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很多年了,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产增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当下,有一种舆论认为,化肥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祸首之一,这是有些偏颇的。
当然,我们在总结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时,也不可忽视,在化肥的应用过程中,也经常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使农业生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轻者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重的使农作物造成大范围损种或者严重减产,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农户施用尿素或者过磷酸钙为农作物种子在播种前拌种,常会导致烂种、死苗;二是有的单施氮肥使农作物普遍陡长、贪青,造成在田间大面积倒伏,或者引起病虫害;三是有的在忌氯作物上施用含氯的化肥,使农作物中毒;四是有的过量投入肥料,不但不成比例增产反而遭至减产;五是有的单质化肥施用过多,使肥料品种之间产生拮抗作用。这些,都是化肥生产上常见的技术障碍,为了更好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优化施肥环境,尽量减少对土壤、水质的污染,必须科学地用好化学肥料。
首先,要慎重用好化肥。农作物施用化肥作种肥,可以起到及时补充肥料,快速增肥,以少胜多,促进壮苗早发的作用。但也不能随意胡乱拌种。如浸泡过的棉种不能用尿素拌种,因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缩二脲,在种子发芽过程中会致使种芽脱水而死。又如氯化铵也不宜作旱地作物种肥。还有窑灰钾肥也不能作种肥,因为其中氧化钙吸水性很强,在土壤中吸水后变成熟石灰,放出大量的热能,影响种子发芽。有的化肥作种肥,应当当拌当用,不能用隔夜拌的种子,如过磷酸钙拌棉种,如堆放到第二天播种,种子会全部损芽。
其次,要避免品种单一。在化肥的施用上,应遵循的规律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律”。不同营养成分在作物体内含量往往相差数倍甚至更多,但不能相互替代。如单施氮肥,碳水化合物大量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形成的纤维素和果胶甚少,茎叶疯长,作物晚熟,籽粒不饱满,且易倒伏或者酿成病虫灾害。忌氯作物,如豆类、甜菜、块茎、大蒜、西瓜、烟草等,施用含氯的化合物会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水解,影响淀粉和糖分的形成,既减少产量又影响品质。还有偏施某种微量元素,对其它微量元素也会产生拮抗作用,损耗各自的效能。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应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做到趋利避害,平衡发挥肥效。以氮、磷、钾的配方比例为例,水稻为1.0:0.22:1.2;棉花为1.0:0.3:0.9。
第三,要严防过量施肥。适量增施化肥,可使农作物显著增产。当施肥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增产比例逐渐减少。超过施肥量后,不仅不增产,反而造成减产,这就是施肥上常称的报酬递减率。如铵离子过量,就会影响葡萄糖转化为蔗糖,降低甜度,并引起体内亚硝酸中毒,抑制新芽生长。钾离子过剩会抑制对钙、镁的吸收。因此,指导施用化肥时,一要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施肥;二要根据当地当时的土壤、气候状况施肥;三要讲究施肥方法,做到定量施肥、深层施肥,以水调肥;四要大力提倡或创造条件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混合施肥,增强互补效应。