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是人工建造的小生境,阻隔天然降水和外来有害生物,有效控制温湿度,减轻病虫害,有利于草莓休眠期防冻害,开春后花芽生长快,早开花早结果,大棚栽培已经成为草莓栽培的主要方式。目前,多数业主的草莓园周边存在污染源,连作,棚室内土壤、种苗未作消毒处理,购买的种苗未脱毒,扣棚不严,气流传播病害,棚内温度、湿度管理不当,通风透光不好,施肥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容易滋生病虫,如白粉病、灰霉病、蚜虫、蜘蛛等发生尤其严重。业主的草莓病虫害防治观念不当,不懂得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一有病就打药,且多采用化学药剂,用药乱、多、杂,随意增加施药次数和加大剂量,安全间隔期掌握不好,给草莓质量安全带来隐患。近年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被广泛使用,为生产优质安全的草莓,现就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作简要介绍:
一、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1.病毒病。草莓病毒病为害面广,全株均可发生。病毒病具有埋伏侵染的特性,植株不能很快显现出症状。
①病株。矮化,长势衰弱、退化,生长不良。
②叶。被侵染的植株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草莓受单种病毒侵染,往往症状不明显,被复合侵染后,主要表现为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无光泽、失绿变黄、皱缩扭曲。
③果。坐果少,结果减少,品质变劣,果实产量低。据调查,受病毒侵染后普遍减产30%以上。
2.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害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后期果实受害,表面覆有一层白粉,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①叶。叶片被害后,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叶背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呈红褐色,叶片萎缩、枯焦。
②果。幼果受害后,停止生长,以至干枯,后期果实表面有一层白粉。
3.灰霉病。开花后发生的病害,叶、花、果柄和果实上均可发病。被害果实外观不鲜艳,果变软,生灰色霉状物。
①叶。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高湿条件下,叶背出现乳白色茸毛状菌丝团。
②果柄。呈紫色,干燥后细缩。
③果实。外观不鲜艳,最初出现油渍状褐色小斑点,逐渐变大,全果变软,生灰色霉状物。
4.黑霉病。主要为害果实,软化腐烂,果实生颗粒状黑霉。被害果实开始淡褐色水浸状,后长出灰色霉状物,收获储藏期间大量腐烂。
5.红蜘蛛。草莓叶背吸食汁液。被害部位最初小白斑点,后现红斑,严重时叶片呈锈色,火烧状,植株生长受益,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6.蚜虫。农民俗称腻虫。吸取植株汁液,传播病毒病,全年发生,一年发生数代,繁殖力极强。高温时为害达高峰期。
7.白粉虱。寄主有茄子、黄瓜、豌豆、葡萄、番茄等。成虫或若虫群居叶背,刺吸汁液,叶片生长受阻,影响植株生长发育,能分泌大量糖蜜,堆积在叶面和果实上,叶片萎蔫,整株死亡。
8.斜纹夜蛾。大多为害原种苗、生产种苗,取食叶片、花蕾、花朵及果实。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蜜气味有较强趋性。大棚栽植地周边有斜纹夜蛾的幼虫,群集于卵块附近取食叶片,3龄后分散危害,大多夜间危害。冬季棚内加温后危害加重。老熟幼虫在1~3厘米深的表土内化蛹,也可在枯叶下化蛹。
9.地下害虫。包括蛴螬、蝼蛄、地老虎和金针虫。蛴螬食害草莓幼根或咬断新茎,造成死苗,也有食害果实的。蝼蛄食地下根系,果实。地老虎成虫有趋光性,幼虫草莓新茎,将地面果实吃成孔洞。金针虫幼虫咬食新茎,蛀入果实为害。
二、大棚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大棚草莓生产要以清洁、卫生、安全、质优为基本目标。病虫害防治技术上要以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为前提,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防治的原则:健身栽培为基础,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辅,优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最后一道防线。
1.健身栽培技术。
①品种及母株选择。选择抗病性强、抗寒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采用简易设施栽培方式的,选择休眠期短、外观鲜艳、耐储运的品种,如丰香。种苗质量选择:以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提倡使用脱毒苗。
②培育脱毒种苗。采取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苗培育供应体系,栽培额度种苗。引种严格剔除病种苗,不从重病区引种。
③清洁草莓园,土壤消毒杀虫。草莓园周围无污染源,无废弃物;与蔬菜地间隔一定距离,以生物带或物理屏障形成物理阻隔;草莓园周边栽植大蒜、艾草、万寿菊、芥子油或药用植物如虎杖等;清除大棚周边杂草、枯枝、落叶、杂草、病僵果等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保证草莓园清洁卫生;对草莓园周边种植过蔬菜的土地用辛硫磷、多菌灵、甲霜灵锰锌进行杀虫杀菌处理;大棚内土壤用石灰或高锰酸钾消毒,用百菌清烟剂熏蒸对整个棚内空间消毒;在农家肥中拌入呋喃丹、多菌灵;种苗用多菌灵、速灭杀丁进行处理。
④加强栽培管理。深沟高畦,覆盖黑色地膜,控制好栽植密度,科学合理肥水管理,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肥;春季草莓植株萌发后,人工除草,及时摘除病叶、植株下部呈水平状的老叶、黄化叶及匍匐茎;开花坐果期摘除偏弱的花序,保留2~3个健壮的花序。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及早疏除,每个花序保留7~12个果实。
⑤品种布局合理。棚内按规定养殖蜜蜂,布置蜂桶,有助于授粉。
2.生物防治。
①保护生物天敌。如瓢虫、草蛉、赤眼蜂等。
②草莓行内间作大蒜。
③选用生物制剂。苦楝素、除虫菊素、苦参碱、藜芦碱等具有杀虫、生态环保功效。可用除虫菊素防治斜纹夜蛾、蚜虫及白粉虱等害虫。苦参水剂对蚜虫、白粉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可防治蚜虫等。鱼藤酮是广谱杀虫剂,对蚜虫有特效。苏云金杆菌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卵、幼虫,在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开始喷药,防效明显。
④此外,草莓地周边栽植趋避植物。如艾草、薄荷、薰衣草、柴胡、花椒和辣椒等。基地空闲时,可放养鸡、鸭等啄食虫子。注意做好草莓园清洁卫生。
3.物理措施。
①“三诱”技术。灯光诱杀:在草莓园内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金龟子、潜叶蛾等害虫。
色板诱杀:棚内挂放黄板,利用害虫的趋性诱杀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选用20厘米×25厘米大小的黄板,一般每亩悬挂20~30张,若虫害严重可每株悬挂一张黄板。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条驱蚜。
食诱剂诱杀:采用澳宝丽夜蛾食诱剂控制鳞翅目害虫。每亩使用一瓶食诱剂,可挂放三套诱捕器。
②调整棚内生态。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采取措施降低棚内湿度至50%以下,将棚温增至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
③设施培育原原种苗、高山露地培育生产种苗。规模型生产单位可用日光温室育原原种苗;规模小的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可采用栱棚育种苗。选取高山冷凉地区繁育原种苗、生产种苗。
④人工操作。人工捕获地下害虫,摘除病枝、病叶、病残体,清洁田园,消除病虫害越冬基数。人工除草,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毒株立即拔除并烧毁。
⑤其他。可综合使用土壤调理剂、太阳暴晒、毒饵诱杀(毒草、毒枝、糖醋酒合剂)、设置黑光灯、生物带阻隔和物理屏障等。
4.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量控害。
矿物或生物源农药防治病害。 用波尔多液、高锰酸钾、生石灰等控制灰霉病和消毒土壤。用辣椒汁控制蚜虫。
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①生产种苗处理,土壤消毒。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进行种苗处理,用辛硫磷进行土壤杀虫。温棚周边、田园撒施生石灰,育苗前用硫磺粉熏蒸温棚可进行土壤消毒,床土消毒用敌克松、恶霉灵。
②病虫害防治。病毒病预防:在缓苗期,一般覆膜后,使用病毒Ⅱ号450倍液,同时添加渗透剂如牛奶、有机硅等,进行喷雾,连喷2次,2次间隔期3~4天。控制:发病后,使用病毒1号40克+纯牛奶200毫升对水15千克,进行喷雾连喷2~3次,间隔2天左右。花序显露到开花,用200倍波尔多液等量式喷雾防治灰霉病,直到盛果期,或花前用65%代森锌喷雾。初期发现百粉病发病中心,用粉锈宁粉剂3000倍液、30%特富灵2000倍液进行防治,开花后用百菌清烟剂熏蒸;可用Bt乳剂或青虫菌6号,防治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用吡虫啉烟雾防治蚜虫、红蜘蛛。蚜虫为害时,可在夜晚封闭设施,然后点燃蚜虫净发烟弹(每350平方米温室用4枚)。
③加强大棚病虫害监测,注意农药使用规范。大棚内放置温湿度计,注意察看温度、湿度变化,观察苗情长势,特别注意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病特点和农药特性,选择适当的防治适期和施药方式。应按照农药产品标签的规定使用农药,控制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