们生产的赤眼蜂卵球,里面的卵卡附着了1500-2500颗赤眼蜂卵。”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周伦一边指着天上的无人机,一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每颗赤眼蜂卵球里都放置着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卵卡,卵卡上的赤眼蜂卵会在两天左右孵化成赤眼蜂,它们将以寄生方式从二化螟虫卵中吸取营养。
据介绍,赤眼蜂为卵寄生蜂,成虫长不到1毫米,幼虫在蛾类的卵中寄生,不仅能通过寄生作用来有效控制水稻作物上的二化螟,还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苹果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卵,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也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寄生性天敌。
“6-7月是我市水稻生产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防治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市种子站(市植保站)有关负责人说,“以虫治虫”有三大优势:一是无人机在用时、用工成本方面更低,且效率更高,一次投放作业,能覆盖300亩左右的水稻,一天投放作业能达到2500亩;二是无人机飞防作业投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解决了常规施用农药精准度不高、不安全等问题,达到了绿色防控的效果;三是赤眼蜂是以寄生方式杀死二化螟,能减少螟虫后代数量,从源头上防治害虫。
接下来,市种子站(市植保站)将跟踪监测赤眼蜂的防治效果,并将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
(稿件原载于2022年06月25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